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是怎樣一個人,他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白話歷史君


有人說,胡雪巖沒什麼了不起!

我不知道一個人,從普通小夥計成長為一代鉅富,紅頂商人,這算不算了不起?箇中艱辛危險,豈是你一句“白手套”就能否定的?

我覺得如此輕描淡寫的去否定別人的成就,不太好,容易教壞小孩子的!

厚德方能載物

胡雪巖出身貧寒,祖上三代皆為“貧下中農”,在他8歲時,父親深染重病撒手人寰,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那時起,8歲大的胡雪巖便成為了“專業放牛娃”,替農戶放牛賺些小錢貼補家用。

胡雪巖自幼機敏膽大,非比尋常。

一次,一個同齡的孩子在玩耍時不慎跌入水溝,其他的孩子均嚇得魂飛魄散,唯獨胡雪巖,抓著樹枝攀下水溝,勇敢的將那孩子救了上來並送回了家。

街坊四鄰紛紛誇讚胡雪巖勇敢、懂事。胡雪巖的母親聽後高興的泣不成聲,看見母親高興的淚水,這個不滿十歲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

不卑不亢,生財有道

荒煙蔓草的年代,沒有背景,沒有文化的鄉下窮孩子,他們的命運只有日復一日的通過辛勤的勞作,換取僅僅足夠填飽肚子的微薄酬勞……

此時,已經13歲的胡雪巖,沒有受過一天正規的文化教育,放牛、撿牛糞是便他童年的全部。

但胡雪巖是幸運的,因為他擁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他的母親從小便教會了他,什麼是“不卑不亢,生財有道”,正是這八個字,影響了胡雪巖的一生。 13歲那年,胡雪巖在放牛的路上,撿到了一個裝滿了金銀財寶的包裹。

他心中明白,這筆從天而降的財富,會使家裡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但他依然選擇了堅守母親的教誨……13歲的胡雪巖將牛綁在樹上,自己坐在撿到包袱的亭子中,死死的保住包袱,生怕別人會搶走,就這樣一直等到天黑,包裹的主人才匆忙的趕回亭子取走包袱。 包裹的主人姓蔣,是一位雜糧店的老闆,老闆見13歲的胡雪巖小小年紀便懂得拾金不昧,甚是喜歡,便收了他作學徒…

胡雪巖高興的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跑回家,告訴母親這個好消息。

此時,血紅的夕陽灑在雄偉如龍的山峰上,奇蹟在沉默與平凡中醞釀,成王敗寇的鐵則在機遇面前不值一提,晚清商業之王胡雪巖,在這一刻得到了重生。 天道酬勤,莫欺少年窮

胡雪巖13歲離家,在“蔣家糧行”中作學徒,

他從負責搬運糧食的小工,到看穿糧行的進賤賣貴、製造差價、整體運作的小管家,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胡雪巖15歲時,蔣先生自知“淺水難困龍”,便推薦他到一家火腿店去作學徒,胡雪巖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他吃苦能幹、任勞任怨、品德優良,很快便得到老闆的信任,老闆給予他自主打理部分生意的權力。

但胡雪巖並沒有滿足現狀,在偶然間接觸了錢莊老闆之後,他開始嚮往“腰纏萬貫”的生活方式,他立志要進錢莊謀事。

19歲的胡雪巖進了錢莊做學徒,他從砍柴燒火端尿壺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一干就是八年!

在這八年裡,他學會了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其他人要不回來的死帳,在他手中卻總能“起死回生”,錢莊老闆也從不吝嗇對他的誇獎。 錢莊老闆膝下無子,臨終前決定將錢莊交給胡雪巖繼承,那一年胡雪巖才27歲。

胡雪巖接手了錢莊後,開始建設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糧行”、“絲行”、“茶行”、“酒樓”他的生意涉及各種行業,並一度在江浙地區呈“商業壟斷”的態勢,37歲的胡雪巖從一個鄉下的放牛娃,一步一步走上了富可敵國的“浙江商聖”。


成於左宗棠,敗於李鴻章

胡雪巖是一匹在銀月下咆哮的蒼狼,商業場是他的草原,也是他的天堂。

但隨著野心的不斷膨脹,他逐漸踏入了龍爭虎鬥的官場,胡雪巖先後結識了杭州知府王有齡與浙江巡撫左宗棠,

1862年,胡雪巖被左宗棠提拔為江浙財務總管,主管政府軍隊的糧餉供應和武器供給,在胡雪巖的大力運作下,左宗棠得到了十分充裕的軍備物資,一舉拿下了被太平天國佔領的杭州城。

1877年,胡雪巖將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抵押,向外國銀行借來了1870萬兩白銀,幫助國庫空空如也的大清朝收服了新疆,為祖國的領土完整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882年,國外企圖利用經濟戰控制大清朝的財政收支,胡雪巖憑藉著雄厚的財力,在與國外勢力的幾次商業交鋒中均佔據上風。

但左宗棠的死對頭北洋大臣李鴻章以權謀事,暗中搗鬼,使胡雪巖瞬間虧損了近1000萬兩白銀,那些投資胡雪巖錢莊的財主紛紛找上門要賬,雖然胡雪巖變買了大部分的房產、地產還清了欠款,但向來習慣“卸磨殺驢”的清政府將貿易戰失敗的原因扣在了胡雪巖的頭上,不僅罷免了他的官職,還將他最後的一點財產查封沒收。

1885年,胡雪巖在安徽老家中去世,享年61歲。


白話歷史君


提起清末商界中的大鱷,就不得不讓人想起素有“紅頂商人”之稱的胡雪巖。鼎盛時期,胡雪巖坐擁千萬家產,一時間名動公卿。

可惜好景不長,這位曾經的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卻在晚年一貧如洗。那麼,胡雪巖一生興衰起伏的原因是什麼?在胡雪巖興衰的背後,又是否有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奧秘呢?

01、杭州守與失

胡雪巖的發跡,始於王有齡。

在王有齡還是“候補浙江鹽大使”的時候,胡雪巖便慧眼識人,為囊中羞澀的王有齡雪中送炭,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持。

後來,王有齡一路青雲直上,官至浙江巡撫。發達後,王有齡沒有忘記胡雪巖的恩情,他將政府的業務委託給胡雪巖代理。小到錢莊藥店,大到軍糧漕運,通通讓胡雪巖壟斷經營,甚至還提供了政策性貸款,並且不收分文利息。

靠著王有齡的關照,胡雪巖的生意蒸蒸日上,錢莊的分號越開越多。日進斗金的同時,胡雪巖也漸漸地有了名氣,儼然一顆業界新星。

為了感謝王有齡的照顧,胡雪巖提出替王有齡籌集糧草,以便應對圍攻杭州的太平軍。

然而,胡雪巖不會想到,這一次的出城籌糧,卻讓他的命運發生了驚天的變化。

胡雪巖走後不久,太平軍就攻克了浙江。王有齡喪失城池,羞愧自盡。

靠山一倒,胡雪巖的商業帝國風雨飄搖。胡雪巖看著杭州城中連天的烽火,輕輕的嘆了口氣。

胡雪巖明白,讓他陷入危機的人不是眼下殺得興起的太平軍,而是左宗棠。

因為,當時左宗棠的部隊就屯紮在安徽,他只需要稍微援助一下王有齡,杭州城就能守住了。

或許有人會問,左宗棠的部隊近在咫尺,他為何不去解杭州之圍呢?如果杭州城沒事,那王有齡也不用死了。

這就牽扯到清廷官場的派系之爭了。左宗棠是曾國藩湘軍派的人,而王有齡所在的派系,卻是湘軍派的競爭者和政敵何桂清派系。太平天國在江浙鬧得火熱,曾、何對江浙的爭奪也是火熱。

正因如此,雖然王有齡急切盼望湘軍東援,他甚至血書“鵠候大援”四字,向駐守在安慶的曾國藩求救。但曾國藩依舊嚴令離杭州不遠的左宗棠勒馬觀變。

總之,曾國藩早就垂涎浙江,他就是要坐視太平軍消滅王有齡,自己再奪回浙江地盤,不但可掌控一大塊新地盤,還可靠著收復失地來立功。

因此,曾國藩對異己派系的王有齡的血書十分冷漠,卻假惺惺的哀嘆一番:“遙望杭州,鞭長莫及,憂灼奈何!”

世人都覺得商場險惡,但對於這一眾晚清名臣來說,官場上的派系之爭可一點也不比商場中的經營來得輕鬆。

02、改換門庭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胡雪巖也成了這場派系之爭的犧牲品。好在胡雪巖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他稍一思索,便想到了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妙計。

胡雪巖主動去找了左宗棠,提出願將自己籌集到的糧草送給左宗棠勞軍。這條計策果然十分管用,左宗棠對胡雪巖的慷慨解囊感激不盡,二人遂引為莫逆之交。

而後,胡雪巖又利用自己做生意結識外國人的便利,與外國軍官一起為左宗棠訓練了一支用洋槍洋炮全副武裝的“常捷軍”,用來配合清軍攻打太平天國。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為了答謝胡雪巖,左宗棠讓胡雪巖做總管,獨家經營整個浙江的錢糧軍餉。

此外,左宗棠還將清軍攻克浙江後的戰利品,全部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靠著這筆鉅額存款,胡雪巖的生意以幾何倍數迅速擴張。短短几年,胡雪巖就開設了二十餘處阜康銀號,而且還兼營了藥材、絲茶等生意,整個江浙的商業,盡在胡雪巖掌中。

胡雪巖的事業就此迎來了騰飛,鼎盛時,他的資產高達二千萬兩白銀,是名副其實的首富。

鉅額的財富也帶給胡雪巖巨大的商譽,他的錢莊成了官賬公款的指定存放地點,甚至一些朝臣官軍私人的財產,也都存放在胡雪巖的錢莊裡。

胡雪巖明白,自己能有今天的風光離不開左宗棠的幫助。作為商人,胡雪巖深諳互利互惠合作雙贏的道理,他也一直在尋找機會回報左宗棠。

機會還真讓胡雪巖找到了。1873年,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但軍費不足。清廷原本想向洋人借錢充當軍費,哪知洋人卻不願與清廷做交易,結果就連恭親王出面都借不到銀子,西征之事頓成困局。

胡雪巖聽說後,毅然請纓籌集軍餉,他以自身良好的信譽以及浙江海關的收入作抵押,終於從洋人手上借來了1870萬兩銀子,成全了左宗棠的西征。

左宗棠大軍出發時,胡雪巖又將自己胡慶餘堂生產的“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等珍貴藥材送給左宗棠的軍隊,以保證西征大軍行軍途中萬事無虞。

胡雪巖的支持,左宗棠都記在心裡。凱旋而歸後,左宗棠立刻向慈禧舉薦了胡雪巖,於是胡雪巖因為輔助左宗棠的功勞,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

胡雪巖的事業就此達到全盛,他旗下的胡慶餘堂資本高達二百八十餘萬兩,與北京的同仁堂南北輝映,以至留下了“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的傳說。

這期間也正是左宗棠得勢的時期。新疆收復後,左宗棠官至兩江總督,其門生故吏也多有提拔重用,一時間風頭無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胡雪巖但見榮華富貴滾滾而來,三公九卿頷首低眉,真是江山拱手,為君一笑。

然而,無限風光的背後往往是深不可測的懸崖。左宗棠獨領風騷讓李鴻章嫉恨不已,再加上左李二人為了疆防海防之爭鬧得水火不容,這使李鴻章早已視左宗棠為頭號政敵。

李鴻章深知,想要扳倒左宗棠,首先要拿下左宗棠的“錢袋子”胡雪巖。於是,李鴻章決定從胡雪巖下手,打壓左宗棠。

03、再次失勢

1882年,胡雪巖斥巨資在上海開辦蠶絲廠。為了擊敗洋人對生絲市場的操縱,胡雪巖高價收購百姓手中生絲數百萬擔,以期形成壟斷拿下生絲定價權。

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胡雪巖即將成功的時候,中法戰爭打響了,更倒黴的是,當年正遇到歐洲意大利的生絲大豐收,市場行情頓時變化。這一來勝負易位,胡雪巖就落了下風。

李鴻章便在此時出手了,他抓住胡雪巖生絲庫存過高的機會,利用職權讓胡雪巖的工廠無法開工生產,迫使胡雪巖不得不將生絲賤賣,直接導致胡雪巖鉅虧一千萬兩白銀。

緊接著,李鴻章趁胡雪巖鉅虧之後資金週轉不靈的機會,又拖延清廷到期的一筆八十萬兩的貸款不還,而這筆貸款的擔保人,正是胡雪巖。

清廷不還錢,胡雪巖作為保人只能賣了自己手中幾處礦場,替清廷把這筆貸款補上。此舉正中李鴻章下懷,李鴻章馬上安排人四下散佈胡雪巖家裡鬧錢荒的消息。

不明真相的百姓紛紛去胡雪巖的錢莊取錢,從而引發了一場大擠兌,重壓之下,胡氏各地的“阜康錢莊”紛紛倒閉。

然而,胡雪巖的錢莊裡還有不少朝中要員的私產,結果引發連鎖反應,一度連大學士文煜和恭親王放在胡雪巖處的錢都取不出來了。

胡雪巖只得變賣資產來賠償朝中大員的損失。牆倒眾人推,不少人藉機大肆吞沒胡雪巖的資產,比如胡雪巖價值數百萬兩銀子的胡慶餘堂,就被文煜以區區十八萬的低價購去。

可惜,縱使胡雪巖全力彌補,還是沒能躲開朝廷的制裁。此時左宗棠已死,朝中再也沒有能為胡雪巖說話的人。最終,胡雪巖的財產全部被查封,他本人在貧病交加中盍然而逝。

胡雪巖一生的興衰沉浮,正是晚清官場風雲變幻的一個縮影。大時代下,小人物個人的努力常常受限於時代潮流。譬如胡雪巖,縱使機巧百變經營有道,也依然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前進,最終順應了時代的步伐,成為了與時代潮流相依相伴的一部分。

而晚清官場的權力之爭又何嘗不是時代的洪流的一部分呢,那一幕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人事變化,只不過是一輪又一輪新的宿命罷了。



水墨鄂州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字雪巖,安徽徽州績溪人,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傑出的代表人物。

關於胡雪巖的經營經驗,有幾個方面值得特別注意的:

首先,胡雪巖辦錢莊,公開成“官商”。胡雪巖創辦了“阜康錢莊”,並使“阜康錢莊”,超越於一般錢莊,一般錢莊經常注意與官方拉開距離,與官方是一種不是直接聯合的,主要的經營對象是商界人士,而“阜康錢莊”卻是主動積極地與官方發生關係,它有兩大特殊資金來源:一是數額十分巨大的委託理財的資金,主要是來自於為官商進行利益輸送服務;二是鉅額公款,早期為杭州的官員運作資金,後來,幫助運作“西征借款”,當然,也有其他的公款存款和匯款等。胡雪巖打“時間差”,利用官方鉅款,騰移挪用賺息,胡雪巖還利用複雜龐大政府機構和官員的關係網,運作各種名目的公款存款和匯兌等。

其次,胡雪巖為左宗棠籌集西征經費,從中獲利。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時,每年出關糧運經費約計達白銀二百餘萬兩,加上西征軍官兵的餉銀,每年共需經費八百餘萬兩白銀,而這一巨大的官銀,主要是由胡雪巖的“阜康錢莊”來運作的。胡雪巖曾出面向英國渣打銀行借款,並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為擔保,為西征籌得第一筆借款二百萬兩,開中國政府商借外債之先例。此後,他依照此法,並以自己在上海灘商場的信譽作擔保,先後四次出面向匯豐銀行等英國財團借得總計白銀1595萬兩,為左宗棠基本解決了西征的經費問題。這是當時非常大膽的“官銀私理”胡雪巖成了晚晴最著名的“官商”,不過,最後他也倒在這“官商”的冒險行動上,倒在為西征籌款騰移挪用官銀上。

再次,胡雪巖在經營上堅持務實“戒欺”。他曾親筆跋文“戒欺”一匾,高懸於廳堂之上,奉為“胡慶餘堂”的店訓。“戒欺”即“是乃仁術”“真不二價”“顧客乃養命之源”等經營理念的集中體現,其實,胡雪巖是竭力在打造“誠信”的經營信譽。其“戒欺”的匾額強調的是:“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願諸君心餘之心。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戒欺”還要求在生產上應“採辦務真,修制務精”。“真”即是強調入藥的藥材力求“道地”,從源頭就優選藥材質地;“精”是精益求精,店員要敬業,製藥要精細。  胡慶餘堂堅持藥童叟無欺,只賣一個價,胡雪巖將“顧客乃養命之源”寫入店規,教育員工:顧客乃衣食父母。


文城觀點


胡雪巖的一生其實就是晚期徽商真實寫照,所謂紅頂商人其實就是有文化善投機依附權貴,徽商這個紅頂子商人群體最終隨著王朝沒落退出歷史舞臺。

胡雪巖一生傳奇悲情,做為徽商中傑出代表為左宗棠收復西北鞍前馬後提供錢糧功不可沒,因為李左政見不合被盛勾結李鴻章清算其實是替左宗棠擋槍,夠冤。所謂捐錢買個紅頂子也是徽商當時普遍現象實屬社會無奈之舉。


蒼茫大地一棵草


魯迅先生評價胡雪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商人”,意思是要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才可能出現這樣的一種亦官、亦商、亦權、亦錢的角色。往後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體制的進一步完善,這一類角色肯定再不可能重現。

至於胡雪巖的成功之路,正是因為富有傳奇色彩,因此,一百多年以來,廣被大家所津津樂道。畢竟他是從一個沒有文化、沒有背景、更沒有資本的草根起家,通過幾十年的不斷打拼,成了中國首富,但他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成功之路,必須具備了以下幾大條件:

初試牛刀,亂世湧現英雄

在胡雪巖將要成功的那個時代,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而且這些地處中國的東南半壁,歷史上的財賦之地,大清朝的財政收入大半多都是靠這一邊源源不斷地提供。這個仗一打,各條水路、陸路都封鎖,全國動員各地興辦團練,全國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太平軍所到之處,乾的事情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打那些有錢人家的財富全部收繳進了聖庫,可憐那些祖上積累下鉅額財產的人,一夜之間成了窮光蛋,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那些富豪面對這種局面,自然是擔驚受怕,但官員們的財物不能隨身攜帶,需要找一個地方暫時存放,這個時候,他通過王有齡的靠山起傢俱有準官方背景的阜康錢莊,成了這些人唯一的選擇,特別是那些在上海避亂的一批富家公子,存在阜康賬上的白銀有二百零二萬兩,這筆錢後來成為胡雪巖涉足當鋪生意的本金。

當然,有了錢還得讓錢生仔,何桂清、王有齡督辦團練抵抗太平軍,籌措糧餉,兵荒馬亂的年代,有時錢沒有用,沒有飯吃才是頭等大事,而胡雪巖最厲害的一招,還是能籌集糧食,幫助他們養軍隊,這樣一樣,自然而然就財源茂盛了。咸豐十年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胡雪巖被委任為浙江糧臺,一來獲准獨家經理省庫官款,等於把浙江一省的財政壟斷在了自己手裡;可惜好景不長,太平軍李秀成部在次年圍攻杭州,城中在絕糧的情況下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為了扭轉劣勢,王有齡命胡雪巖秘密出城,籌措糧草。還沒等胡雪巖功成歸來,杭州城就已被攻破,王有齡自殺殉國。

靠山倒了,樹倒猢猻不散

胡雪巖生意場上的靠山倒了,很多眼紅他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人自然幸災樂禍,這下你老胡投在巡撫身上的錢竹籃打水一場空了,然而,在胡雪巖的眼裡,這只是事業更大輝煌的開端。

緊接著,新任巡撫左宗棠率兵打敗李秀成,光復杭州,聽到一些流言蜚語說杭州被賊陷,胡雪巖脫不了干係,震怒之下要懲治胡雪巖。沒有想到,精明強幹的胡雪巖沒有等左宗棠的傳票,就主動給他送了一份大禮:一份是呈上裝滿幾十只船的大米,並告訴左巡撫,這米不要你一份錢,本來就是你的,因為我出去的時候拿的就是官府的籌糧款,現在王巡撫走了,我又沒有人能交待,現在左巡撫來了,我就白送給你,總不能讓這些米發黴變扔掉吧,而且送料給你沒有任何原因,也不需要任何回報。

你要知道,戰爭年代,糧食的重要性已不是金銀所能衡量,此時的左宗棠正為此犯愁得茶飯不思呢,胡雪巖這一招真的是雪中送炭,左宗棠喜笑顏開,一蹦三尺高,真乃天助我也。自然把胡雪巖視為自己的大救星,呼爾咳呀。而胡雪巖又一次大慷他人之慨,使往後生意更加順風順水,自己的事業更加壯大。

戰後重建,做響自己品牌 

左宗棠光復杭州之後,可憐這座堪比天堂的世界名城,經過戰爭的破壞,已然滿目瘡痍,人口只剩戰前的十分之一。湘軍在曾被太平軍攻陷的地方設善後局,下有撫卹局、保甲局、穀米局等,負責地方秩序的重建,救濟這些流離失所的災民。胡雪巖更是拿出巨資,賑撫局,設粥廠、醫局、義塾(免費學堂)等,收斂屍骸數十萬具,給百姓免費贈送闢瘟丹、痧藥等家中必備的“太平藥”捐贈數十萬兩白銀戰後重建。這民間組織對左宗棠幫助相當大,他自己可以一心從事軍備,打敗敵人。得到了左的備加推崇,所以,他在給皇上的奏報裡面稱讚胡雪巖:杭州克復後,在籍籌辦善後,極為得力。其急公好義,實心實力,迥非尋常辦理賑撫勞績可比。

這樣一來,胡雪巖不僅在左巡撫眼裡是個完人,更是在杭州市老百姓眼中更是大善人,要知道,一場如此激烈的戰爭下來,會死去多少人,當時人家描述太平軍圍困杭州城時的情景:圍城之中,只鼠一兩,升糠八錢,石米三百金,人遂食人,十室九空,最後圍久糧盡,賊部攻入,又盡殺食人之人而食,街無行影,蒼無哭聲。胡雪巖通過做善事的品牌推廣,相當於做了次大廣告,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評,更重要的是左宗棠,有胡雪巖打理善後事宜,省了他的心,還讓朝廷看到了政績,何樂而不為呢?他真可謂一舉數得。而胡雪巖空手套白狼的致富之路,由此開啟更加巔峰的新契機。


趣看歷史


胡雪巖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金主,結果惹怒了想賣新疆吃回扣的李鴻章,後來被惱羞成怒的李鴻章整死了!一代愛國富豪,被賣國者剷除了。


弓目


胡雪巖出錢資助左宗棠平亂,完成疆土的統一,具有非常正面的意義。這就夠說幾個世紀。


平處坐


是一個在重農抑商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物,他對商業,人心剖析的非常到位,對商業機會明銳度非常準確,但是最終結局不盡人意,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的弊端所在,在那個環境中生存,多少有點身不由己。


黃山小瑞


商聖!前有陶朱公後有胡雪巖!目前還有沒有一個商人的能超過他!不管是人品德行還是財富以及對國家的貢獻!


覺悟人生121


歷史書籍讀的比較少,不是太瞭解,據說是個大鹽商吧,可以上網查查這個人的史料,應該有比較詳細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