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就业” 走稳脱贫路

摘要:   作为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太和县用不到5年的时间,将全县的贫困发生率从9.43%降到了1.34%,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太和县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生动实践,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该县 ...

  作为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太和县用不到5年的时间,将全县的贫困发生率从9.43%降到了1.34%,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太和县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生动实践,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该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这是10袋,总共1470斤。每斤两块一毛钱,总共是3087块,给我3080就行了。”眼下正是麒麟西瓜上市销售的季节,在太和县郭庙镇陈庄新村一片西瓜种植地里,贫困户陈广林正忙着和前来收购西瓜的经销商一起装车。

  

  因患青少年类风湿,全身关节受损,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陈广林于2016年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脱贫,陈广林当年加入郭庙镇陈府麒麟专业种植合作社,学习西瓜种植技术。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2017年,陈广林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流转土地12亩种植麒麟西瓜,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镇村的领导经常带着技术人员到地里来指导,第一年西瓜长势就很好,平均亩产上万斤,12亩地纯利润达五六万块钱。”陈广林说。

  

  以前,太和县郭庙镇农民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投入少、产出低、效益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镇引导农户实施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的结合点,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脱贫。截至目前,该镇已经发展“自种自养”贫困户269户,其中从事西瓜种植的167户,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68户,从事特色养殖产业的34户。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菜单式’产业扶贫思路,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让贫困户按需‘点菜’,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增收脱贫的双赢。”郭庙镇党委副书记刘永涛说。

  

  围绕“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脱贫模式,太和县在产业扶贫上下足功夫。2014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2.28亿元,建成特色种养基地134个、扶贫产业园74个,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70%以上。

  

  产业是强民之本,就业是富民之要。太和县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还以促进稳定就业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努力发挥就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太和县五星镇卢庄村贫困户孙秀英老伴常年患病,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两年前,太和县天顺工艺品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建到了村里,孙秀英和老伴顺利成为工艺品厂的工人,按月领工资,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俺老两口一年能挣两三万,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孙秀英说。

  

  在卢庄村,像孙秀英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贫困户有120多人,占全村贫困人口的80%。“我们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到不同的扶贫车间,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五星镇副镇长王安峰说。

  

  除扶贫车间外,太和县还建设了206家就业扶贫基地和38家扶贫驿站,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已帮助69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4年多的时间里,太和县按照“精准施策一个都不能差,政策落实一个都不能缺”的要求,切实把健康脱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等各类保障政策落到实处。目前,全县77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


“产业+就业” 走稳脱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