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一直强调,并不存在“客观事实”。
关于这个话题,今天重发此前推荐的两本书。
第一本:《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是近年看到的对提升思考力最震撼的书,没有之一,博主在多个场合数次推荐。
什么是爱情?两个可能长得像猪一样的人,彼此稀罕得不得了,生怕对方被他人惦记,这或许就是爱情。为什么当事人对彼此的吸引力有如此大的误判?除此之外,生活工作中也有很多的“迷思”:你说仔细校对了,错别字那么显眼,怎么可能没看到?你说认真听了,响动那么大,怎么可能没听到?你说细致排查了,风险暴露如此充分,怎么可能没意识到?
《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你,答案或许很简单:人们只能看到愿意看到的事,听到期待听到的声音,搜集符合预期的数据,最终得出契合假设的结论。受制于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过往经历的不同,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系统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编辑。
总而言之,这本书因此我们,所谓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客观世界”,其实很可能只是内心偏见的折射。
第二本:《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是本颇具启发的新书。
英国学者曾说,如果你在英国,天天看报纸,就会觉得英国明天就完了。同理,自我隔离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感觉中国乃至人类都很危险?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客观世界,其实只是媒体营造出来的“想象”。很多人说,非典的时候,都没这么害怕。除了可能年纪小记不清,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会网路并不普及,我们还没有微信。
媒体需要在这个争夺注意力的大战中挣口饭吃。为了流量,题目一定要带上“重磅、惊悚、震惊……”。狗天天会咬人,但没人会去报,也没人愿意看;迎合读者低级趣味的显然是人咬狗的追踪报道。
是不是觉得飞机延误甚至事故越来越多?但试想如果一家报纸天天统计并披露“北京机场出发去各地的航班有多少是准时起飞且安全着陆”,你会订阅吗?
是不是觉得治安越来越差?坐个车、夜跑、甚至小孩上学,都面临生命危险?但试想如果有一家电视台,天天统计打出租车的人是否安全到达目的地、有多少跑步爱好者成功地从家跑到目的地再安全返回;有多少小朋友哭哭啼啼上学、高高兴兴回家,你会坚持每天都看吗?
是不是觉得近期贪官多了、社会不靠谱现象多了?……同理。
总而言之,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客观事实”,很可能是周遭各种声音营造出来的“想象的世界”。
信息过载的时代,更需要“守脑如玉”。祝大家出关后,思考力与体重同步增长。
閱讀更多 評級的藝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