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正常運動發育規律

小兒正常運動發育規律

一、關於抬頭

1、新生兒期(約4周):

a、俯臥位:全身屈曲,頭轉向一側,臀比頭高,可瞬間抬頭,至少保持3秒;

b、仰臥位:全身屈曲,頭向一側,下肢外旋;

c、坐位:不能坐,讓坐時頭完全前傾。

2、兩個月(6~8周):

a、俯臥位:雙下肢稍外展,頭和臀為同一高度,頭正中位,可抬頭45度,保持高位至少10秒鐘;

b、仰臥位:雙下肢交替伸展,頭轉向一側或在正中位;

c、坐位:讓坐時,軀幹完全前傾,頭可保持垂直位至少5秒。

3、三個月(12周):

a、俯臥位:屈曲減弱,身體可與床面平行,兩肘支撐抬頭可達45~90度,頭保持高位至少1分鐘;

b、仰臥位:四肢屈曲,頭接近正中位,水平托起,頭不後垂;

c、坐位:讓坐時,頭保持垂直位至少30秒,軀幹前傾,雙下肢屈曲。

4、四個月(16周):

a、俯臥位:可穩定的肘支撐,胸可離床,抬頭45~90度,雙下肢伸展;

b、仰臥位:四肢屈曲,頭正中位,抓雙手拉起時,頭隨著輕度屈曲的下肢一起抬高;

c、坐位:頭在垂直位已穩定。

5、五個月(20周):

a、俯臥位:抬頭90度,穩定;

b、仰臥位:手、眼、口協調;抓雙手拉起時,頭在脊柱的延長線上抬高;

c、坐位:使軀幹傾斜時,頭也可保持垂直位。

二、關於翻身(3~6個月為翻身的發育期)

1、三個月:可仰臥位翻至側臥位;

2、四至五個月:可仰臥位翻至俯臥位;

3、六個月:可俯臥位翻回仰臥位。

三、關於坐位(約4~9個月為坐位發育時期)

1、四至五個月:頭控穩定,扶持成坐位時脊柱伸展,為扶腰坐階段;

2、六個月:可以獨坐,但需兩手於前方支撐,脊柱略彎曲,為拱背坐階段;

3、七個月:脊柱伸展與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穩定階段,為直腰坐階段;

4、八至九個月:直腰坐穩定,可以左右迴旋身體,為扭腰坐階段;坐位上自由玩,可以體位變換成側臥位、臥位等其它體位。

四、關於爬行

1、四至五個月:肘支撐穩定,胸部可離床,頭高於臀部,身體的支點於腰部;

2、六個月:前臂伸直手支撐穩定,胸部和上腹部可離床,身體的支點在骶尾部,嘗試爬行,但無移動;

3、七個月:俯臥位放於地上,可以腹部為軸心轉動;

4、八至九個月:用雙手或肘支撐,胸部離床但腹部不離床的爬行,稱之為腹爬,可向前後移動;

5、十個月:用手和膝關節爬,為膝手爬也稱為四爬;

6、十一個月:用手和腳支撐向前爬行,稱之為高爬或熊步,此月齡,爬行大致發育完為穩定。

五、關於站立與行走

1、新生兒期:由於原始反射的存在,雙手腋下抱小兒,使足底接觸支撐面時,便出現頸、軀幹、下肢的伸展,呈現身體直立狀態;

2、兩個月:原始反射逐漸消失,雙下肢呈現半伸展半屈曲狀態,不能支持體重;

3、三個月:膝和腰屈曲,可短暫支持體重;

4、四個月:此時有下肢伸肌張力較高,呈伸展支持體重,但呈足尖支持狀態;

5、五至六個月:使小兒站立時,呈現跳躍動作,此稱為立位跳躍階段;

6、七至八個月:扶小兒腋下站立,多數可站立,但髖關節多不能充分伸展,此稱為扶站階段;

7、九個月:小兒可抓物或家長的手自行站立,此稱為抓站階段;

8、十個月:有抓站的基礎,立位平衡的完善,可以獨自站立,時間會逐漸延長;

9、十一個月:站立穩定後,可牽手向前邁步,為牽手走階段;

10、十二個月:可以獨自步行,時間也逐漸延長,為獨走階段;有的獨走較早,有的獨走較晚,但一般不晚於18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