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那個永遠充滿歡笑的地方”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小小肩膀,大大書包,上呀上學堂......”

聽到這個熟悉的前奏我們的童年回憶便會被慢慢勾起來,隨著記憶湧現的是幾個打打鬧鬧的身影和一個永遠充滿生氣與故事的房子。

說到這個,我想我們這一代的小孩小時候一定羨慕過劉星家的房子,有自己的臥室,自己的電腦,糖果系的餐具還有無數次想嘗一下的高樂高和每天都很豐富的晚飯。

其實說實話,這樣的生活直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所羨慕的生活,能和自己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打打鬧鬧,過著雞毛蒜皮的日子,倒也愜意的很。

《家有兒女》於2005年2月1日在北京臺首播,之後一共播出了四部,自《家有兒女》第一部播出以來就贏得了觀眾極大的關注度和好評。《家有兒女》的成功就在於它裡面的故事就是我們真實生活的寫照。和哥哥姐姐發生矛盾,偷吃零食,不想去上學,不想寫作業......這大概是我們小時候都會想的事情。

《家有兒女》:“那個永遠充滿歡笑的地方”


價值觀引導

《家有兒女》要表現的不僅是這些家長裡短的事情,它其實還是要給我們傳遞一種教育觀念以及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可以看到劉星和小雨為了貧困地區的孩子願意捐出自己一直想獲得的雷速登小汽車,也可以看到小雪熱心幫助張揚走出抑鬱症的困擾,以及夏東海夫婦幫助走失老人找回自己的家人......

一個家庭完美的狀態就是家長以自己的身行言語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和觀念,在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的基礎上去影響整個社會的風貌。

《家有兒女》:“那個永遠充滿歡笑的地方”


語言的通俗化,個性化

作為一部家庭情景喜劇本身的取材就是基於生活最終還要回到生活,我們可以看出在劇中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當然,說話方式也或有差異。

劉星調皮搗蛋,說話總是吊兒郎當,隨心隨意;劉梅平日操心著孩子們的生活,語言更多是關心孩子和操心家裡的事情;夏東海則更沉穩,在孩子們甚至劉梅犯錯時能及時糾正。還有淘淘,明明樓上的王博士,總之,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使這部劇呈現的內容更加多元化,涵蓋的內容更加寬泛。

《家有兒女》:“那個永遠充滿歡笑的地方”


《家有兒女》是我們一代人心中永遠的記憶,陪著度過我們最天真的時期,當我們越來越知事,相信心中總有一個角落,一間房子,永遠充滿歡聲笑語,我們知道,那就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