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十忌

一忌:下竿無魚訊 喂窩就不停


  釣魚喂窩,目的是要誘魚集聚以便釣之。但很多時候,撒了喂料後不一定有魚進窩;進了窩,不一定有魚咬鉤,其間有天時、地利、釣餌等諸多方面的原因。


  出現這種情況,釣者要冷靜分析,切勿片面認為“魚還沒有喂攏”,繼續撒喂,甚至越喂越勤。這種喂法,別說窩裡真的無魚顯得有些浪費,就是有魚,也會因窩料過剩使它們“只攝地下食,難咬鉤上餌”。

新手釣魚十忌


  二忌:少時漂不點 換窩就頻繁


  野釣一般都習慣喂3-5個窩點,但在試釣換窩的時間差上,要按魚類一年四季中的活動習性來考慮是否“發窩”。也就是說,即使誘餌做到了色鮮味香,在仲春後的夏秋時節,最快也得要30-40分鐘,冬天,由於魚兒少吃少動,喂窩後至少要等兩小時。


  因此,若下竿後不見有魚咬鉤就開始頻繁換窩,且甲、乙、丙、丁地不停巡迴,多半會造成該守不守東換西走,人來魚散人去魚有,兩頭撲空忙腳忙手,這窩那窩一無所有的局面。


  三忌:釣位站高坎 起魚手提線【更多垂釣知識請登陸網址http://www.yijiadiaoju.com/】


  巖壁土坎居高臨下,雖比平水岸更好看漂,但不方便起魚,尤其是100多克以上的鯽魚或其它大型魚出水時,切莫為了省時省事而不使用抄網而用提線。


  這樣,靠岸舉竿的垂直釣線,就大大減弱了它本來可以承受的斜平行拉力的柔韌度,即使魚不大,也容易斷線跑魚。


  四忌:不改老習慣 夏秋用多竿


  一些釣友總習慣用2-3根竿,甚至4-5根竿擺成扇型垂釣,意在達到竿多、窩多,多釣魚的目的。但有些時候,恰恰是這根竿子魚在“動”,那竿子漂在“點”,顧此失彼。


  當然,若在初春或冬季魚兒少吃、少動的這段時間,掛蚯蚓這類葷餌垂釣,多一兩根竿子確實是既不礙事又能多點中魚機會,但一到魚兒特別活躍的仲春後至夏秋入冬前,哪怕只多一根竿子,都比獨竿“握手釣”多一分失誤的機會,因此要尤其注意竿的數量。


  五忌:竿插石縫間 起竿用手扳


  很多釣友都不用竿架而習慣把竿頭的鑽子深深插入硬質泥土或石縫裡,有漂訊起竿時,往往是來不及抽竿上揚,就手握竿把朝上一撬。


  其實,這種起竿方式,不僅會因竿梢上升的高度不夠,而使鬆弛的釣線很難帶動魚鉤刺進魚嘴,而且還會撬破竿頭或扳斷竿身。


  六忌:一見中大魚 高興就犯急


  中了大魚又被它脫鉤而逃的事故,常常是釣者高興過頭,心切操竿不當所致。因此,在上了大魚時,釣者首先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冷靜對待,巧妙周旋,切莫以“釣具優勢”犯急強拉,一樂就亂搏,導致本不該造成的折竿斷線或脫鉤跑魚。


  七忌:大餌釣大魚 餌硬久不換


  有人說“釣大魚要死守”,這是針對大魚稀少,且一般不會輕易攝食咬鉤的情況而言,但要是為了“死守”就刻意將麵食性素釣餌增加粘性,捏成大坨,那麼下竿後往往會錯過中魚的機會。


  “死守”,要“死中有活”,使用麵食性素釣餌,應注重粘性和鬆散軟硬適度,且莫顆狀太大,要勤看勤換,發揮“以釣代喂”的誘發力而慢慢引魚進窩。


  八忌:釣點離岸近 晃影愛高聲


  釣魚要“靜”,這是因為魚類的視覺和聽覺都特別敏感,它們對岸邊突然映入水中有釣竿和人的晃影、意外的響動,顯得格外小心謹慎,不會輕易銜餌咬鉤。所以,在水很清晰的近岸下竿,切勿在岸邊隨便走動,或與別人高聲說話。


  九忌:身體不顧全 危處去冒險


  近些年來,隨著各地釣魚活動的蓬勃發展,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尤其野釣,路途車禍、岸邊墜巖、失腳落水、電擊喪生這類事故也越來越多。究其原因,絕大多數都是釣友安全意識不夠,鋌而走險。


  其實這樣做又何苦呢?垂釣,最要緊的不是釣不釣到魚,而是安不安全。一切只是為了魚而忽視安全的自信、任性和犟性,都忌不可取,以免樂極生悲。


  十忌:行為不檢點 爭窩釣插邊


  釣魚過程中不文明的事時有發生,最讓人心煩的是—有人一見旁邊釣友連續上了幾條魚,就不聲不響地就掄起竿子去挨身擠釣,由“邊”到“裡”,變相爭窩。一旦鬥嘴,還“理直氣壯”。


  其實,遇到不上魚的情況,一定要從自己釣法上尋找原因,或是向別人請教,一味地擠佔釣點確實不是良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