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清明节,为何我感觉清明节是按照阳历算的而非阴历?

龙卷风1846018


首先要祝贺您,您的感觉是对的。其实好多人都有类似的认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据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说:“年,谷熟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以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阳历年比阴历年一年多出约11天,积三年就是一个月,这就是闰月的来历。

清明本是传统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现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内容,原先却都属于另一个传统节令——寒食节。因为寒食的正日子是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巧赶上清明,于是它就逐渐和清明混为一体,而寒食节寒食、扫墓、踏青的内容就变成清明节的内容了。

至于寒食节的来历相传是春秋时代的晋文公“火烧绵山"逼恩臣介子推下绵山的事,说来话长,不再赘述。


蒹葭堂主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注本人了解更多关于我国文化常识。自古我国便有“四五清明”的说法,即清明节是在每天的4月5号。其实清明节每年是在4号到6号之间变化的,并不固定。有一点我们需要知道,清明节既不是按照阴历算也不是按照阳历算的!而是按照农历!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日后的第104天。相传始于周代,到唐代开始形成节日。清明节既不是按照阴历算,也不是按照阳历算,而是按照“农历”,农历按照标准又被称为“夏历”,也叫“汉历”。是根据月相周期变化,结合地球绕太阳运动规律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

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被称之为“回归年”,太阳在太空背景下的运行线路被称之为“黄道”。我国从清朝开始,把“春分”定为零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称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此而来,我们用360除以15算一下。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运行一年中的位置定的,因此变化不大。

接着来科普一下我国的阴历,阴历又称之为“太阴历”。他是以月亮的圆缺绝对一个月时间的长度,和农历算法不同。农历既重视月亮的圆缺变化,又要照顾一年中的四季寒暑。而阴历只关注一个月的变化。农历要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协调起来一起算,阴历只算一个自转周期就可以了。

由于受西方公历(即阳历)的影响,由于我国公民对农历阴历算法的区别有误解,搞不清楚阴历农历也是情有可原的。


水刃木向东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按阳历设定的“节日”。

接下来,小闲将从24节气的来历、阴历阳历农历的关系、清明节的发展变化3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01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回事?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为了方便农耕而设定的标志性日期,是严格按太阳运转来制定的,能够准确反映气候变化和农耕生产规律。

中国古人发现,以地球为中心,太阳每年绕地球一圈,给这个圈起个名字,叫做“黄道”。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这个圈也就被分割成4块,黄道0度、90度、180度、270度分别叫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60度均分24等分,就有了二十四节气。

“清明节”,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季”的第5个节气。

02 “农历”:“阴历”还是“阳历”?

中国的农历,综合考虑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是“阴阳合历”。

年:按“阳历”,以太阳的运转计算。

月:按“阴历”,以月亮的圆缺计算。

但是,问题来了!

按阴历的月,每个月29天或者30天,12个月下来一共354天。

按阳历的年,一年365天。

中间差了的11天怎么办?

于是,古人想出了“闰月”的概念,每19年额外增加7个月。

03 为什么其他的节日是阴历,而清明节却是阳历呢?

这要从清明节的发展说起。

清明节原本是24节气中很普通的一个,只和农耕有关。后来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节日,增加了文化功能。

1. 融合寒食节。寒食节原本是春秋时代纪念介子推的节日,有禁火、冷食的习俗。清明节和寒食节很近,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2. 融合上巳节。上巳节是阴历三月三,也是传统节日,最早文献记载在汉代,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宴饮、郊外游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说明当时清明和上巳节已经融合,到了宋代,基本上已经不见上巳节的记载了。

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上巳节也有祭祀的习俗,所以融合了这两个节日之后,清明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节气”,而变成了传统节日。只是与端午、中秋等阴历节日不同,由于清明节来源于“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所以日期还是按阳历计算。

(晓闲读书原创,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晓闲读书


诚邀!下面我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让大家有所感有所悟!

首先问题是:自古就有清明节,那是按阳历还是按阴历来算?

关于今天这个话题——“清明节”相信各位有很多疑问,那清明节到底是按农历来算还是按阴历来算呢?希望我今天的解释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清明节)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是寒食节,这与我们今天聊的话题相关。

第一:与太阳的公转有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这方面是比较发达的,聪明的古人制造出了“二十四节气

由于太阳公转是365天,古人把它按天数大致归为二十四节气,对于现在而言还是沿用的,其中二十四节就含有清明,久而久之就有了这扫墓的习俗,同时与清明节有一首相关的诗——《清明》,其中有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形象的特别准确。

第二:一般而言,清明节在4月5号左右。

通过今年的日历,我们发现今年清明节是在4月4日

然而去年的清明节是在4月5日。

通过2020年与2019年对比,我们发现今年清明节与去年相比,迟了一天,从而可以断定,清明节这一天不是固定的,但是一般而言都是在4月5号前后,其实说农历也对,说阴历也对。

综上所述:

清明节跟太阳公转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后来产生的二十四节气相关,一般而言都是在4月5号前后。

  • 上面是我的看法,如果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清明节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望一起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其前请告知~

小汪医生


我国是有五千余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清明节古已有之。

要说清明节,首先要从中国二十四节气说起。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其又被称为“夏历”,二十四节气,可以追溯到炎帝时代,有炎帝发明的太阳历可为佐证。太阳历简称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一年365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分12个月。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冷暖气温不同,因此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日落日出,风雷雨雾。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先民们总结出一套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一个季节还可细分为六个节气,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早已确立。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太阳历既阳历始终与阴历既农历及封建帝王的年号历法并行,只是不为当时的社会所重视。但二十四节气一直被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沿用。诸如“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等农谚。

中国的太阳历既阳历,一直是与公元纪年相一致的。二十四节气也一直都是按照阳历确立的,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自然也是要按阳历算啦。


驿外梅花雪


你好,清明节来自阴历。主要与我们国家的的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关,线面说说它的来历与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据史籍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当年避难逃亡在外地,随行的侍从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曾经在晋文公断粮时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动不已。后来晋文公回国继位后,论功行赏,却偏偏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争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当时有人为其鸣不平,写诗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晋文公耳中。

晋文公羞愧不已,亲自带众大臣前往绵山请介子推回朝廷做官。介子推不想出山,便藏了起来。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向经典致敬者


清明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并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

至于为什么清明节不计阴历,是因为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

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象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


环球正能量


阳历


三个莲蓬


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传统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