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裡的中國鄉村史(1)連載

最近,各個平臺都在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主旋律劇,《大江大河》是正在播出的一部劇,也是該系列劇中最火的一部。

《大江大河》裡的中國鄉村史(1)連載

電視劇《大江大河》海報

收視率上有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黃金檔支持,網絡端更有愛奇藝平臺VIP重推,口碑上豆瓣評分高達8.9分,要知道《延禧攻略》豆瓣評分只有7.2分,放同類題材中比也是高分,《平凡的世界》8.4分、《白鹿原》8.8分。

劇中人物命運跌宕起伏,一天兩集的追劇非常難受,總有一種迅速看完的衝動,隨手一搜就找到了原小說,於是一口氣讀完,不得不感嘆作者對四十年來農村、國企、市場經濟發展的熟悉程度。

其中對我們農村變遷四十年的描述,非常有歷史價值,《鄉村檔案館》拿來記述,供館友參考。

《大江大河》中主人公宋運輝就是出身農村,估計是安徽的一個小村莊,但小說裡重點講述的他姐夫雷東寶家的村子,即小雷家大隊,後來小說裡關於整個農村改革都是圍繞雷東寶和小雷家展開,而宋運輝的戰場是城市。

小說比較有價值的地方,是將小雷家大隊的一步步改革逐一呈現,這些描述都是非常有歷史價值,放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看,1978至今的農村發展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彌足珍貴。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70年共和國與過去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根本制度不一樣,過去的土地都是私有制,村裡大戶人家佔有大量土地,小戶人家佔有少量土地,即所謂的地主,所有的農村結構也都是圍繞私有制來構建。但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幾次社會主義改造後,所有的生產資料逐漸歸公,公有制是共和國的基本制度,在城市土地都是歸國有,在農村土地資源是歸村集體所有。

在小雷家,村裡的土地資源是小雷家大隊所有,村民作為大隊成員,是集體一員,所有的生產必須圍繞集體展開。

集體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組織,一種與中國傳統社會截然不同、來自前蘇聯的制度模式,在華夏文明土壤裡生根發芽壯大,而今天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爭論各種議題都與它有關,恰好我們身處其中,不知道未來數百年後的華夏文明研究者怎麼看我們這個時代。

但遺憾的是,今天的農村,你再也看不到往日的歷史記憶了,那些經歷民國和共和國兩個時代的老農也都基本去世,1978年正當在村集體闖蕩的年輕人,如今已經進入城市成了帶孫子的爺爺,而90後、00後們也對農村幾十年的歷史更知之甚少。

實在可惜。

《大江大河》裡的中國鄉村史(1)連載

劇中小雷村村書記雷東寶

劇中小雷村恰好展現了這樣的一段歷史。1978年前,小雷家非常窮,窮到男人都討不到媳婦,村民都是生產大隊成員,每天按點出工掙工分,憑公分分糧票、油票,再用這些票據來換食物,由於生產技術低下,小雷家每年能生產的糧食少之又少,上交完國家後,基本沒有餘糧,村民就只能靠紅薯度日。

在這種背景下,安徽鳳陽小崗村十八個農民私下決定分田單幹,在當時全國集體公社生產一盤棋的背景下,這十八個村民無疑是“冒死鬧事”,簽下生死契約,一旦事發被抓,其他人要替其照顧家人。

但正是這分田單幹,農民把土地當做是自己的命根子,精耕細作,果不然,所有人都有了大豐收,上交集體、留足自家,還有餘糧,這事一下子震驚了中央,那群早已思變的體制內官員抓住機遇,肯定小崗村經驗,將其總結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用中央文件全國推行,一下子將過去人民公社集體生產瓦解,家家向村集體承包土地,自己來種。

但小崗村經驗剛推之時,落後的小雷家完全不知道如何具體執行,過去集體生產慣性制約著每一個人的思想。這時,軍人轉役後的雷東寶出現了,見過世面,再加上剛進省城上大學的宋運輝過節回到農村,兩個人力資本最高的人相遇,一下子把家庭聯產承包制的任督二脈打通,小雷家村民家家承包土地,各家幹各家的活,村民的生產效率得到極大解放。

小雷家的改革也從這裡開始,而且改革步伐比周邊村早走一步,後面一切發展,都是在這時候奠定基礎。

未來小雷家如何發展?與鄉村哪段檔案歷史對應?敬請《鄉村檔案館》下篇文章記述。

未完待續。


《大江大河》裡的中國鄉村史(1)連載

可關注鄉村檔案館,記述鄉村往事,有趣、有思想、有深度,讓你更懂鄉村,也更懂今天這個社會。這是第二篇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