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崛起為世界大國,以色列、日本紛紛效仿

實施愚民政策,讓民眾像牛羊一樣愚笨,是古代統治不約而同採取的政策。而義務教育制度的建立,則使得普通人有機會掌握知識,普通人有機會擺脫“愚民教育”的桎梏,是人類歷史的一次巨大進步。

歐洲小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崛起為世界大國,以色列、日本紛紛效仿

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領袖馬丁 · 路德,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信仰者,他反對天主教會和教皇對德國的經濟剝削,反對天主教會把宗教當作斂財的工具,馬丁 · 路德主張“純粹的宗教”,主張個人直接與上帝溝通。1524 年,馬丁 · 路德強調,市政當局應為青年建立學校,強迫父母將孩子送進學校,讓人們可以讀懂聖經,雖然馬丁 · 路德的初衷是為了宗教,但這一主張也間接推動了德國義務教育的誕生。

歐洲小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崛起為世界大國,以色列、日本紛紛效仿

1619 年,魏瑪公國率先頒佈《魏瑪學校章程》,規定讓兒童學習教義閱讀和寫作,因它明顯帶有 " 義務性 " 和 " 強制性 ",被視為義務教育的開端。1642 年,哥達的埃納斯特公爵發佈《學校指南》,並且給予一定的財力支持,取得一定實際效果。

歐洲小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崛起為世界大國,以色列、日本紛紛效仿

1717 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 · 威廉一世,頒佈法令,強迫全國實施小學義務教育,他在位期間一手創建了 1800 所學校,普魯士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1816年,普魯士共有20345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60%,1848年的入學率達到82%。德國初等學校分初、高兩級,每級4年,計8年,兒童6歲入學,14歲結業,此為強迫實施的義務教育。教學內容涵蓋歷史、地理、自然科學、德文名著、民族詩人主要詩篇,外語選修課(一般都是法文)、繪畫、歌詠、體操、縫紉、家庭工藝等,數學課不僅講授小學、分數,對數、二次方程,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也包含在內。

義務教育制度全民提高了德國人的文化素質,使得德國能夠培養大量的有知識的技術人員,

及時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會,超越法國,趕上英國,成為世界最強的工業國家。

德國藉助教育成功走出了“教育革命-政治革命-工業革命”的發展模式,為以後日本等後起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經驗。

義務教育制度雖然最初是為了服務宗教和為國王培養忠誠的士兵,但最終為知識的傳播和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讓人類社會徹底告別矇昧時代,帶來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