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诗词欣赏和写作水平吗?几个以诗论诗的句子值得收藏、品读

想提高诗词欣赏和写作水平吗?几个以诗论诗的句子值得收藏、品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读诗、品诗、写诗,是一种雅兴。古典诗词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又该怎样写出具有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的诗词来,令众多的诗词爱好者孜孜不倦,苦苦探寻。古往今来,诗评家的评语,选家的注释、解读,无疑对我们欣赏古诗词,诗词创作,提供了帮助。但是,这只是外力,真正读懂古诗词,写出具有古典诗词同样的意蕴美,确是一件极难的事情。许多诗评家本身并不写诗,因此,许多诗评只是隔靴搔痒,未必恰如其分。最可信的,还是诗人的切身感悟之言,因为那是他们自身实践的经验之谈。基于此,许多诗人以诗论诗的句子,倒是值得仔细玩味的。

我们都知道,一首诗词是由字、词和句子组合而成的,精准、传神,是对字词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应该是这样的:由字词组成句子,由句子构成整首诗词。

字与词虽然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但在整首诗词中:却是基础材料。字词的精准、传神,才能形成灵动的句子,而由灵动的句子组成的整首诗词,这才构成完美的艺术建筑。

诗词讲究炼字、炼句和炼意,在这方面,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以诗的形式论诗的好句子,仔细品读这些诗句,对于今人而言,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诗词,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里,挑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句子再重温一下。

一、关于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诗句,作者是唐代的卢延让。原诗是这样写的: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卢延让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他一生共参加了25次进士考试。但这人很勤奋,肯下笨功夫。他一生也写了许多诗,但都没有太大影响。唯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句,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也颇受后人的称道。

为了寻找一个恰当的字,把自己的胡须都念断了几根。诗句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炼字的重要性。

对于动词的运用,古人是很讲究的。“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名言。宋人张先写过《天仙子》,其中有“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王国维认为这个句子的精彩之处,全在那个“弄”字上,一个字用好了,整句乃至全诗都会灵动起来。

看来,炼字,是写诗的功夫之一,而且还是重要的功夫。对于字词的锤炼,对全句乃至全诗至关重要。古诗词中的许多名句都是极好的例证。如宋代宋祁的《玉楼春》中的“缘杨烟处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字,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等等,无不体现了炼字的功夫。

很可惜的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有一个动词用的非常好,但为历代诗评家所忽略,很少提及。这就是“摇”字的应用,在诗的末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微风轻拂,满江的树影在摇动,诗人不说树影在晃动,而说情在摇。一个摇字,摇出了全诗的境界。

二、关于炼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杜甫的名句,出自《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一诗的首句。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己经50岁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他一生写诗的经验总结。

杜甫说他自己的性格有些孤僻,其实按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写诗,最注重句子的锤炼,不达到语出惊人的程度是不肯罢休的。可见杜甫对炼句是相当重视的。

杜甫诗中的精彩句子实在是太多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等等,真是佳句迭出,这与他注重炼句功夫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首诗能不能够打动读者,句子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一首诗全诗语句平平,立意也谈不上高、深、新,但却有一个精彩的句子,就能把全诗拯救。后人记不得他的全诗,却能记住这个精彩的句子。

例如王之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贾岛的“鸦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连慈禧还留下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名句呢。

炼意之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是陆游写给儿子诗中的一句“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陆游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只注重辞藻的华丽。到中年的时候才逐渐领悟到,写诗应该注重宏大气势的营造。所谓宏大,我们可以理解为诗的立意的宏大,不要小家子气。最后他还告诫儿子:你如果真的要学写诗的话,那就把功夫下在诗外。

如何写出立意高深的诗来?陆游认为,光靠辞藻的华丽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生活,要有自己的思和想。而这些都是诗外的功夫。

沈德潜《说诗啐语》中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而胸襟与抱负、学识,这都是诗之外的东西。陆游的《功夫在诗外》,说的实在是精辟。

杜甫如果没有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他是绝对写不出《三吏》、《三別》这样的传世名诗的。许多名诗都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诗无达诂”,又无捷径可走。古人留下许多以诗论诗的佳句,值得我们精研细读。前人的经验虽不可套用,但却可以借鉴。

想提高诗词欣赏和写作水平吗?几个以诗论诗的句子值得收藏、品读

要想学好诗要在炼字、炼句和炼意上下工夫: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二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兹试略举各例句于后。

五言炼第二字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言炼第三字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五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七言炼第二字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七言炼第七字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五言点实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言点动字眼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七言点实字眼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七言点动字眼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