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肩負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責任?爺爺奶奶?遠在他鄉的爸媽?

誰來肩負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責任?爺爺奶奶?遠在他鄉的爸媽?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然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的主體應該是誰?遠在他鄉的爸爸媽媽?負責養育的爺爺奶奶?二、如何有效實施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引子

前天應悟空問答邀請,回答了“爸爸經常不在家,媽媽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意識?”的問題後,閱讀量和點贊率較以往其它問題翻了幾倍。其中一位粉絲留言諮詢道:

“如果是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爺爺奶奶帶孩子,又該如何培養孩子?”

雖然他的問題是接應上面的“媽媽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意識”的問題,但我猜測他的“又該如何培養?”更多的是想探討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全方位問題。所以接下來我分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當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困境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突破


一、當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困境

誰來肩負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責任?爺爺奶奶?遠在他鄉的爸媽?

“抱著磚頭就不能抱你,放下磚不能養你”這一組圖道出了很多打工族的心酸:能生卻沒辦法親自撫養,於是便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現象。

事實上,即便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很多夫妻雙方都是工薪族的孩子,大多還是由老人幫扶者帶的。這就是說,留守兒童甚至一些經常加班和出差的工薪族家庭的孩子,其實際養育人是帶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婆外公。

這就形成了一個問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主體應該是誰?

遠在他鄉的爸爸媽媽?

我們知道好的家庭教育最好是父母能以身作則、並長期循循善誘、最終孩子耳濡目染中,習得某些優秀品質!很多留守兒童家庭,孩子更像是“借腹生子”,只有生的機緣,卻沒有養的恩寵,一般爸爸媽媽生完孩子早早就外出打工,由於從小沒有親自撫養孩子,也很少回家團聚,所以親子關係很淡薄

。孩子甚至和爸爸媽媽很陌生,對他們本身沒有認同感,所以教育起來就困難重重。

實際上負責養育爺爺奶奶?

雖然實際負責養育的爺爺奶奶在情感上比遠在他鄉的爸爸媽媽更親近,但隔輩之人的教育也是問題多多:

首先,老人一般比較溺愛孩子。很多老人的出發點很好:認為孩子不能在爸爸媽媽身邊快樂長大,已經很可憐了,所以儘可能的順著他們,讓他們開心。關鍵是寵愛和順著他們的度不好把握,稍不留意就成了溺愛和放縱。

其次,爺爺奶奶養育孩子時的觀念陳舊、知識儲備不夠。

爺爺奶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加帶孩子只是他們的業餘生活,因此很少見祖父母像爸爸媽媽一樣通過書籍和網絡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因此他們提供更多的是“養”,讓他吃飽穿暖、開心長大,至於“育”的部分,則做的比較薄弱。

還有,他們作為隔輩之人,養育的心態不同

與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同,很多爺爺奶奶會認為把孩子安全帶大就好;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會不擇一切手段教他們學好!爺爺奶奶則因為是隔輩之人,說一說就好,不聽拉倒了。網上時不時見到家長陪作業陪到心肌梗死去急救,你見過有幾個爺爺奶奶會這樣?爺爺奶奶一般也會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是鬧到棍棒相加,陪作業急到心梗死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沒必要,因為他們的指望是兒子和女兒,而不是孫子。所以,勸不動就拉倒算了。

這就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一直處於尷尬的局面。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突破: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家人的大事,所以要改變現狀,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要先改變觀念,各自承擔起自己“養”和“育”的責任,相互配搭,將孩子的家庭教育撐起來。

首先,爸爸媽媽應首先肩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爸爸媽媽應從思想上做好調整:

既然能生就要能養。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爺爺奶奶只是他們的助手。

在具體操作層面:

1、盡最大可能至少讓媽媽陪孩子久一點,母乳餵養,從而確定孩子早期的安全感。

2、如果父母做不到物理意義上的“在場”陪伴,那麼現在視屏電話很方便,至少每天固定時間和孩子視頻。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多地瞭解自己的父母,並從心理上親近父母,認同父母,這是他們能夠順服父母,讓家庭教育能夠順利完成的情感基礎;

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通過視頻掌握孩子的即時成長曆程和思想動態,從而能夠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和引導,讓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其次、作為實際看護人的爺爺奶奶應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

爺爺奶奶也應該做到思想上的改變:

既然爸爸媽媽不在場,作為實際撫養人,他們有著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

具體操作層面:

1、建立規則、寵愛而不溺愛。

即是便遠在他鄉的父母密切參與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因為隔著屏幕,無法關注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和孩子的微小情緒波動,那麼,爺爺奶奶既然承擔實際養育人的職責,就應該配合父母建立家規,不斷補充和調整家規,並以身作則,保證有效實施家教家規。做到不溺愛,不包庇,不隱瞞,有問題及時給爸爸媽媽反饋。

2、主動積極的學習家庭教育新理念、新知識。

這一代孩子面對的教育壓力越來越大,爺爺奶奶以當年養兒女的方式來教養孫子,那顯然是太過時了。現在,即便是高學歷的父母親自帶孩子,也少不了到處學習教育秘訣,所以爺爺奶奶既然肩負了教育孫子的重任,更是有必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以免讓孩子的家庭教育敗在理念陳舊、方法過時上。

誰來肩負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責任?爺爺奶奶?遠在他鄉的爸媽?

3、改變隔山觀望的心態。

孫子雖然不是自己的最終歸屬和依靠,但確實兒子的依靠和希望所在。孫輩好,兒女才會充滿希望。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如果設身處地為子女想想,對於他們來說,孩子的教育還是不是隨便做做就好?也許不管他們事業如何成功,其內心最真誠地渴望的成就感就決定於您現在對孫子輩所持的教育態度上呢?所以,在孫子的家庭教育上是否可以拿出當年教養兒女的急切心態?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一定要統一教育觀念和步伐。不留漏洞、不給孩子可乘之機。

畢竟兩代人生活的環境和接收教育信息和理念的渠道不同,教育理念有差別、甚至有衝突也並不稀奇。所以孩子不在場時私下裡多溝通,多交流,兩代人做到理念統一、步調一致。做到這一點非常的難,所以還需要家人之間相互多包容理解、甚至相互妥協,因為大家有同一個目標: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家庭教育。

眾所周知,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一旦家庭教育有爭鋒,孩子一定會想辦法利用矛盾往有利於自己的一面爭取。而如果大人因為理念不同而吵得人仰馬翻,那麼孩子的家庭教育無疑已經失敗了。所以,家和萬事興,用在家庭教育上也一樣適用。

誰來肩負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責任?爺爺奶奶?遠在他鄉的爸媽?

總結觀點: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是關係到整個家庭未來的大事,不管是遠在他們鄉的爸爸媽媽,還是負責實際養育的爺爺奶奶,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雙方都應該主動學習、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溝通、相互配合,各自主動擔負起自己家庭教育責任,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習得好習慣、得到好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