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發。


1

罔顧自身意志的合群,正在毀掉我們


《老友記》裡有一個很扎心的情節。

主人公Rachel新入職了一家公司,準備大幹一場的她卻發現自己有被“排擠”的跡象。

因為上司和同事經常會一起去室外抽菸,於是他們在抽菸時,便做了很多業務上的重大決定。

這讓不抽菸的Rachel很是著急。

為了合群,她假裝自己也是吸菸的人,強迫自己和他們一起去抽菸。

即便她十分討厭抽菸,曾為了讓好友Chandler戒菸大費周章,回到家也因為煙味差點嘔吐。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會遇到跟Rachel一樣的情況,為了合群,做一些我們討厭的事情。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比如:

下班後,原計劃去健身房鍛鍊,卻因為合群答應了同事們臨時的聚餐提議。

明明休息時想看本書,卻因為合群,加入了同事們的娛樂八卦討論中。

發表意見時,明明更喜歡方案2,卻為了合群投票給了方案1。

......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只是一次小小的對集體的妥協。

可事實卻是,這些罔顧自身意志的偽合群,可能正在毀掉我們。

2

偽合群,浪費生命


《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

羊群本是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時也多是盲目地衝撞。

但只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其他羊群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不管前方是草叢,還是狼窩。

人自詡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高級動物,可“羊群效應”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發生。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美國人詹姆斯·瑟伯曾寫過一段文字形容羊群效應:

突然,一個人在大街上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突然想起了和情人的約會,雖然已經遲到很久了。接著,另一個賣報的小童也跑了起來,另一個人,一個有急事的紳士,也小跑起來......十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的所有人都跑了起來。“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電車上的一位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警說的,也或許是一個小男孩說的。沒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兩千多人都突然開始奔逃起來。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上文描述的情況,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它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當一個人開始盲目從眾,就會慢慢喪失自己獨立的意志,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下面的故事一定不陌生。

有一個男生,宿舍4個人,他是唯一不玩遊戲的那一個。

作為一個“異類”,他理所當然遭受到其他三個人的冷嘲熱諷:“學習有什麼用啊?裝什麼啊?”

為了合群,於是他也開始學習打遊戲。

12點了,他本來準備要睡覺了,有人說再來一把,於是,一個晚上就這樣過去了。

小長假,他本來想好好準備考試,有人說背什麼書啊,快來開黑,於是一週就這麼過去了。

四年時間眨眼而過,等到了畢業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他竟然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技能。

那些寶貴的時間,全浪費在了無意義的合群上。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當我們身處一個錯誤的群時,所有的合群,都只是在浪費時間。

而這些時間,我們本可以利用起來做一些喜歡做的事,可能是出去跑跑步,看兩本書,提高自身。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把時間花在什麼上面,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時間的公平之處就在於它從不會差別對待每一個人。

人生短暫,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年。

有限的時間,難道不是應該花在那些值得的事情上嗎?

3

偽合群,辜負自己


“人生就像俄羅斯方塊,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因為風格獨樹一幟而大火的王菊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大學時,王菊曾經十分羨慕那些受歡迎的女生。

她想盡辦法融入她們的圈子,為了模仿她們,她學習化妝,穿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衣服。

可後果是,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像自己。

原以為合群會讓她越來越高興,結果卻是越來越不開心。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王菊一樣。

為了迎合大眾,忘記了自己的喜好和目標,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最後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差。

他們忽略的是,不一定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就一定是適合自己的。

他們以為是在合群,其實只是在丟失自己,慢慢變得平庸。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一個情節:

清華大學學生吳嶺瀾,國文和英文俱佳,但實科成績很差。

按理說,選科時,他該選擇文科,做一些自己擅長和熱愛的東西才對。

可是,因為身邊的大部分人都選擇實科,他在選科時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文科,選擇了實科。

他本可以在文科大放異彩,做自己喜歡做的學問,可是卻為了合群,迎合了社會的大潮流。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後來,他因為太差的實科成績被老師約談,備受煎熬。

如果不是被老師及時拉回,重新學習文科,一個文學棟樑可能就這樣泯然眾人矣。

不管是吳嶺瀾還是王菊的經歷,都在告訴我們:

當你為了迎合群體而失去自己的判斷時,你失去的是變得出眾的可能性,辜負的是你自己,賠掉的可能是一輩子。

4

合作是一種能力,合群是一種性格


不能否認的是,在集體主義盛行的今天,許多人即便知道“假裝合群”是在浪費時間仍然做不到堅持自己。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社會上大部分人對合群與合作的誤解。

很多人都覺得,一個人只要不合群,就彷彿失去了與人溝通的能力,他就是一個無法與人相處的怪人。

真的是這樣嗎?

著名電影明星梁朝偉,出了名地不合群。

據說,一群人在他家打麻將,他可以怡然自得地在一旁喝茶看書。

可是不合群的性格並沒有影響他在電影中的發揮,他仍然用心拍戲,並和每一個劇組和導演都能很好地合作。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這樣一個綜藝節目中用格格不入來形容都不為過。

他每次都會嚴肅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絲毫也不因為一個綜藝節目而改變自己的風格。

可看得出來,他每次輸出的論點都很用心,下場參加辯論賽時,更是為了所在團隊拼盡全力。

合作是一種能力,合群是一種性格,一個不合群的人也可以和團隊很好地合作。

“偽合群”,正在內耗你的人生


當然,假裝合群的人需要問一問自己,那些迎合他人的行為是否真的存在意義?

但那些對不合群抱有偏見的人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冷嘲熱諷過別人不合群的選擇?

這個社會缺少不一樣的顏色,也缺少不一樣的態度。

少一些偏見,多一點思考,即便不認同,也請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

5

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


《奇葩說》辯手顏如晶在節目中說過的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種美洲野牛,他們十分合群,總是成群結隊地行走,趕路。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看到的是一大群牛成群結隊地走過。

可對野牛來說,因為要跟上隊伍,他們所能看到的,通常只有前面野牛的屁股。

對它們來說,選擇合群,可以收穫一份安全感。

選擇不合群,慢下來,也能收穫其他野牛不曾抬頭看到的星空和沿途的風景。

說到底,是看屁股,還是看風景,都只是個人的一種選擇,沒有優劣之分。

但是,我希望,不論是哪一種選擇,我們都能真正聽從自己的內心。

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決定自己的一生,刻意地去迎合別人。

辯手奶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事例:

微信裡三個人就可以拉一個群,但是你移除一個人後,兩個人也叫群,再移除一個人後,還是一個微信群。


你看,其實你沒必要合群,因為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