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基本方法

繪本閱讀,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基本方法

我是七歲男生辰辰的媽媽,我們讀書六年有餘,共讀繪本近千冊。

從半歲時看布書,一歲翻翻書,一歲半繪本,現在辰辰會自己會挑書,看書,要求我給他講故事,我們能交替著讀橋樑書;聽我講《故宮裡的大怪獸》幾乎沒有圖的書,並饒有興趣的聽完了凱叔的西遊記。

辰辰上學後,每天有閱讀半小時的作業。聽他讀書,幾乎沒有因為不認識的字而卡殼,我還暗暗奇怪,學前班識字量這麼大?後來才發現,不認識的字,被他用相同意思的字代替了,我竟然沒有聽出來。很疑惑的去問老師,老師也說沒有教這個辦法,聽我描述完學前讀書情況後,老師笑著說,“孩子語感建立起來了,還有,你沒有發現他很聰明嗎,我說的話他都能聽懂。”我偷笑,原來親子閱讀除了培養閱讀習慣,還有建立語感、增強理解能力的贈品呢!

媽媽們對課外閱讀越來越重視,經常有人問我,繪本怎麼讀?就幾十個字,一會兒就翻就完了。

又有人問,有的句子怕孩子聽不懂,用自己的話再解釋一遍,怕曲解作者的意思,應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總在我腦海中盤旋,索性總結親子閱讀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繪本閱讀,有三個基本方法:

第一種方法,還原繪本的韻律節奏,要照本宣科的讀

試著讀一讀下面這段話:

天高高,雲飄飄,

層層山,青青草。

小城外,大湖邊,

小小旅館開一間。

湖水藍,房間寬,

大熊阿比是老闆。

第一個客人請誰好?

當然是鱷魚阿寶。

這麼美的韻律,要不要照本宣科的讀?

眼前有繪製精美的圖片,耳邊有媽媽悅耳的聲音,對孩子而言,這是美的體驗呀。

我們所說的照本宣科,是指用繪本的語言讀,不是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個節奏,聲調一成不變。故事中流淌著各種感情,或喜悅、或驚喜,或悲傷,或……,正是通過講故事者的語調,傳遞給孩子的。為什麼低齡孩子的聽力比自己閱讀的能力強?因為講述者的輕重、斷句、語調……都在幫助孩子理解文字。

繪本閱讀,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基本方法

第二種方法,理解繪本故事,要討論著讀

有閱讀推廣人說,讀繪本一定不要用自己的話解釋,會曲解作者的意思,可是不知道孩子是否理解了,應該怎麼辦?

如果不知道孩子對一句話不明白,可以分幾步來:

首先不自己解釋,而是展開討論:“你覺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他解釋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理解的過程。

如果他沒有解釋,那你就知道他不明白,可以示範: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他解釋了,你就可以聽出來對不對,如果對,原來是這樣的,或者我也是這麼想的。

如果不對,不要直接評價,可以說,你是這樣認為的呀,跟我想的不太一樣,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很聰明的,你一講,他就能聽出來對錯,他會表示認同的。

為什麼強調即使孩子理解錯誤,也不要立刻評價?因為錯誤呈現出來的思考過程,比答案的對錯更有意義。

當然,原則性的東西要第一次時間判定對錯。

繪本閱讀,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基本方法

第三種方法,還在重複讀?不如演起來!

孩子聽成年人讀書,在聽什麼?

他們喜歡反覆傾聽重複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在內部進行預測和驗證。而且,孩子直接在有趣、美的語言中學習語言。

當然重複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重複,我們可以換個有趣的讀法,演起來!

1. 接話遊戲

媽媽讀“天高高,雲飄飄”,孩子接“層層山,青青草”。低齡孩子會很喜歡,孩子體會到樂趣,成人收到反饋,也不會感覺枯燥。

2.分角色對話

其次就是分角色對話,繪本中有很多對話,成年人和孩子,孩子和孩子,小動物之間……選擇有趣的,分角色讀起來:

“甘伯伯,我們也想一起去遊河!”

“甘伯伯,我能去嗎,拜託拜託!”

“甘伯伯,我能加入你們嗎?”

我們就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了……

3.無實物表演

相比分角色對話,無實物表演也源於繪本,但迴歸生活了。

繪本中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從繪本中走出來,走進生活。這樣繪本理解更深刻,也給生活增加趣味性。

看《烏鴉麵包店的》的時候,把麵包從書裡“拎”出來,直接丟嘴裡吃掉!

看完《兩列小火車》,拿起玩具火車,鋪開地圖,擺上“山洞、隧道、高架橋”,嘴裡還唸唸有詞:“兩列往西走的小火車……”

看完《小火車頭做到了》,騎滑板車上坡的時候口中唸叨:“我想我能做到,我想我能做到!”登頂後歡呼:“我就知道我能做到!”

有段時間,辰辰特別愛《可愛的鼠小弟》這套書,一整頁留白,角落裡小小的鼠小弟,可能就是孩子自己的象徵吧。

有一天,辰辰對我說,長頸鹿姐姐,你幫我摘個蘋果好嗎?

我趕快伸長“脖子(手臂)”摘了個蘋果,辰辰假裝吃完又說,

大象哥哥,你幫我摘個蘋果好嗎?

我又伸長“鼻子(手臂)”摘了個蘋果,

辰辰假裝吃完後自言自語的說,這兒沒有蘋果樹……

那麼,這還是讀繪本嗎?當然,我們的閱讀源於生活,又回到生活!

以上三個基本方法,我們運用,但不侷限於此,只要引導孩子開始閱讀,適應自己孩子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孩子讀書需要引導,引導是什麼?

引導是你帶孩子去看完電影《流浪地球》,給他一本《浩瀚的宇宙》,高年級的可以聊聊劉慈欣,再給他一本原著。

引導是你帶孩子看過太行山,講過愚公移山和《明鑼移山》的故事,然後討論如果你是愚公,你是搬山,還是搬家?還有什麼好辦法?

好像不僅僅是繪本閱讀,但讀書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書中的經驗得到生活的驗證,這本書,孩子能不喜歡,並且印象深刻嗎?

方法千變萬化,我們可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不愛讀書,卻有一千種方法和孩子開始親子閱讀。要帶孩子一起體會閱讀的快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