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疫情漩渦中的蝙蝠——“蝙蝠俠”還是“背鍋俠”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专家解读,疫情漩涡中的蝙蝠——“蝙蝠侠”还是“背锅侠”

播音:王怡雪、金靜雅

無法在桂子山見面的日子裡,我們與你相約在此,真誠相約每一天。這裡是華廣之聲桂子山夜話特別節目,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王怡雪、金靜雅,疫情心連心,我們以聲音相約,以心靈相融,難熬的日子裡,有我們陪著你。

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席捲了全國,而隨著疫情的爆發,各種病毒源頭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受輿論矚目的當屬蝙蝠,這種生活環境其實與人類相距甚遠的生物,又一次因為攜帶的致命病毒而曝光在世人的眼中。對其憎惡有之,懼怕有之,好奇也有之,但面對陌生的蝙蝠,面對針對蝙蝠大眾出現的一些聲音,我們還是應該先傾聽專家的意見。

此次請到的是生命科學學院的羅金紅教授研究蝙蝠已經有十餘年,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羅老師對蝙蝠的認識與意見。

01

此次新冠肺炎的發生,將野生動物特別是蝙蝠這一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些陌生的角色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請問您是怎樣看待蝙蝠在這場疫情當中扮演的角色呢?

羅金紅老師

在本次疫情期間,蝙蝠應該是最火的野生動物了。關於蝙蝠在這場疫情中的角色,我覺得比較恰當的是:蝙蝠沒能成為蝙蝠俠,而是變成了“背鍋俠”。

12月底、1月初網絡上開始流傳“武漢出現不明肺炎”的消息,也有人說不明肺炎其實就是SARS回來了,自然隱藏在人們內心多年的恐懼也就被喚醒了。由於蝙蝠和SARS間有關聯,出於對SARS的恐懼,人們開始恐懼蝙蝠。介紹蝙蝠與病毒關係的博文也一下子冒了出來。討論蝙蝠和病毒間的關係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很多的博文缺少科學性,片面解讀或者過度解讀相關的研究數據,而這些博文也正是大眾瞭解蝙蝠主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對蝙蝠的恐懼開始在大眾中傳播開來。

专家解读,疫情漩涡中的蝙蝠——“蝙蝠侠”还是“背锅侠”

疫情爆發後不久,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被公佈了,研究者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開始把不同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和蝙蝠進行比對。緊接著,舟山的蝙蝠、雲南的蝙蝠、菊頭蝠、人吃蝙蝠等詞彙開始高頻出現。

但是,哪怕是到了今天,即使有數十篇研究論文把蝙蝠和新型冠狀病毒進行了關聯,我們也並沒有證據說新型冠狀病毒是蝙蝠傳染給人類的,我們知道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因為中菊頭蝠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基因組序列上的相似度高達96.2%。但是,在一些媒體報道這項研究的時候,結論變成了“新型冠狀病毒來自蝙蝠”。雖然只是換了一個詞,把“起源”換成了“來自”,含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石正麗老師團隊的研究是從進化的角度來講蝙蝠和新型冠狀病毒間的關係,但是媒體和大眾卻

誤解為:蝙蝠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蝙蝠會讓人感染新冠肺炎。這麼大的誤解估計連石正麗老師都沒有預料到。在3月22號的騰訊課堂裡,石老師專門對他們的結論進行了解讀:“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跨物種感染人,並快速進化到新型冠狀病毒”。所以,我們需要記住的是蝙蝠的冠狀病毒不等於新型冠狀病毒

0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網絡上談蝠色變,甚至有相當一部分自媒體發佈了捕殺蝙蝠的言論,您是怎樣看待呢?

羅金紅老師

我對“捕殺蝙蝠”的提議感到遺憾。

除了該提議以外,疫情期間也多次出現了干擾越冬蝙蝠的現象。這也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擔心的事。所以早在1月7號,我們就和武漢大學、武漢病毒所

等7個蝙蝠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並聯名發佈了介紹蝙蝠價值的科普文章,期望能夠避免干擾、捕殺蝙蝠這樣不理智的行為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提議也是可以預料到的。不僅是我國,世界上多個國家在應對動物源傳染病的時候都會選擇滅殺這個手段,但是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會適得其反。我個人的觀點是,滅殺蝙蝠不可取

03

雖然由於蝙蝠攜帶著的病毒讓不少人談蝠色變,但其實它是給人類帶來很多健康的啟示的野生動物,那老師您覺得我們大部分普通群體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合理預防與規避蝙蝠等多病菌攜帶動物並與之相處呢

羅金紅老師

這是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我從本科三年級就一直研究蝙蝠,接觸蝙蝠有10多年了。我想說的是:蝙蝠並沒有很多媒體中報道的那麼可怕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談蝠色變。

但是我同意很多同事的觀點:非蝙蝠研究人員,請不要主動去接觸蝙蝠,不要抓捕蝙蝠,不要干擾蝙蝠,不要破壞蝙蝠的棲息地。

如果蝙蝠碰巧飛進了你的家中,開門或者開窗,它們自己就會離開;如果你的家中的某個角落被蝙蝠用作了棲息地,請聯繫當地相關部門,讓專業人士來處理;如果黃昏時刻你在室外發現了飛行的蝙蝠,你什麼也不需要做,因為蝙蝠與你接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請記住,蝙蝠不會主動攻擊你。相反,驅趕蝙蝠等行為會讓蝙蝠緊張,從而增加蝙蝠和我們直接接觸的概率。如果你被蝙蝠意外咬傷了,請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狂犬病疫苗。其實這些都是常識性知識,不僅適用於蝙蝠,也適用於絕大多數野生動物。

04

最後我們還想請您介紹一下,您研究或瞭解到的應該如何正確利用對於蝙蝠研究,構建有益於人類的生物科學研究成果

羅金紅老師

蝙蝠是我們瞭解最少,最容易被誤解的動物之一。雖然蝙蝠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有6千萬年之久了,我們對蝙蝠系統性的科學研究才80多年

從服務人類研發科技的角度來講,蝙蝠的聲吶系統雷達研發最重要的參考之一,蝙蝠獨特的飛行能力啟發著新一代飛行器的研發;蝙蝠大腦高速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人工智能的效仿對象,在人工智能領域有一套優秀的信息處理算法,就叫

蝙蝠算法。我們實驗室也主要圍繞著回聲定位和飛行從事蝙蝠的行為和腦機制研究

专家解读,疫情漩涡中的蝙蝠——“蝙蝠侠”还是“背锅侠”

當然,蝙蝠也是長壽明星,是最長壽的哺乳動物之一;蝙蝠還有獨特的免疫系統,清華大學最近在抗病毒藥物領域的突破則正是基於對蝙蝠免疫系統的研究。

蝙蝠也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許多關鍵的角色:它們

控制農林害蟲、傳播種子、授粉等等。有研究指出,僅僅是害蟲防治方面,每年蝙蝠對北美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價值高達37億美元。我國擁有140餘種蝙蝠,物種數量是北美的3倍還多,那麼我國的蝙蝠又價值幾何呢?

訪談嘉賓:生科院蝙蝠課題組羅金紅教授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Ornithology和Munich University聯合培養生物學專業,博士。獲得2016人類前沿科學博士後長期獎學金。曾就職於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专家解读,疫情漩涡中的蝙蝠——“蝙蝠侠”还是“背锅侠”

蝙 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福氣”、“長壽”、“吉祥”的象徵,因為與“福”字同音,所以在古代的許多建築、服飾等上面都出現了蝠紋,其中以“五福臨門”最為常見。

专家解读,疫情漩涡中的蝙蝠——“蝙蝠侠”还是“背锅侠”

而隨著邁入現代,科技的發展打破了蝙蝠的神秘感,一些人類的獵奇與口腹的慾望釋放出了病毒,但這卻並不是隨意抹殺一種生物的理由,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它們共同維持著生態的平衡。敬畏自然,敬畏這本屬於自然的世界,人類在自然的歷史書上,也不過只是蜉蝣於天地。

總有一個地方,是你心中第二個家鄉,總有一個地方,是你熟悉記憶下惦念的遠方。我們以聲音相約此刻,盼桂子花開時,“華中師範大學廣播臺,真誠相約每一天”。感謝大家收聽今晚的桂子山夜話,我們下期再見~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