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都是什么关系?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状元郎、榜眼、探花、举人、进士及第……听得虽多,却不一定分得很清楚。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个究竟。(文末附总表)

自唐代科举制度形成以来,便有了“状元”。

唐代科举考试有两级。

地方州县的“发解试”、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

州县预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省试”通过的被称“登龙门”、“中进士”、“进士及第”。

所谓“及第”,就是“录取者”的意思,也称“登科、登第、擢第”等等。

而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或“状头”。

中了进士之后,还要经吏部考试(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唐代科举的应试者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即官办学校的学生。

乡贡即各地人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到县、州应试,经地方考试合格,再到京师应试。

宋初承袭唐制,也是两级。开宝六年以后,宋朝将天子亲临殿试变为定制。

殿试时皇帝一般并不亲自阅卷,但他要御览考官所取定的名列前茅者,控制科举的最后一关。

经过“殿试”,进士们即成为“天子门生”。

这样一来,宋代就从唐代的“二元”,变为“三元”:

州县的“发解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中央省试:考中的称“贡生”,第一名改为“省元”;

殿试:考中的称“进士”,第一名才称“状元”。

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成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

另外,宋代还将进士分为三甲,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北宋前三名都称状元,南宋则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都是什么关系?


明清五级: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童试:考试通过就是“童生”

明清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但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 院试:考过就称“秀才”或“士”

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

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通称“秀才”。

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成绩劣者要受处罚,甚至取消生员资格。

科试也称为录科,考取了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享受免丁粮(免役税)、食廪(国家供给衣食)、政治司法特权。

| 乡试:考取“举人”即可做官,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会举行,每三年一次,多在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考场)。

由于考取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乡试可说是明清科举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

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桂榜”。第一名称为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 会试:考取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由京师礼部举办,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期多在二、三月,又称春闱、礼闱。

参加会试的是全国的举人,被录取的人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明清每科会试录取贡士约二三百人。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

录入副榜的举人,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 殿试:为会试考取者排定名次

是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举行。参加殿试的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殿试为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和宋朝相同)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明、清两代都实行“科举必由学校”之制,参加乡试的士人,必须是官办学校的生员。

地方学校的优秀生员,可以报送到京师国子监读书,而国子监生则可直接选授官职。


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都是什么关系?


最后,关于“秀才”。

“秀才”到后世,往往和没用、酸腐联系在一起。实则,最初,秀才是一门科目。

早在汉朝,“秀才”就是察举(举孝廉)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

唐朝,秀才是科目其一,因为要求特别高,一般士人很少应试,所以很快就废罢了。此后,“秀才”成为对一般读书应举者的通称。

到了明清,秀才,特指通过初级入学的学生,地位较低。




附表:

唐代两级

  • 地方州县的“发解试”:第一名称“解元”
  • 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第一名称“状元”

宋代三级

  • 州县的“发解试”:第一名仍称“解元”
  • 中央省试:第一名改为“省元”
  • 增加殿试为定制:第一名方称“状元”

并将进士分为三等(甲):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五级

  • 童试:考过的叫童生
  • 院试:合格之后就是生员、秀才
  • 乡试:考上的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 会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 殿试:合格者为进士,一甲头名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