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一次吵架卻流傳至今,孔子為何把這首詩入編《詩經》?

一般人以為從兩千多年前一直流傳至今的《詩經》,就是風雅的代名詞,那是被假道學給騙了。

二千年前一次吵架卻流傳至今,孔子為何把這首詩入編《詩經》?

其實詩經除了有文人學士寫的格律高雅的詩歌以外,還有諷刺統治者的詩,甚至有少女發春的詩,怨婦嘮叨丈夫的詩,潑婦罵街的詩。春秋戰國時期,滿口仁義道德理智信的孔子,除了編纂《尚書以外》,還對前朝留下來的《詩》大改特改,唯獨留下這篇沒有改,也沒有按下delete鍵把這首詩刪除掉。

這首是記錄一次吵架的詩,寫詩的人把怒懟的對象跟老鼠作對比,把對方說的一無是處,連老鼠都不如。這首詩就是《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二千年前一次吵架卻流傳至今,孔子為何把這首詩入編《詩經》?

直白的把這首詩翻譯出來,意思就是“老鼠都有皮,你臉皮都不知害羞,不去死幹嘛?老鼠都講信用,你出爾反爾,不死幹嘛?老鼠都講禮儀,你卻蠻橫不講理,怎麼不去死!”。原來,叫人“去死”,不是現在談戀愛年前男女的專利,實屬“古已有之”。

大家都知道,老鼠這種動物呢,連畜生都不如,畜生養大還能宰了吃,老鼠除了會偷吃糧食外,一無是處,而且還會傳播瘟疫。所以把吵架對象罵作老鼠,跟“我是你老子,快叫聲爺爺”,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從戰略上藐視對手,把對方貶低,然後罵個淋漓痛快。

二千年前一次吵架卻流傳至今,孔子為何把這首詩入編《詩經》?

魯迅對於國罵,似乎也挺有研究,他有一篇文章《論他媽的》,寫的妙趣橫生。他含沙射影,怒懟徐志摩整天裝模做樣亂言情,裝出一副高貴模樣,但事情一旦不如意,就爆粗口。

現在網上有些鍵盤俠見誰懟誰,看見什麼都噴,我估計也是心裡隱隱含有某種不平衡,因為事不關己,所以不噴白不噴,噴人一時快!

國罵雖然電線,但這首詩要論藝術水平只能說一般,孔子為什麼不把他刪除呢?

二千年前一次吵架卻流傳至今,孔子為何把這首詩入編《詩經》?

那是歸功於孔子的理念,孔子認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他覺得這首詩是勞動人民心直口快,隨性率真的證明。

反觀現代的詩歌,隱晦又隱晦,曲折又曲折,還有幾首直抒心意,純真率性的呢!

關注我,帶給你不一樣的新銳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