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8月,一輛古舊的雪佛蘭皮卡駛進了麥迪遜縣,金色陽光下,五十三歲的羅伯特·金凱,邂逅了四十六歲的弗朗西斯卡·約翰遜,一段
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此誕生。作為1995年最具影響力的影片之一,《廊橋遺夢》,用一段犧牲的愛,對人們發出了最深沉的質問——當愛情和道德相牴觸,你該如何選擇?是奔向自由的愛情?還是迴歸家庭與責任?
弗朗西斯卡,一個農婦,用四天的時間,燃燒起了一生未有過的熾烈愛情,最後在雨中幻滅。身邊坐著自己的丈夫,遠處是自己的愛人,在離與留的徘徊中,她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帶給了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一生的痛苦。
愛是痛苦的根源,愛的越深,傷的越痛。弗朗西斯卡有四種愛,所以她有四種痛,這樣四種感情纏繞著這位農婦,就像她握著車門把手時候那樣用力,直至死亡才得到解脫。
她對丈夫理查德的愛
從遙遠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到美國西部的麥迪遜縣;從溼鹹海風吹拂的地中海,到散發著麥粒清香的靜謐鄉村。弗朗西斯卡和理查德的愛情,跨越了山與海無數英里的距離,深深的糾纏在一起,命運的羈絆讓這位女大學生和海軍陸戰隊戰士相愛,結婚,生子。
【她一定是愛他的】
不然不會放棄自己最愛的詩與遠方,陪伴著他在這個一成不變的小鄉村二十年。
年輕時候酒一樣滾燙的愛情,隨著時間散發著濃烈的芳香,直到最後所有的不穩定和辛辣都揮發離去,留下水一樣清冽的舒緩平淡。
她們之間的愛早已經不是戀人的愛,已經變成了一種默契,一種習慣,在沉默中滴滴滲透,過於平靜的愛,甚至讓人無法感知他們到底還有沒有愛情。
理查德臨終時對弗朗西斯卡說:“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夢想,很抱歉沒能讓你實現,我很愛你。”
她終究沒有離開他,他知道了一切,卻還是愛著她。這樣含蓄的愛相較於西方觀眾,可能東方觀眾更能感觸的到,因為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對於細膩感情的信號接收,敏感的像神經末梢。
【毫無疑問弗朗西斯卡對丈夫理查德有過背叛】
在四天的時間裡,她的每一滴體液,每一寸皮膚,每一縷靈魂,都深深的背叛了理查德。
如果理查德罵她,打她,或許她並不會如此痛苦,可是理查德為了照顧她的感受,還是像以前那樣愛她,直到死去才含蓄的說出他的心聲,而且這種心聲依然不是責怪,相反是對自己未能讓她感到快樂而說出的愧疚。
正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愛,讓弗蘭西斯卡對自己無法原諒,她愧對自己的丈夫,卻又什麼也不能說,自責的弗蘭西斯卡下半生都處於痛苦當中。如她所說,活著的她是屬於理查德的,只希望死後屬於羅伯特,因為她的情愛,已經永遠的給了自己的丈夫。
她對孩子們的愛
婚姻基於一個母親,最深的羈絆永遠是孩子,所有一切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東西,都敢去摧毀,所以,她摧毀了自己想要離開家庭的妄念,用母愛的堅決。
【她害怕孩子們變得仇恨她】
在這個平靜的鄉村,丈夫理查德忙於工作,二十幾年陪伴弗蘭西斯卡最多的正是她的兩個孩子,卡洛琳和邁克。看著他們從小小的、皺巴巴的樣子,長成了十六七歲的小夥子、大姑娘,他們在長大,在變化,她愛他們。
如她所說,她害怕改變,害怕兒女長大然後離開她,同樣的,她也害怕離開自己的孩子,害怕他們會因為她的離開而恨她、怨她,在一個母親心裡,如果自己的孩子怨恨自己,那將是多麼殘忍又痛苦的事啊!
【母愛被嫁接到了情愛上】
羅伯特為何能讓弗蘭西斯卡傾心,就是因為他細膩又敏感的照顧到了弗蘭西斯卡所想,兩個人不用交流就能明白對方所擔心的,這就是確切的愛。
羅伯特在第一天夜裡將要離開,他端著兩杯盛著白蘭地的紅酒杯告訴弗蘭西斯卡:“我們沒做錯什麼事,這些都可對孩子們說。”弗蘭西斯卡緩緩接過酒杯,兩人相視微笑,然後碰杯。
如果他只是浪漫、帥氣,那麼弗蘭西斯卡或許只當這是一段普通的因為荷爾蒙分泌產生的感情,可是他因為愛她,還能願意照顧著她孩子的感受,愛她所愛,知道她的煩惱和為難,去理解她,這種細膩打動了這個農婦母親。
是的,我愛我的孩子們,他也愛我的孩子們,所以我為什麼不能愛他?
可是,這種感情終究是不可能被人們接受的,這是違背了道德與倫理的。她或許能就此離去,遠走高飛,可是她的孩子們呢?
弗朗西斯卡把一雙兒女視若珍寶,她不願離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對孩子的牽掛,因為擔心孩子們被溫特賽特的流言蜚語所傷害,為了不讓他們因為她這個母親犯下的錯誤感到痛苦,她決絕的放棄了追隨愛情的想法。
所以羅伯特與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深度,很大程度上是和弗蘭西斯卡的母愛深度相連通,弗蘭西斯卡有多想去找羅伯特,她就有多愛自己的孩子 。正是這樣沉重的愛,讓弗蘭西斯卡痛苦了一生,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孩子。
把思念寄給遠方,讓身體留在孩子身旁,靈與肉的剝離,是何其痛苦的過程,她一直承受著,直到死去。
她對羅伯特的愛
《廊橋遺夢》——橋,是羅曼斯橋,那個隔開了弗朗西斯卡的少女時代,又帶來弗朗西斯卡確切的愛的廊橋。因它相識,也因它相愛,最終,他們的骨灰也揮灑在這兒。廊橋,這段愛的開始與結尾,留下的夢,是無數熒屏前悵然若失的人,追憶自己曾經幻滅的夢。
【羅伯特和她的互補】
羅伯特,一個自由、堅硬、浪漫、深情、溫柔又強壯的男人,遇上了這個壓抑、渴望、孤獨、迷茫、不甘的女人。弗朗西斯卡所有的渴望,都映射在羅伯特的身上,她確定他就是彌補她靈魂缺口的另一半,這個像非洲的豹一樣自由狂野的男人,帶著她突破了道德的虛無拘束,狂野與真實的快感讓這個中年農婦無法自拔。
為了尋找那一份愛,有的人或許要終其一生,乃至三生三世,不得見,有的人,卻只要四個日夜,就能覓到那真實的確切的愛。
【放縱的歡愉是愛情的補償】
幾十年的枯燥乏味,被一個帶著詩與遠方味道的男人打破,就像一杯清水遇到了一塊鈉,沸騰,燃燒,所有的渴望狠狠的在四天的時間裡宣洩了出來。過去的幾十年弗朗西斯卡有多麼的難受,那麼她和羅伯特相處的時候就有多暢快。
她收到了鮮花,吸了戒掉多年的香菸,聽到了遙遠國度的神奇故事,與這個男人跳舞,暢快的做愛,發洩,用盡全力的發洩,做她所有想而不敢做的,去得到她一直想得到卻思而不得的,放肆,吼叫, I’m coming to you as you coming to me for so long!
這樣熾烈的感情,這樣確切真實滾燙的感情,打破了倫理的隔膜,掙脫了道德與理性的束縛,這就是愛,那個從十幾歲的那不勒斯姑娘等到了四十六歲才等來的愛!
和羅伯特的美妙自在像嗎啡一樣麻痺了弗朗西斯卡,讓她忽略了自己的身份,這個農婦是兩個十幾歲孩子的母親,還有一個一直愛著她的丈夫!她卻愛上了另一個男人!
當理查德要帶著孩子回來時,她絕望了,離開?留下?上帝啊!這個女人剛剛經歷了人生最快樂的幾天時光,就馬上要讓她經歷人生最痛苦的選擇,這是多麼的殘忍。讓一個母親拋棄自己的孩子,還是讓一個剛找到愛的可憐女人遠離摯愛?我們只有沉默,等待這個女人做出自己的選擇。
情理之中,預料之外,弗朗西斯卡留下了,如她所說如果她離開,她的家人會受不了閒話,她的丈夫會受不了這樣的結果,她的孩子會有一個怎樣的榜樣,所以她留下,她有責任,因為另外兩份愛的存在,
麻木的心終於迎來最雀躍的跳動,互相交融的情與欲,被她小心翼翼的放進心裡,可是最後的現實卻是不得不再把它血淋淋地剜出來。
因為這是一場錯誤,即使它再美妙、再香甜,這也是錯誤,而錯誤,就要糾正。於是,羅伯特·金凱的愛人,理查德的妻子,卡洛琳和邁克的母親,這三份感情撕扯著這個叫弗朗西斯卡的女人,其中她對羅伯特的愛最為激烈,這種痛,也最窒息。
盡餘生,在有限的生命後,願是與你無限的交匯。
她對自己的愛
弗朗西斯卡對自己的愛,是一種很奇怪的感情,每當她想要某種東西時候,她第一個選擇犧牲掉的就是自己,我不明白這個女人為何總是做出這樣的選擇,也許這就是《廊橋遺夢》賦予她的悲情色彩。
為了突破道德與倫理的屏障,她用自我的犧牲來得到所有想要的感情,並解脫了揹負的道德枷鎖。
她是成功的,她實現了近乎不可能的結局:丈夫繼續和她生活,孩子依舊喜歡她,她的家庭穩固,人們對她依舊很好,羅伯特依舊愛著她,她也愛著羅伯特,觀眾也絲毫不質疑她愛情的真摯,對責任的擔當。
【愛自己,弗朗西斯卡表現為愛所有人】
對唯一虧欠的羅伯特,她用餘生的牽掛和思念,以及生不能同衾死則同槨的承諾來彌補這份虧欠。所有人都滿意,弗朗西斯卡也很滿意,她享受著所有人的關愛,也回饋著同樣的愛。
可是問題就在這裡,如果弗朗西斯卡是一個壞女人,那麼她可以盡情的享受這種養備胎和出軌的刺激,可是她不是,她是一個好女人,她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只愛自己,她很清楚每一份愛背後的責任,所以她痛苦。
讓我告訴你,我為何不能走,
請你告訴我,我為何該離去。
和羅伯特的分別讓她的所有感情都爆發出來並糾纏在一起。她愛自己,一份也不想失去,所以她一邊承受著自己所做決定的反噬的痛楚,一邊去壓抑自己的衝動,平衡自己的理性與情緒,維繫所有的感情還要做到和往常一樣平靜和自然。這是她對自己的愛,帶來的折磨。
總結
每個人的感情是有限的,你所有的付出與得到都有一份責任在裡面,所以不要像弗蘭西斯卡那樣去觸碰道德的禁區,這樣做的結局除了家破人亡就是她這樣的無盡痛苦。什麼時候都不要失去理性,《廊橋遺夢》是一部悲劇,失去理性的悲劇。
羅伯特愛上她未嘗沒有新鮮感在作祟,更多的應該是弗蘭西斯卡身上家庭主婦的溫情、飢渴對一個遊鷹一樣的男人的吸引,而羅伯特身上的自由、浪漫也是弗蘭西斯卡枯燥生活的甘霖。
也許他們是真的愛了,但故事的開始本就是因為他們是殘缺的,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想辦法補全自己愛情裡面的缺口,是不是不用經歷他倆這樣的痛苦也能這樣幸福呢?
對於《廊橋遺夢》的故事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和見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郝愛影視,讓我們,下期再見!
文|郝愛影視
閱讀更多 郝愛影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