1日,《长春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以下简称《乘车规范》)实施首日,乘车市民反响如何,是否都已知晓并自觉遵守,安全管理人员和专家又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深入轨道交通1、2号线,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走访。
▲对比以往乘车条款,更新的乘车规范更加具体。
▲文化广场站的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精炼规范并学习。
当天上午,记者接连走进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多个站点,只见车站内几乎都张贴了《乘车规范》海报,每一位进站乘客都自觉佩戴口罩,排队安检、候车,秩序井然;车厢内,绝大多数乘客都能自觉遵守《乘车规范》,文明乘车。
7时30分许,当地铁行至文化广场站时,一名男子带着一盒凉皮上车,但是乘车期间并未在车厢内进食。“这是我上车前刚买的,准备下车回家再吃。”该名乘客对记者说,他早就听说过《乘车规范》,自己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乘车。
“这样的规范非常有必要,以后再碰到违规的人,我们再去劝阻时就更有底气了。”乘客闫飞说,他曾碰到一位在车厢内吃韭菜盒子的乘客,虽然那人最终被身边的人“劝停”了,但也闹得挺不愉快的。“这回好了,《乘车规范》实施了,让劝阻变成了有规可依。” 闫飞说。
在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记者看到不少排队进站的上班族都随身携带了豆浆、面包、咖啡等食品和饮料,但多数人都在站台候车期间迅速将手中的食物和饮料“消灭”掉了。
▲乘客扫码乘车。
▲地铁站匆匆而过的乘客
安全管理员:“新规”虽好但不能仅靠“劝”
记者走访中发现,虽然大多数乘客都能文明乘车,但也有个别乘客“特立独行”。当日上午9时许,在轨道交通2号线双丰站,一名女性乘客上车后不仅在车厢内进食面包和豆浆,还不时将装豆浆的塑料杯放在座椅上,任其随车晃动。在另一节车厢内,一名男子一边“咔咔”嚼食威化饼干,一边用手机大声外放着短视频。
面对车厢内的违规行为,轨道交通2号线一名站内安全管理员表示,《乘车规范》正式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乘客的行为,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但还需要出台更为具体的管理细则。“《乘车规范》虽然好,但是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靠嘴去劝。碰到态度特别恶劣的乘客,我们最多也是打开记录仪,把相关情况通报给站内的安保人员,这对不文明乘客的约束力还是比较有限的。”该名安全管理员说。
▲乘坐地铁的活泼女孩。
▲候车的市民。
专家建议:疏堵结合并出台配套细则
“过去,大家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往往感觉无章可循、无计可施。《乘车规范》对不文明乘车行为明确说‘不’,至少有规可依了。”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教授李化东表示,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再出台与《乘车规范》相配套的“执法细则”就更好了,让安全管理人员有效取证、执法部门跟进处罚,从而实现“有规可依”到“有法可依”的管理升级。“在‘执法细则’中,一方面对不文明行为做出界定,另一方面划清各方的管理边界。” 李化东说。
“当然,市民素质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也需要一个疏堵结合、循序渐进的过程。”李化东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乘车规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为什么有人会在地铁或轻轨的车厢里进食,能否在车厢内开辟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那些赶时间的乘客在里面进食。
閱讀更多 東亞經貿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