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作为北方人,我更喜欢江南的生活。尤其是那水乡的阴柔之美令人迷醉,出差也好,旅游也罢,有机会南下,总要选个水乡古镇住上几天。这些年去过的水乡数不清了,它们就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只有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到那前世今生也悟不懂的神韵。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在众多的水乡中,乌镇、周庄、西塘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南浔古镇则显得颇为低调,因为距乌镇并不远,经常被作为附送景点出现在游客的行程中。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我住在桐乡,桐乡去南浔古镇实在是不方便,桐乡客运站没有直达南浔的车。我是换了三趟公交车到乌镇西栅打车过去的。其实在乌镇西栅有119路公交可以直达南浔景区,只是因为游客少的缘故,车次减少到了2个小时一班,对于时间不充裕的游客来说不太合适。在杭州或是嘉兴反而更容易去南浔古镇,只需要注意长途大巴的运营时间即可。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几经周折来到的南浔,是超出我的意料的,它留给我的记忆比我预期的要高得多。

在南浔的这一天,一直都在下着雨,我穿着雨衣使用单反相机实在是不方便,于是全程就都用的vivo X21手机拍摄了。

要说来南浔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看到了这座“红房子”的照片。这个当地人说的红房子,宅子主人叫刘安泩,号悌青,故取名为刘氏梯号。这片建筑是面冲西的中西式建筑群,因为大量采用红砖,就俗称“红房子”了。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刘氏梯号最为核心的建筑便是这红房子,整座红房子外观属于西欧罗马式建筑,观感十分壮观。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红房子从百叶窗到罗马柱,从欧式玻璃,进口花纹地砖,再到屋内的陈设,都充满了浓浓的西洋风。阴雨天气屋内即使开了灯也十分昏暗,对于手机的暗光拍摄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不过拍完效果还是可以的。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整个建筑是中西合壁,雕刻很多,房子线条简洁、高敞、布局通畅,是典型的江南豪宅。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刘氏悌号,同时也与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有关,在建刘氏悌号之前,这里曾是南浔富户庄允城的宅院,后被卷入史案满门抄斩。金庸先生曾专门到南浔参观,并写了《湖州之宝〈明史辑略〉》一文,追忆这段历史。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往北走来到广惠宫,门口有一座广惠桥,注意到桥边有一对石狮子,这对石狮子并不是在桥的两侧,而是在桥的一边,显然并不是为这座桥设计的。这对石狮的形貌之立体、细枝末节处之精雕细琢、以及狮口中那可转动的大圆石珠子,都显示着制造匠人之用心良苦。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有个张士诚的志士曾一直把这里当作粮仓使用)。广惠宫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比南浔古镇历史还有久远。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据说道观正中这个坛是仿北京天坛圜丘弄的,以前是不是真的就这个样子,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个在大殿里用X21往外面拍的效果还挺好的,完全的大光比环境,室内和室外的景物细节都表现的很好。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经过种种磨难,三毁三建,如今是完成崭新的一片建筑了,我对此兴趣不大,走马观花罢了。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在街角咖啡馆看到的SLOGEN诠释着这个水乡的个性。青石板,乌篷船,河岸上的柴米油盐,还有那混搭的西洋建筑。静谧的街巷,慵懒的风景,悠然之间,恍若隔世。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每座城市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猫空,可以静静地阅读一下午,可以喝着咖啡放放空,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然而我的时间实在是不宽裕,没能享受这番闲情雅致。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站在通津桥上,这里是南浔镇中心的十字形水系交叉点,从这里向远方望去,白墙灰瓦间,既不单调又不乏味,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涌上心头。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南浔自古便有“十步一桥”的说法,据清道光、同治和民国三本镇志的统计,在桥梁的鼎盛时期同治年间,南浔镇上的桥梁多达107座,现存的桥梁也有几十座之多,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这三座“南浔三古桥”。这座洪济桥不远处曾经是古运河码头,码头上配有石桌石椅,这是为在此候船的人们准备的休息之所。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洪济桥是单孔石拱桥,算是南浔很大的一座桥了,长28米,宽3.5米,拱高7.2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建造年份不详,不过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湖州府志》已有关于此桥的记载。在南浔的三座石桥中,我是最爱这洪济桥的,斑驳的青灰色桥身,不管是从桥上还是桥下经过,总会令人忆起往昔。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继续向北走,来到百间楼。要说百间楼这个地名的确切来历,已难找到文字依据。相传是明代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因沿河两岸,约有楼房百间左右,故称百间楼。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百间楼显然还都是当地人居住着,时而看老者在对岸喝茶,时而见妇人在河边洗衣。它保持着原来的味道,并没有被过度的开发。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百间楼已是南浔古镇的最北端了,于是折返往回走。本来要去张静江故居的,但是在维修,未能进去,比较遗憾。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回到红房子对面,便是张石铭旧宅,张石铭是江南巨富,他的宅子建于光绪25年至31年。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相互联通,巧妙结合,反映了主人在十九世纪未与西方在经济、文化、艺术中的联系与沟通。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基本就是与红房子斜对面。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中、西式楼房150间。系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院子第四进,是欧洲十八世纪建筑风格。楼前有一天井,载有二棵广玉兰,树龄已有200多年。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张石铭旧宅里的西洋楼和河对面的红房子一样都隐匿在深宅之中,都是为了低调,避免被人说成崇洋媚外。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张石铭旧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建筑文化,建筑以明清传统建筑为主,兼有欧式建筑风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建筑和文化价值。其建筑规模,装修豪华和经典在江南一带实属罕见,故有史学家称之为“江南第一名宅”。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小莲庄位于南浔古镇的西南角位置,它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不是刘罗锅)的私家园林、家庙所在,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站在岸上,真有点保定古莲花池的感觉。不过现在刚刚开春,池塘中除了小鱼外,还是一片破败之感。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家庙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落成,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西边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他趁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藏书楼门口有个最佳摄影点,我也不免俗了,也凑热闹拍一张吧。想拍出像单反相机背景虚化效果的照片,直接开启X21的人像模式就可以实现,自己调整光圈调节到合适的虚化程度即可,还是挺方便的,放大看,虚化的过度部分也并不生硬。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南浔曾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具有七千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魅力名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等太多的荣誉称号了。

然而南浔又是个甘于寂寞的小镇。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而南浔则默默地守候着它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它的人们……

游记中全部照片均使用vivo X21UD拍摄。

行摄 | 南浔,难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vivo X21随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