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2020年初,《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如约而至。然而,与前两季的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相比较,第六季的《喜剧人》明显后劲不足,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8.2跌至现在的5.6。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作为东方卫视的一档喜剧节目大IP,《喜剧人》为什么一直在走下坡路?这可能与喜剧大环境下的人才断层和缺乏创新有关。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人才断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小环境-入选选手人气不对等

什么是喜剧?凡是能够制造出喜剧效果、带给观众快乐的节目形态都可划归到“喜剧”的范畴里来。除了大家熟悉的相声、小品,还有哑剧默剧、二人转、脱口秀等等都是喜剧。

而《喜剧人》作为一个囊括所有喜剧形式的明星竞赛类综艺,按理说可供选择的选手应该有很多才是。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但是,走到第六季,本该作为最大看点之一的明星选手之间的竞争却丝毫不起波澜。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手自带的热度差距大,碾压式的人气差距使节目少了看点。

就从《喜剧人》在优酷上的喜剧人安利榜的数据来说,来自德云社的孟鹤堂周九良、烧饼曹鹤阳包揽冠亚军,而且两人的票数之和比其他所有选手的票数总和还多,而且人气前三的孟周、饼四、金曦都是一水的相声演员。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选手个人和喜剧形式的热度的极度不平衡,让节目少了一点必要的火药味。不是说选手之间一定要剑拔弩张,但是过于平和的环境确实限制了良性的竞争循环。

但这并不是《喜剧人》一档节目的问题,走过六年,可供节目组选择的喜剧人越来越少。这就涉及到喜剧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上来了。

2、大环境-喜剧市场人才凋敝

为什么喜剧人的人才后备力量不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喜剧没有专业又面向普通人的学习平台。著名喜剧小品表演家陈佩斯就曾经说过:“喜剧缺乏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没有普遍性的教学内容,就更谈不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了。

以相声为例,相声讲究师承和派别,这可能与旧时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有关系。当时,相声是不入流的,他们只有抱团才能生存。而没有师承的就被称为海青,是来抢饭碗的。

虽然现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可以学习相声戏曲的曲艺学校,但尚未形成规模,缺乏影响力。以目前最火的德云社为例,其大部分演员就是班主郭德纲的徒弟。但作为当下民间影响力最大的相声团体的掌门人,郭德纲在早年还没有发迹的时候,也曾因为师承关系,遭到同行排挤。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所以相声的师承和辈分问题,到底算不算糟粕,也一直备受争议。师徒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无疑限制了人才选拔和行业发展,派别对立加剧了行业内斗,毕竟“说相声的盼着同行死”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专门学相声的人少,而专门学小品的人却根本就没有。

作为喜剧界的后起之秀,我国喜剧小品诞生至今只有三十几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小品仅仅作为戏剧教育和考核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存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里就有一种叫“教学小品”的教学方法,他的表演体系传入中国后,“教学小品”就逐渐成为我国戏剧院校的教学手段。

喜剧小品的发展是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诞生而诞生的。

1983年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就诞生了《逛厂甸》、《吃鸡》、《弹钢琴》、《阿Q的独白》四个小品,这确立了喜剧小品在中国的艺术地位。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而后,小品就成了春晚的标配。

春晚里精彩的小品节目捧出了一大批包括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宋丹丹、赵本山等等在内的优秀的喜剧人才。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可是,春晚培育的人才毕竟数量极少,尤其是近几年,

不是谁上春晚谁火,而是谁火谁上春晚,就更难诞生新的小品接班人了。

作为受众最广的相声和小品尚且没有稳定的人才选拔机制,就更别提其他更加小众的喜剧形式了。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缺乏创新-年年月月花相似

1、内容枯燥,抄袭成风

从《喜剧人》第六季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来看,几乎没有出圈的真正的好作品,归根结底是喜剧人的创新能力不够

喜剧行业内的多数演员,都是同时兼任演员和编剧两个职业的,这就对喜剧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有惟妙惟肖的表演能力,还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新能力

可是表演能力尚能通过练习来提高,但是创新却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一旦灵感枯竭,喜剧人所展现的节目就会枯燥乏味,毫无亮点。

好的内容价值珍贵且稀缺,于是在缺失创新能力以后,有人就选择了不劳而获,直接抄袭别人的节目。

比如白凯南抄袭脱口秀演员张博洋的节目,白鸽抄袭网友天才小熊猫的段子,都让《喜剧人》选手的创新能力备受质疑。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而且抄袭是对喜剧表演者尊严的直接践踏,更是对喜剧生产环境的直接破坏。如果节目组对这种抄袭之风不加以打压,那么喜剧环境则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2、强行煽情-笑点不够泪点凑

除了抄袭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喜剧人》的舞台似乎还陷入了一种笑点不够泪点凑的怪圈。

一个喜剧作品,靠喜剧内容撑不住,只能靠往里放悲剧来绑架观众,还挺讽刺。虽然说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但每次都强行煽情就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不是说不可以煽情,但它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像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一样,笑中带泪,以真情打动观众。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你好,李焕英》就讲述了贾玲穿越到母亲年轻时生活的年代,并与年轻的母亲成了朋友,帮她打跑了地痞流氓,追她喜欢的男孩子,而后变成幻影,看着母亲年轻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妈,我给你买了一个冰箱,双开门的。

——妈知道。

——妈,那件皮大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贾玲与过世的母亲的简单对话,就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这才是不招人烦的煽情。

豆瓣评分从8.2跌至5.6,《欢乐喜剧人》变悲剧人,喜剧将何去何从

总结

东方卫视作为电视喜剧市场的开拓者,在喜剧模式上作了很多尝试。有主打素人的《笑傲江湖》,有主打明星的《欢乐喜剧人》,有素人+明星的《今夜百乐门》。

但是如果喜剧这朵花缺乏充足的喜剧人才做土壤,没有扎实的创新能力做支撑,不管如何创新模式都只是在做无用功,种不出真正惊艳世人的喜剧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