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复活》,问世之初曾因对统治阶级进行的深刻揭露与鞭挞而受到当局的刀砍斧削,好在现今市面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原作,细看之下,很多内容的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揭露性,令人深思。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朦朦胧胧“点到即指”,《复活》的主题倒显得十分明确与大胆。整个故事很简单:

女仆玛丝洛娃被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沦为妓女,又在一次偶然事件中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到审判。涅赫柳多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看到从前被他凌辱过的女人遭遇的种种不幸,深受良心谴责。于是决心为她奔走伸冤,并向她求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终以行动感动了她,得到了她的原谅与真爱。但为了不损害她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19世纪末闻名于沙俄的真实事件,托尔斯泰从中受到启发的同时,将自身的部分经历融入其中,由此创作出了《复活》。因此,《复活》是反映近代沙俄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托尔斯泰的半自传,基本可以说,书中主角涅赫柳多夫的后半段叙述已经寄托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真实想法。读懂了《复活》,也就读懂了后半生的托尔斯泰。

不同于《战争与和平》中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也不同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柔软细腻,到了《复活》的创作时期,托尔斯泰摈弃了过分华丽的辞藻和句式修饰,彻底地走向了现代主义思维,更多的篇幅用在了平民阶层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构建。故事主体情节并没有太多转折,但人物塑造近乎完美,后半段大量的心理描写较冗长且枯燥,但恰恰是全书精华,其中心思想较早期有所颠覆。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复活》之所以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重要作品,是他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就在于托尔斯泰在文中曾多次在涉及社会、人生、政治、宗教等重大问题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内在本质。

譬如他认为所谓的“军人职务”,其实是“一方面使得担任军职的人处在对其他人享有无限权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却又迫使他们在高于他们的长官面前保持奴颜婢膝的驯顺态度”。

关于不正当职业的人对自己职业的看法,通常人们总是认为盗贼、凶手、暗探、妓女必定承认自己的行业很坏,引以为耻,实际上完全相反。

托尔斯泰认为,凡是由于命运或者对于本身的过失和错误落到某种地位上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不正当,却总会对一般生活形成一种足以使得他们的地位在自己心目中显得又好又正当的看法。不过,富翁夸耀他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掠夺;军事长官夸耀他们的胜利,也就是他们的屠杀;统治者夸耀他们的威力,也就是他们的强暴,这岂不是同一类的现象?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此外,关于土地问题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托尔斯泰通过涅赫柳多夫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认为,人民的全部灾难,或者至少是人民灾难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就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们手里,却在那些利用土地所有权依靠人民的劳动生活着的人们手里。

因此,土地不应该由不在土地上干活的人占有,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土地,不雇工耕种土地而把土地租给农民,无异于奴隶主把农民的徭役制改为代役租制,这不能算是问题解决了,不过总算是朝着问题解决方向迈出了一步,这是暴力较为粗暴的形式过渡到较为不粗暴的形式。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关于法律、监狱与犯人的关系,托尔斯泰也明确地指出,法院的唯一目标就在于维持社会的现状,为此它才迫害和惩办那些高于一般水平而且有心提高这个水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犯;同时也迫害和惩办那些低于一般水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犯罪型。所以,在一个使得奴隶制度合法化并维护奴隶制度的国家里,正直的公民唯一适当的去处,就是监狱。

那么,应如何看待这些不守法律的人呢?

托尔斯泰说,反基督徒的人先抢劫所有的人,把人家的一切土地,一切财产都夺到手,由他自己霸占着,把反对他的人一概打死,然后才定出法律来,说是不准抢劫,不准打死人。他应该先定出这种法律才对。不过,社会和一般秩序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是因为有那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却是因为尽管有这种腐败的现象,然而人们依旧在相怜相爱。

由于有了这些思想的流露,说《复活》是一部“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但是,《复活》的消极之处亦很突出,譬如,在托尔斯泰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革命形势高涨的年代,而他却还在苦口婆心地宣扬什么“不用暴力抵抗罪恶”,依靠“宽恕”“忏悔”“博爱”来对待世人,社会弊病就可以消除,“天国就会在人间建立起来”,这无异于太天真了。

其实,托尔斯泰在《复活》结尾也没有明确指出涅赫柳多夫“复活”之后的路该何去何从,无奈之下只好用“那却是未来的事了”一句话来草草了结。

《复活》宣扬不用暴力抵抗罪恶就能消除社会弊病 列宁:太天真了

而真正“未来的路”要等到若干年后,俄国那位伟大的导师经过多年无比艰辛的心血付出与强大的实践之后,才能被清晰地指明出来:

俄国人民不应该向托尔斯泰学习如何求得美好生活,而应该向托尔斯泰所没有了解其意义的那个阶级学习,向唯一能够摧毁托尔斯泰所憎恶的旧世界的那个阶级学习,即向无产阶级学习。俄国人民只有懂得这一点的时候,才能求得解放。——列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