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类在解决了生存难题后,为了梳理人间的知行混乱(源于人的感性)、应对个人迷茫、实现生存之余的额外价值和意义,所形成的学问。这是人类的第一次觉醒和自我升华 。哲学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诞生后,一度作为人类的最高智慧被追求了两千多年,科学也曾经只是哲学的一部分,只是今天的哲学俨然有些落魄,已经变成了小众学科。
哲学,之所以在古代能够如此普及,不是因为古人先天高尚,也不是其悟性比我们强,而是因为哲学,于先行者来说,解决了其内心的困苦;于追随者来说,学习哲学则是与其生存或人生晋升渠道绑定在一起,这是哲学时代的生存特性。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书可不是什么数理化政史地,而是充满了哲思的圣贤书。
从古今人性的互通来说,古代普通人学习哲学的目的,和今天普通人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一样的,更多是为了生存;学习过程中的那种厌烦的心,也是一样的。每个时代能称得上圣贤的不多,庸俗和迂腐之人还是占了大多数。那些先贤们和如今科学领域的泰斗、大师级人物,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取缔了哲学为古人提供的生存价值,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而哲学所保留的梳理内心混乱,解决内心困苦的作用,如解答自我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个人在人类中的定位,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等,还在等待合适的人、合适的机会,再次与人类的追求绑定在一起。
人类的主体人群从来都是很现实的,事实上,任何个人在本质上也都是基于现实在追求自我的价值。当科学对生存最有用,最能形成竞争力量,那就优先学习科学、发展科学;当哲学已不再是第一需求,就要往后排。至于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等没有了生存之忧了,自然就会想着去解决了。从人类诞生,生存就一直是活着的第一需求,这是人的本能,何需避讳呢?为了生存而拼搏是天职,解决了生存之后,却由于感性混乱而滋生种种社会问题,则是世界各种乱象的根源。尽管哲学看似远离了日常生活,但身处于科学时代的我们,将很快地解决生存问题,并且不会停留在对生存文明的满足中,会向着全文化文明转型,这也是人类集体的唯一出路,谁又能逆此天道而不亡呢?在这个过程中,哲学会复生,以融合了当代特性的全新内容。如果你想探索人生价值,去问哲学准保没错。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人类一旦富足,曾经共同的生存愿望就碎了。没有了共同去向,自然就会乱象丛生。此时,哲学对人类上上下下各个阶层的梳理价值才能体现。古人不会跨越时代来追求科学,我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优先学习对象,去付出额外的精力追求哲学,除非哲学带给人们的比现在拥有的更有诱惑力。无需责问现在的人在信仰上不如先贤们。混乱起,英雄生,这是新思想体系问世前的一个必然过程。相比那些无病呻吟,只会埋怨世界和社会的人,总还是有个别人在踏踏实实的梳理着人类的认知、痛苦、种种悲鸣,想要让世界能美好起来。上篇中,我们说过,在“科学时代”,人人已经被科学撕成了碎片,自然会有哲学的用武之地。根本不需要强求什么,哲学注定会在新时代的人类乱象中重生,以梳理每个人知行上的混乱,内心的不平和,人生方向的迷茫等,使之可以拥抱身为人才能享有的完整幸福。而对于未来的人类,哲学无疑会成为现代人的一生三段学习中的第二段。
三学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没有经历过哲学的人,注定是不可能完整的。这有什么好辩驳的呢?对三学的学习,有什么好排斥的呢?从科学中学会一技之长;从哲学中,寻求自我在人类乃至宇宙中的定位;从神学中,学会应对未知,掌握开创的力量。我们曾经一起开心的学习科学,如今为何不能一起快乐的学习哲学,让自己拥有人生方向呢?以后再一起开心的开创未知。我们到底为什么停下成长与学习了呢?曾经我们无忧无虑的生存,只用承担对科学的学习,或许是父母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所以,如今的我们是不堪重负而停下了吗?
未来哲学的模样
哲学的本质是寻找到人在人类中的位置,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对人间混乱、世间混乱、宇宙认知混乱的梳理,是介于人类的已知(进化为现代科学)和未知(保留在神学范畴中)之间,对混沌的调和,是个人特性与人类共性的平衡。
传统的哲学,是人位于天地之间,力求天人合一,废人道而从天道的哲学;传统的哲学,本质是人类的感性受到理性的束缚,不论男女,心中的感性力量都被禁锢了,只是相对来说,女人受到的打压更明显,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被限制,感性力量的价值不被认可,地位也是持续走低,越来越缺乏好形象。随着女性地位的回升,感性的回归。哲学所关注的对象必然有所调整,未来的哲学将依然由梳理能力较强的男性提出,但其价值深度却需要感性较高的女性来评定,需要由女性能接受的程度、广度来表征。
未来的哲学,需要在放开感性的前提下,重新梳理感性,为感性写入理性的力量,以支撑人类的感性世界。未来的哲学,需要重构人类的理性思想世界,重构对待女人的视角、方法、心态。未来的哲学,于整个人类而言,将继续承担梳理人内心混乱,人间意识混乱,个人特性与人类共性的平衡,人类在宇宙中的重新肯定,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混乱梳理等一系列责任的基础上,添加人类的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追求“感理合一”、科学、哲学、神学等“三学一体”;追求人类拥有“男人/女人、儿子/女儿、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等四位一体的个体共性,需要为此赋予新的内涵;追求“个人的永生心灵、爱情的三爱一体、家国发展的家魂、梦想与现实结合下的分步事业”这四个人生维度与人生方向的联动。
哲学于个人而言,而成为三段人生的第二段。第一段是从科学中学习认知的能力;第二段是从哲学中学习梳理混乱的能力;第三段是从神学中学习开创未知的能力。
閱讀更多 賦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