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地獄”的60萬人口

1937年12月南京城陷時,南京市究竟有多少人口呢?南京城陷時的人口可分為常住市民、守城官兵、前線戰場撤下傷兵和外地逃來的難民四部分。

留在“地獄”的60萬人口


常住人口

南京在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時,常住人口為366500人,此後逐年增加你,至1934年為796955人;1935年突破百萬大關,最高的1936年4月達到1019148人;自此至1937年上半年,一直保持在一百萬人左右。全面抗戰爆發前的1937年五六月份,南京市政府編制的本市人口及生死狀況統計表載明,6月份出生1418人,死亡1002人,實有1015450人。

淞滬戰事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與國民政府機關及大批工人、市民西遷,南京常住人口有了大幅下降。據1937年11月南京市政府致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函稱:本市現有人口約為50餘萬人。從11月23日至12月13日城陷這20天時間中,估計還會有一部分市民繼續逃離住地,但數量不會太大。因為交通工具的困難,在戰火迫近南京以後,南京司令部出於軍事上的考慮,控制了江面的船隻,使市民欲往江北或溯江而上已不可能。所以可以認為,到城陷時,南京常住人口保持在35萬人以上。

守城官兵

守城官兵的人數當然不在南京政府的戶口檔案資料之內。根據從檔案盒回憶資料查得的每支部隊人數,計有13個建制師盒15個建制團的番號,應有14萬人左右。經過戰鬥中國軍人的傷亡不會超過2萬人,據回憶資料推算部隊應有3萬餘人撤離南京。由此可見,南京保衛戰中,守城官兵約有2萬人傷亡,不超過4萬人安全撤離,至城陷時,至少還有8萬到9萬名官兵滯留南京。

前線戰場撤下傷兵

南京淪陷前的2個月裡,每月都有來自上海和北方的傷兵。據紅十字總會南京下關車站傷兵接應所統計,僅10月13日至該月底就接應到12747名傷兵,以後傷兵繼續湧入到12月12日。傷兵多擁擠於江邊下關碼頭,情況悽慘。金陵大學教授史密斯在他的1937年11月28日個美國教會的信裡說:由上海撤下來的傷兵由10萬人,由北方撤下來的由5萬人,因傷兵過多,南京全市所存血清已用盡,美國大使約翰遜自動由香港購買血清運京應急。

自11月末起,馬吉及福爾斯特兩牧師即在原外交部大樓,設立國際紅十字難民醫院,照顧傷兵。南京淪陷前夕,尚能行動的傷兵多混入難民中,向下關或西蕪湖逃亡。日軍攻佔南京後,至少有兩三萬傷兵滯留南京城內和郊區,都多遭日軍殺戮。

流動人口

自淞滬戰役開始後,上海及京滬鐵路沿線有大量難民流向內地。這些難民多需要從南京中轉至山東、安徽或西南大後方,也有的以南京及其附近地區為避難地點。京滬鐵路難民救護專員成靜生10月9日致電南京賑務委員會稱:難民已迭次運送及自行遷徒外,仍有約60萬人待船輸送。據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在一份報告中說:各地難民紛紛來京,每日千數百人不等接護收容,設立難民臨時收容所十處。僅該會一個慈善團體,就先後收容遣散難民15.5萬餘人。眾多的外地難民,因交通困難而被迫滯留南京,這部分流動人口,將其估計10萬人以上。


綜上所述,南京淪陷前夕,實有常住市民35萬人以上,滯留守城官兵14萬人以上,外地難民、傷兵14萬人,總數在60萬人以上。正由於有這60萬以上留在“地獄”的人口存在,便使得日本侵略軍完全有可能在這裡犯下屠殺30萬至40萬人的滔天罪行。

據外僑組織的“南京安全區”紀錄,在佔領南京後3日(12月16日),共收容的難民人數已達20萬人,最多時曾達2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