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是南宋爱国志士,著名爱国诗人。他的生平与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四十五岁以前。陆游出生于仕宦家庭,父亲陆宰,曾当过淮南计度转运副使,1125年奉调入京,陆游就诞生在北行淮水的官船上。次年,靖康之变发生,陆宰携家眷逃回山阴。接着金兵南下过江,陆游一家又从山阴逃往东阳。直到金兵北撤,陆游家才搬回故地。陆游的父亲是一个爱国的官吏,往来的朋友多爱国志士。中原沦陷后,他们每言及国事,常常流涕痛哭,吃不下饭,陆游从小受到父辈爱国思想的教育。陆游十八岁,跟从爱国诗人曾几学诗,曾几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受曾几思想熏陶,陆游青少年时代便萌发了爱国思想。
二十九岁,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只因为秦桧的孙子秦埙名在陆游之后,考官险遭处分。次年复试礼部,陆游又名在前列,再次触怒秦桧,因此被除名。三十四岁后,秦桧死,陆游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1162年孝宗即位,朝廷有意恢复,抗战派将领张浚被起用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江淮大军,准备北伐。三十八岁的陆游被调任为枢密院编修兼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因朝廷中的投降派破坏抗战,排挤主张抗金人物,陆游又被挤出中央,出任为镇江通判与隆兴通判等职。筏离战败,宋、金签定了隆兴和议,主和派更加得势。四十二岁的陆游,被罢官,回故乡闲居,直到四十五岁。
第二时期: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1169年陆游四十五岁,被用为夔州通判。四十八岁,陆游被任为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驻军南郑。这里临近宋、金对峙的前线,地理形势凶险。陆游报国心切,经常身着戎装,观察地形,侦探敌情,检阅部队,打猎练兵,参加军中的宴会歌舞。他也到过敌战区,和敌人发生过遭遇战。这种军旅生活,鼓舞了他的战斗意志,激发了他的诗情。他诗歌中抗敌救国的感情更为饱满,诗歌的格调更加昂扬,并充满了浪漫情调。他多次向王炎献进军中原的方略,王炎是个有志恢复失地的将领,但当时朝中主要决策人主张议和,王炎终于不能采纳他的意见。不到一年王炎被召回临安,陆游也离开了南郑,到成都、蜀州、嘉州、荣州等地辗转任职。频繁的迁徙,虽使他无法从长计议以实现北伐志愿,但蜀地的大好河山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五十一岁,陆游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这年范成大出任为四川制置使。陆游与范成大早有文字之交,现在他乡相遇,关系更加密切。由于北进中原的主张无法实现,他心中愁愤,常与范成大作诗唱和。于是有人指控他“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不到一年就被罢官。陆游为表示愤懑与反抗,干脆自号“放翁”。
1178年,陆游五十四岁,离蜀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时,因派官船载米赈济灾民,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触犯地方豪强利益,被妄加罪名弹劾罢官。家居几年后,六十二岁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他励精图治,振作士气,以为恢复,但因把抗金情思形诸歌咏,又为当权者所忌,不久又被以“嘲咏风月”罪名落职。
第三时期:六十六岁至八十五岁。陆游自六十五岁罢官还乡到逝世的二十年中,除七十八岁曾一度入朝主修孝宗、光宗实录外,一直闲居山阴。在这漫长的村居生活中,他亲身参加过劳动,与牧人樵夫相往来,给农民看病送药,和农民相处十分融洽。这二十年,他写了七千多首诗,是陆游创作的丰收时期。
“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临终时的诗作《示儿》,是陆游最后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诗。这首诗,凝聚着他毕生的心事。他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认为总有一天,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陆游之后,人们一直怀念他和他的这首《示儿》诗,赞颂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閱讀更多 墨言讀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