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導語:這是我們全班同學都不願提起的悲劇,林(化名)是一名長得特別帥氣的大男孩,有點酷似TFBOYS的隊長王俊凱,當年他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我們市最好的高中,這是一個妥妥的別人的家的孩子。然而高一上學期那個寒假,他服毒自殺!搶救無效,父母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

對,因為早戀,早戀的女孩兒是他們班上的,叫柳(化名)成績也很好。其實兩個學霸的交往,真的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但是父母極力反對,男孩的母親甚至做了很多極端的事情,在男孩兒面前,把柳一頓臭罵。寒假期間,擔心兒子出去見柳,甚至把兒子反鎖在家。兒子本來是想服藥嚇唬母親示威,不曾想,結局自己去沒法兒控制了,一個花季少年,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本來很美好,未來有著無限可能的家庭,就這樣,畫上了悲慘的句號。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把孩子早戀當成教育中的一顆毒瘤,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在中學,打架,上網,早戀,一直是學習的三條“紅色高壓線”,誰碰誰完蛋。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文明交往距離

在你的心目中,究竟什麼是早戀?

廣義上:

早戀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同性或異性感興趣、痴情或暗戀。“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並且世界範圍內只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早戀一般指未進入大學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

狹義上:只要孩子沒上大學前,並且還在唸書,不管是初中或者高中,都算早戀。

我們判斷早戀的依據是以這個孩子是否還在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年齡作為前提。

我們從來不會反對那些提早輟學,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務農的未成年談戀愛。這一切都是因為成績,進入大學前,一切耽誤學業的戀愛都是不被允許的。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學生情侶

早戀真的影響學習嗎?

當老師十幾年,對待早戀這個問題,我一直持尊重態度,從來沒有因為哪兒個孩子早戀,就覺得這個孩子思想有問題。相反,我在和孩子們溝通時,都會開玩笑地對他們說,“你行啊,長本事了,早戀說明你還是有優秀,閃光的地方”而不是劈頭蓋臉,去壓制孩子。作為家長和老師,你越壓制,孩子越叛逆,越好奇,只有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她把你當朋友了,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她才會對你無話不談,你才能把你的擔心和顧慮,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告訴孩子。

下面是一組「2018年大學生是否早戀問卷調查」,樣板數據2000份,有效數據1563份。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早戀問卷

優等生佔比:35%,普通本科生佔比:25%,專科生佔比:40%

這說明早戀並不一定會影響學習,有些成績好的學生在高中談戀愛,因為沒有影響到成績,家長和老師根本就發現不了。而一些成績一般或者稍差的學生早戀,一發生成績下滑,那必然成為家長和老師重點關注對象。

一個戀愛中的學生,成績要是下滑,老師和家長自然而然會認為是戀愛導致,所以早戀的危害被我們無形中放大。但是經常也會出現一些因為戀愛成績突飛猛進的,但是我們通常不會說:這個學生是因為戀愛成績進步了。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早戀的學霸情侶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早戀?

去年,我帶的高三畢業班時,班裡兩個很優秀孩子茜(化名)和龍(化名)相戀了,雙方父母都很激動,面對緊張的高考,早戀簡直就應該殺無赦,我和雙方父母建議,不要強制打壓,和孩子好好溝通,信任孩子即不會成績下滑,也不會做越軌的行為。雙方父母強壓怒火,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也及時做了改變,不再是”你去哪兒?你這樣不對?你怎麼能早戀”而是:“像你這個年齡對男生有好感太正常了,我女孩兒有這麼多男生喜歡,也是說明你很優秀當年老媽也喜歡過班裡男孩……”這樣,孩子反而願意把這些小秘密和家長分享,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出謀劃策”。

早戀的危害真的那麼大嗎?其實都是“成績”在作怪

慢慢的,家長逐漸找到了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暖和了,有時候孩子們會主動找他們傾訴困惑和煩,。家長總會在理解和認可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意見。“封建保守的”的家長,變成了“開明時尚的朋友”。

最後,如大家所料,兩個孩子互相激勵,高考時,女孩兒考到了北大,男孩考上了上海交大。是個完美的結局。

給家長5點建議:

把手機和電腦還給孩子,不再限制孩子跟異性來往。

放鬆對孩子的約束,給孩子更多生活選擇的自由。

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跟孩子講空洞的大道理。

允許孩子把異性朋友帶回家裡,主動結交併認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的朋友打成一片。

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總結:

我慶幸,我是一個懂得教育的老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不僅教知識,還要育人,引導孩子人生路。

對的,早戀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家長在孩子的早戀過程中,用錯了方法,對待早戀,即不要放縱不管,更不要一味指責。和孩子好好溝通,做個開明的家長和老師,取得孩子的信任,她才能聽得進去你的建議。教育路漫長,和大家一起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