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為什麼我一年讀完了300本書,還是一事無成?

這個困惑一直圍繞著大巖俊之,為了徹底找出原因,他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最後,他成功了。他不僅能做到高效地閱讀,還能將閱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行動,成功創業,當夢想一步步照進了現實,他又將成功的經驗如法炮製,延用到其他領域的閱讀上,在其他方面,也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

大巖俊之將自己的高效閱讀方法以及如何一步步創業成功的過程寫進了一本書,書名叫《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大家,要做到“讀書有用”,不僅要擁有汲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通過讀書,設定目標並付諸行動的技巧,摘取現實果實。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主要講述了兩方面內容:一,如何通過閱讀獲取知識;二、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在如何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相關章節中,作者重點談到了高效閱讀的訣竅、怎樣利用思維導圖做總結、牢記書本知識的技巧。在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相關章節中,重點總結了將書中知識付諸行動的一系列方法。這本小書僅有150多頁,讀起來不費事。

高效閱讀獲取知識

學生時期的大巖俊之,討厭閱讀,語文成績很差,閱讀理解力基本為零。後來因為參加工作,迫不得已,鍛煉出了一些閱讀和寫作技能,但真正開始認真閱讀,是過了30歲之後。認真閱讀的起因是,他曾在多家公司擔任銷售,任職期間,成績斐然,公司銷售額年均增速1.5倍,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聰明的他不甘願一輩子當個打工仔,於是決心獨立創業。他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深受鼓舞,於是開始嘗試一年內閱讀300本以上的書籍。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雖然他拼命讀書,卻收效甚微。為了徹底弄清原因,他花了不少錢和精力,也參加了各種讀書研討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掌握了高效閱讀的訣竅,能夠真正吸收一本書的知識,這讓他興奮不已。書中高效閱讀的技巧很多,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明確讀書目的

“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在讀書之前,先要弄清楚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想從書裡得到什麼呢?比如,我想要創業,那麼我會選擇創業有關的書籍,目的是找到如何創業成功的經驗方法;我想開一家餐廳,那麼我會選擇跟餐廳經營有關的書籍,目的是瞭解如何經營一家餐廳;我想學習寫作,那麼我會選擇如何閱讀、如何寫作等書籍,目的是瞭解閱讀技巧和寫作方法。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注意力更集中,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通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概要

很多人會忽略一本書的序言、目錄和後記,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裡包含著大量重要的信息。就像你準備去一個城市旅遊,至少先看看城市的地圖,瞭解一下那裡風情地貌、名勝古蹟。序言凝縮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包括作者的自我介紹、關於寫書的想法、撰寫的原因,主要內容和各章的總結等。目錄則是體現了整本書的結構層次,對書本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梳理。後記,建議也和序言目錄一起,先行閱讀,它包括作者對全書的總結、撰寫此書的感想以及對相關人員的感謝。

通過閱讀這三個地方,能讓你從宏觀上對書本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發現你感興趣的地方在哪裡,知道哪裡大概能找到你要的信息。當你對全書有了宏觀視角,就可以針對細節提出自己的問題了。

當我在閱讀《小邏輯》這本書時,書中的序言裡提到,這本書將會告訴你如何從小處著手,將大目標拆分成一系列小行動,從設定目標、制定計劃、承諾、獎勵、分享、反饋、連接紐帶這七大框架去詳細闡述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閱讀序言時,我的腦海中會浮現這樣的問題:設定目標時是怎麼從小處著手的?反饋時要注意哪個細節呢?

三、二八定律結合讀書筆記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費雷多·帕累託發現的,原指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書中,大巖俊之認為,二八定律適用於大部分的商務類書籍。

要記住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非常困難,而且耗費時間。大部分書對自己不怎麼重要的內容有可能佔到80%,重要的內容只佔20%。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凝練要點,提取整本書“於我而言”的重要內容,做好標記,反覆閱讀標記部分,把這20%的重要部分牢牢記住並整理進筆記本。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製作讀書筆記確實是一件辛苦又麻煩的事情,但它是牢記書本內容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訓練自己迅速抓住重點的能力。但是正如電影《徒手攀巖》的主人公亞歷克斯說的,人人都追求輕鬆快樂,可是輕鬆快樂不會帶來進步。既然選擇閱讀學習,就是為了追求進步,那麼又何必過濾這麼重要的一環呢?書中詳細介紹了兩種筆記方法,一種是通過思維導圖製作讀書筆記,另一種是摘錄書中重要句子,頁碼,摘要,並寫上自己的所思所感,有了自己的想法,讀書筆記就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東西。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另外,如果你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作者建議,不妨在同場合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有助於每次閱讀前進行回想“上一次我讀到哪裡了?”,這樣的回想動作也有助於加深對書本內容的印象。

將書中知識化為行動

早前,看到過香港無線財經臺對李嘉誠的一段採訪。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李嘉誠說“我真的很幸運,小時候,我喜歡讀書,未滿10歲已入讀中學,一邊打工一邊看書求學問,搶時間、搶學問”,“我有個習慣,進軍各行各業都會買有關書籍參考,譬如開塑料廠時,我會翻一本著名的美國塑料業雜誌Modern Plastics,內容十分豐富每月一期”。

“即使只讀一本書,如果一個人能將這本書所寫的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也可謂一名真正的讀書家”。這是因為關鍵不在於“讀了多少書”,而是有過多少行動。

我想,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讀書家。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用?

讀書前思考: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想從書裡得到什麼?讀書後思考:我要做些什麼?目標因讀書而產生,越具體越好,什麼時間、什麼事情、達到多少。目標與現實差距不要太大,否則只能成為折磨你的壓力而已,總不能讀了一本投資理財的書籍就做夢成為億萬富翁吧。

寫下目標後,在腦海裡想象達成目標時的狀態、心情以及五官感受。在《小邏輯》中,實驗對象艾米夢想成為一名酒店管理員,光是想到自己實現目標時的狀態就讓她興奮不已。當目標清晰可見,讓你足夠興奮時,立刻動力十足。

假設達成目標時的狀態是100%,思考目前達到了百分之多少,為什麼?還是拿艾米來說,艾米目前是一名大學生,她的就業專業與酒店管理息息相關,如果通過酒店管理資格考試,應聘酒店管理崗位,應該是沒有問題。假設成為一名酒店管理員這個目標的狀態是100%,艾米當前的狀態,大約是20%,因為她具備了充足的時間和條件去完成這個目標。

接下來想象一下,如果要在現狀上增加10%,大概是什麼樣子。為了達到增加10%的狀態,我們能做些什麼?在紙上列出5條。從這5條裡選擇一件最想做的事,上面提到艾米的目標是成為一名酒店經理,所以她當下最要緊的是通過酒店管理資格考試。

為了完成最想做的這件事,我們需要計劃這一週要做些什麼,再從中選擇一件事,立刻著手去做。為了通過酒店管理資格考試,艾米必須先拿到數學成績B以上,這意味著這一週內要好好學習數學知識,才能在期末拿到成績B。於是今天下午的數學課,艾米就認真聽講。行動就在腳下,永遠記得多付出一些,千百次的實踐,才能攀登理想的高峰。

總結一下,將書中的知識轉為行動一共分為8個步驟:設定目標、想象實現目標的樣子、分析現狀百分比、增加10%的狀態、列舉5件能做的事情、從中選擇一項拆解成一週之內的行動、選擇一項馬上行動。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讀書不行動怎麼行?《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告訴我們,想真正做到“讀書有用”四個字,要走上兩步,第一步,從書中獲取知識,第二步,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道理我們都懂,行動起來才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