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蔡昉: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有人邀请我写一篇文章讲讲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我今天把主要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也是回答最近都在思考的问题,就是美国人在说你的发展是因为占了我们的便宜,这个占便宜里面有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他认为你占了便宜,也有技术的发展,我们赶上来了,有一些技术甚至比他高了,他觉得怎么会比我高?应该是偷了我的。诸如这样的东西我们也遭遇到了一些指责,每一件事讨论到底是谁占了便宜,是一种讨论法。还有归根到底看看中国的发展是怎么来的,在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进程中,有一些枝节的东西应该站不住脚,就像李先生讲到的中央对深圳是有优惠政策,但是它只是15年而已,同时这个优惠政策对其他的特区城市也是成立的,但是为什么只有深圳成为了世界级的城市?我觉得你应该找到符合历史规律,符合经济规律的那些因素,所以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想法。

第一、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历史的意义和世界的意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的人口15亿多占世界的22%,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人口也是占世界22%,也就是五分之一。那么到了现在已经达到了13.9亿近14亿人口,我们占了世界接近五分之一。其实这个本身就说明一个问题,世界上人类的五分之一做出的实践创造的一些经验,它当然不仅仅属于这五分之一,因为这五分之一太大,因此它一定会有世界意义和更深远的意义,那么这是一个方面就不展开了。

第二、学者经济学家有一些痴迷的话题,比如说李约瑟之谜,李约瑟发现前现代时期中国的科技很发达,处于远远领先的地位,为什么中国能够领先?接下来他又问为什么到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却远远的落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愿意回答这个题目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和这个相类似的韦伯疑问,为什么中国早期很发达,商品经济也很发达,为什么中国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故乡?反而是英国那么一个小岛国成为资本主义的摇篮,更广义一些有一些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比如说有一个叫做加州学派的一些学者,他们提出来并非从人类一开始就是西方国家占统治,东方国家也很发达远远超过西方,但是在19世纪甚至有人说从16世纪开始世界就形成了大分流,大分流的含义是真正我们知道的富裕发展中国家是在那个时候才开始加快发展富裕起来,那么在这之前任何国家和任何国家都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还有一部分国家没有得到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大分流。所以说李约瑟之谜也好韦伯疑问也好都是中国的大版本,因为中国经历了挫折和今天的成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基础能够让我们尝试更好的回答科学疑问,那么再一个就是中国还有很大的特点你读苏格兰经济学家的说法,他说我发现有一些国家可能在早期的时候科学技术非常发达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因此当它到了科学技术至真至善的顶点之后通常会衰退,而且一定会衰退,而且这个衰退也符合规律,那么衰退之后你再去观察,它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永远不再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也就是说你只要衰败了就永远回不来没有你的事了。

中国曾经经历过由盛至衰的,这个是中国经济的GDP总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历史上最高的时候接近三分之一,那么这个线是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我们在历史上也在很长的时间里就是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从近代以来两个东西都大分度的下降,因此我们经历了由盛到衰,为什么李约瑟之谜会吸引大家,我们要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到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再看V字形的图形充分显示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把过去由盛至衰逆转回来的,如果我们还没有彻底打破休谟预测,至少在很多方面已经打破了,我们应该是唯一经历了由盛至衰再至盛的这么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当然是有历史和世界意义的。

最后中国是最接近于完成了经济发展所有阶段的大国经济,我简单的说大概人类的发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贫困,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贫困,你生产的东西只够养活你,多生一个孩子就得饿死另外一个孩子,生产上有一点点进步,接下来就会被更多的人给吃掉,因此它长期循环不能够自拔。后来他们就会有工业革命也好技术变迁也好有了现在的富裕,富裕的劳动力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能转移出去就进入到了二次经济发展的时期,我们过去40年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再往后二元结构的特征越来越小,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你就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基本上走上了现代化。我们目前看从改革开放开始人均100多美元最穷的国家,到现在接近于完成中等偏上国家收入的上限很快就会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也说明了我们几乎完成了发展阶段所有的过程。

那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的40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增量非常大非常显著,而且稳定。因此它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仅是发动机的作用,同时是一个稳定器的作用,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把含中国和不含中国世界经济的增量来看看,他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有了中国世界经济的波动会大幅度的减小增量会显著的提高。

我接下来用20秒讲一个内容,三个未来的改革方向,第一时间纬度,我们必须延续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要升级。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动能基本上是人口红利,有劳动力的贡献、人力资本贡献、资本积累的贡献,资本积累为什么能够做贡献?因为有人口红利就有激励,也能带来比较高的资本回报率。还有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贡献,但是人口红利在2010年之后就迅速的弱化即将消失,因此我们潜在增长能力很自然的有一个断崖式的往下走,但是有没有改革继续提高劳动力供给能力,继续找到全要素生产力的新源泉,使命运不是注定的还可以在原来的趋势上提高,但是总的趋势不可能保持过去的增长速度。

空间上,中国是制造业核心,劳动力便宜比较优势,为什么又集中在沿海地区?因为除了比较优势之外还有沿海地区的规模经济优势聚集效应,两个因素都决定了你的制造业布局,但是随着比较优势的丧失,就决定了人口红利期两个优势都有,今后你的成本变化是越来越起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丧失,还有没有机会,铸锭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出去吗?也不是我们还有规模经济,因此我们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的“一带一路”,长江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等等,都应该是新的版本验证模型,延续我们比较优势,维持制造业发展。

那么最后从分享的纬度上看,在过去我们参加国际贸易出口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我们参加的国际贸易就意味着劳动者回报率是提高的,那么美国出口给我们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它的资本回报率是很高的,我们都在贸易中得到了自己应得到的利益,但是我们得到的利益直接被劳动者分享,我们知道2004年刘易斯转折点之前就业还非常快,在这之后工资增长非常快都是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美国的资本家、跨国公司、华尔街赚足了钱,但是没有利益再分配机制,因此它的老百姓中产阶级没有分下来,所以这个政策是它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今后也越来越遇到了劳动力市场本身不能解决再分配的问题,因此政府再分配职能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未来改革应该遵循的三个纬度,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