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二戰的投降國,怎麼能當上聯合國五常國?

雪xf狐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成立,到現在已經74年了,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沒有變動,稍微有變動的的是前蘇聯變成了俄羅斯,中華民國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多人覺得法國作為常任理事國的水分比較大,主要因為在二戰初期法國戰敗投降了德國。

二戰初期,擁有300萬軍隊的法國是世界強國,自1940年5月10日同德國全面開戰到6月22日投降只用了43天,令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等國家首腦大跌眼鏡。戰後法國卻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讓好多人大惑不解。(德黑蘭會議三巨頭照,前排從左到右依次為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是怎麼確定的?

1943年10月,美國、英國、蘇聯外長在莫斯科會晤,通過了《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這裡的四國是指美、蘇、中、英四國,為即將到來的蘇美英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做準備工作。同時明確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主要以二戰時期的同盟國為主。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的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說出這樣一段話:

“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

這就是著名的“四警察”制(中、美、蘇、英),也是後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雛形。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丘吉爾等都曾經反對中國進入“四警察”,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時間長,牽制日軍軍力大,對盟國貢獻巨大;同時中國人口眾多,面積廣闊。羅斯福始終堅持中國必須進入,英國和蘇聯也就作罷。至於法國,還沒有進入這四個國家的視野。(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旗幟照,美、中、俄、法、英)

1944年8月27日-10月7日,中美蘇英等國在華盛頓討論聯合國憲章,以及聯合國的框架問題。法國對於這樣一個國際性組織的常任理事國應該早就得知了消息,因此多方做工作。美國提出吸收法國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稍後會吸收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為拉美國家巴西。英國和蘇聯堅持限定法國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後不再增加,類似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文件都不通過,最後蘇美英三方一致通過法國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後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其實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選擇沒有明確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同盟國發揮的能力和貢獻,美蘇英中四國是同盟國主要作戰力量;其次是國家的面積、人口、經濟以及地區的影響力。法國由於二戰初期的失敗和投降而受到影響。

為何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打鐵還需自身硬,法國能坐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我們不應該只看到法國早二戰初期的潰敗和投降,應該看到事物的發展。

1940年6月,戴高樂將軍率領自願跟隨的1300人(海外軍團)從挪威到達英國,7月1日成立了“法國自由軍事力量”,半個月後,該組織兵力達到2800多人,其中有一些法國海外殖民地國家的外籍軍隊參戰;1943年底,法國自由軍事力量整合了北非軍團共計23萬野戰軍,15萬殖民地籍軍隊,5萬海軍、3萬空軍,艦船噸位32萬噸,空軍飛機500架,軍隊總人數達到46萬多人;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時法國軍隊達到了54-56萬人,法國全境解放期間,又整合了50多萬的軍隊,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保守估計法國軍隊在125-130萬人,可能更多。英國皇家海軍也將扣押的部分法國軍艦交給自由法國,壯大法國的軍事力量。(戴高樂照)

1940年底,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將軍有意象徵性的向蘇聯援助了一批飛行員,“自由法國”的空軍開始出現在東線戰場,這讓德軍前線的將領們怒不可遏。1943年5月,德國元帥凱特爾下令,對在東線作戰的“自由法國”空軍格殺勿論,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地面。

自由法國的軍隊的增加也意味著更多的對德國等國的作戰,到1945年時法國已經有第一軍團、第二軍團、第三軍團。其中第一集團軍下轄一個山地師、一個步兵師、一個殖民地師(殖民地人組成,軍官主要是法國人)、一個裝甲師。

1945年西方盟軍攻入德國的戰鬥序列有:法國第一集團軍、英國第二集團軍、加拿大第一集團軍、美國的第1、3、7、9、15集團軍,法國第一集團軍是第一個到達萊茵河的西方盟國軍隊,法國的軍事力量不可小覷。西方主要盟國美英法戰後分佔德國西部,分佔西柏林,最後三國佔領區合併成為聯邦德國,如下圖:

自由法國在二戰中成功“鹹魚翻身”,重回大國的位置。

其次,法國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地國家,二戰前擁有1234.7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僅次於英國,參戰的殖民地籍的士兵眾多,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版圖,1919-1939年)


再者,同盟國需要法國的軍事力量打擊德國,蘇聯、美國、英國都同意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並不是英法抬進去的對抗蘇聯的。以後的歷史證明,法國人相對獨立,高傲,並不依附於美英等國。

法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雖然有點水份,排在第五也是實至名歸的!


穿越再現彼岸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東方偉人的這句詩恰如其分的展示了二戰後世界局勢的重大改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近代歷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歷史,正處於以英、美二個新舊霸主交替,以蘇聯為主導的革命浪潮開始席捲全球的歷史時刻。


當時的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這東、西方兩大陣營,相互爭雄於世界的新時代。

二戰結束後,慘痛的戰爭教訓仍然歷歷在目,防止戰爭的悲劇重演成為了全球人民的一致呼聲。

於是,美、蘇、英、中四個國家發起創立聯合國。但是後來法國也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其中有兩個原因有兩個原因。

第一,在美、蘇、英、中四個常任理事國中,並沒有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來保障戰後歐洲的利益。而法國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是他仍然是歐洲的傳統老牌強國,而且戰後法國的實力不覷。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國需要法國在歐洲制衡英國,而英國需要法國在歐洲作為他的盟友,代表英國在歐洲的利益。

第二,如果聯合國只有四個常任理事國,即美、蘇、英、中四個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投票表決時,理論上很容易出現平局的局面一一雖然那個時候四個常任理事國中,美、英、中肯定是佔有壓倒性優勢票數的一一但是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所以各方利益權衡的結果後,法國就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不二人選。



其實拋開法國作為一個二戰戰敗國的這一瑕疵和醜聞外,法國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從法國作為一個老牌強國的歷史,從戰後法國的經濟、軍事、政治實力來講也都是當之無愧的。

另外還有一點,法國在二戰時期實際上有兩個法國:一個是在法國國內由投降的貝當元帥組閣的,由法西斯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一一維希政府;還有一個是由流亡英國的戴高樂將軍組成的自由法國政府。

戴高樂將軍在英國領導了法國的抵抗運動,將海外法軍重新改編,並率領法軍參加了反攻歐洲大陸的諾曼底登陸,為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一一從某種程度上講,自由法國也是二戰的戰勝國。



有鑑於二次世界大戰的血的教訓,美、蘇、英三國首佬,於1945年2月11日在雅爾塔舉行會議,商議並決心建立一個國際機構用以在全球範圍內維持和平與安全。

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美、蘇、英、法、中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大多數簽署國批准,《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從此,聯合國宣佈正式成立。



聯合國自成立以來,在世界各國間倡導和平,在世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在全球教育、醫療、文化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不拖欠聯合國的會費,始終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在世界範圍內不搞霸凌、不搞顏色革命,給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落後的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醫療援助。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基礎建設更是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來了巨大的貢獻。


鴻蒙盤古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月24日,隨著《聯合國憲章》在舊金山簽訂生效,聯合國也正式成立了,雖然聯合國的責任是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地區局勢,但是在聯合國真正主導國際形勢的,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在二戰後,各國對世界秩序進行重新劃分,最初提議組建聯合國時,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的代表參加了會晤,並沒有法國,畢竟法國開戰一個月就投降了,那麼最後法國是怎麼蹭進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呢?

二戰中最先被征服的法國政府

上世紀由於二戰的爆發,人類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浩劫。在二戰前夕,歐洲公認的強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幾百年來,歐洲霸主的地位在這幾個國家間輪換。二戰爆發後,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按理說完全可以和德國一戰,按照我們的常識,會認為只有經過浩劫洗禮的國家,並屹立不倒才能成為強國,才會被世界高看一眼。但是法軍在面對德國閃電戰突襲之下,首都巴黎僅一個月就淪陷了,不久法國政府就宣告投降,直到二戰快結束時,法國才得到盟軍的解放,這樣看來法國很難算一個強國。

而反觀五常的其他四國,英國一直在組織盟軍反攻歐洲,美國分兵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支援亞洲戰場抵抗德國,日本,蘇聯在自己的國土上和德軍浴血奮戰,提防著遠東的日軍,而中國,雖然大片國土淪陷,但無數愛國志士血染疆土,抵抗住日寇在亞洲戰場的瘋狂進攻,同時還分兵遠征。這四個國家,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始終沒有像敵人投降,不論條件多麼艱苦,都一直熬到了二戰結束,獲得了偉大的勝利,所以對比之下,法國在二戰的表現很難讓人滿意,也就難免讓人懷疑他是否資格,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

二戰結束前,一度被排除在規則制定之外的法國

其實有這種懷疑的,並不只是我們,在二戰結束之初,美國一度並不承認法蘭西共和國的臨時政府,當時的西方世界也並不像冷戰開始後那麼團結,最開始的法國是被排除在組建聯合國這個新國際組織之外的,當時蘇聯並沒有把美國視為主要的對手,而是將英國作為主要對手,而丘吉爾卻想要拉法國制衡蘇聯,美國,1944年,羅斯福邀請了英、蘇、中三國代表參加敦巴頓的橡樹園會議,這時法國還是被排除在外,這樣看來,法國要恢復大國地位,可能就要遙遙無期了。

1945年,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羅斯福和斯大林忽然異常一致的表示,反對法國在德國獲得一個佔領區,這樣就更讓法國十分崩潰,而丘吉爾似乎發覺了這次會議的陰謀,在考慮到英國的自身利益時,堅定的支持恢復法國的地位,並開始積極的遊說美國政府,給法國一席之地,這也讓美國政府開始意識到,二戰之後要加強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得不依靠英法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時初步形成了美,蘇,英,中,法劃分世界的格局。

法國真的沒有實力成為五常嗎?這是如何產生的錯覺?

有時候表象是會迷惑人的,法國真的沒有資格入五常嗎?這顯然也是有些誤解的,法國在戰爭爆發之後一個月就投降了,這並不是因為法軍戰鬥力弱,德國為了一雪前恥準備了很久,而法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並且法國缺少戰略縱深,迅速戰敗了,最初蘇聯的表現也是很差的,如果不是疆域廣闊,蘇聯很可能也投降了,並且法國高層像貝當等人,也是採取右傾投降主義政策,導致了法國的大潰敗,但是即便如此,法國流亡政府也一直對德軍拼死抵抗。

在二戰之後,法國也並不像歐洲一些國家,完全依附英美,而是在美蘇兩極之間周旋,適時的在聯合國表達自己的觀點,率先和新中國建交,並且在非洲至今還保持著較高的影響力,同時法國也是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彈的國家,具有完整的軍工生產系統,所以法國的綜合國力是很強的,在二戰結束時,法國綜合國力也在中國之上,雖然在戰爭上並沒有其他國家那麼血性,但是這並不能否認法國是一個世界強國的事實,所以法國在最後被納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並不奇怪。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首先是國際形勢的變化與英國的欲意拉攏

早在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時,戴高樂帶著他繼續抵抗納粹德國的人前往英國倫敦組建自由法國,也得到了丘吉爾等人的幫助。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2年後,美國與蘇聯的實力影響力越來越大。昔日的大英帝國已經無可挽回的走向衰老,雖然英國也同美國、蘇聯一起被視為二戰反法西斯陣營的核心成員之一。但面對日益強大的美國與蘇聯,英國的話語權在二者面前變得越來越脆弱。特別是對於美國與蘇聯在戰爭末期聯合起來反對殖民主義的時候。此時英國就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和自己站在一條線上的“夥伴”。

當時另一個重要成員國中國並沒有海外殖民地,相反中國自近代以來就不斷遭受被殖民的痛苦。自然中國在圍繞美國與蘇聯反對殖民問題上必然是站在美國與蘇聯一邊。此時,戴高樂與他的自由法國就成了丘吉爾拉攏用來對抗美、蘇的好對象。於是為了自身利益,英國非常希望法國能恢復他的世界大國地位。

但是在對於法國加入常任理事國這一問題上蘇聯、美國有著不滿的意見,特別是蘇聯意見巨大。但後來隨著國際形式的進一步變化,1944年秋季,蘇聯主動邀請戴高樂訪問本國,蘇聯此舉已經默認了法國將來恢復的大國地位。而美國則出於戰後要拉攏歐洲國家對抗蘇聯的需要,很快就同意法國加入常任理事國。在各大國出於自身所處環境與利益的衡量下,法國終於被同意加入到常任理事國中。


緊隨其後便是戴高樂的努力爭取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後,戴高樂為主的一批法國人不願就此屈服,他們流亡到英國組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進行抗爭。

與此同時,戴高樂又不遺餘力的晚會法國的國際地位,他一邊在軍事上積極參加盟軍對抗納粹德國的軍事行動,自由法軍在北非、和諾曼底登陸後的西線戰事皆有不錯的表現。而在德國佔領下的法國本土,法國軍民也自發組成游擊隊與德軍進行頑強抵抗。在盟軍反攻時期,游擊隊也有力配合了盟軍的作戰行動。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昔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法軍的不良表現。另外戴高樂還出兵接收或原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殖民地(起初有許多法國殖民地都在維希法國的控制之下),很快便掌握大片海外殖民地。另一邊戴高樂在政治上積極參加各種會議,力圖恢復法國的世界一流大國地位。圍繞著美國、蘇聯的不同程度的質疑,戴高樂都通過各種方式的努力來化解。


最後法國綜合實力的支撐

作為老牌殖民帝國的法國,他的海外勢力十分龐大,巔峰時期法國的殖民地面積是僅次於英國的。雖然在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被德國推滅,但後來憑藉著戴高樂等人的努力下自由法國掌管的海外勢力依然龐大。當時在反法西斯陣營裡,除了美國、英國、蘇聯、中國外,再難有與之可以比較的了。

另外在歷史上,法國自中世紀後期以來就是歐洲主要強國之一。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法國更是成為世界頂尖強國之一。在法國數代人的長期經營下至20世紀,法國在西方、非洲都擁有較高的影響力,甚至在遠東地區影響力也不俗。在一戰後到二戰間,法國更是與英國一同主導世界秩序。

故而法國原本的影響力和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也是支撐法國稱為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黎塞留的野望


不能說法國在二戰中投降就否定了它在二戰中起到的作用!戴高樂將軍帶領法國軍民反抗納粹鬥爭到二戰結束也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聯合國五常國是多方面形成的,跟其是否投降並無直接關係。

首先,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二戰後,美國為了壓制牽制實力強大的英國,從而扶持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牽制英國,同時更可以牽制蘇聯對歐洲的滲透,以確立自己的霸權地位。而英國則在二戰後發現美國蘇聯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他,孤身作戰對其來說已經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需要歐洲大陸的一個同盟來對抗其他強國,則選擇了傳統盟國法國。在此事上,蘇聯和中國並無主導權,因而法國入常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其次,從二戰的貢獻來看。雖然二戰美蘇英三國在對抗歐洲法西斯戰爭中起到了主導作用,但是法國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軍隊在德國佔領區以及非洲等地進行長久的抗戰,後跟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收復法國領土,在情報,後援,側面戰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為反法西斯侵略戰爭做出了貢獻。整個二戰過程中,貢獻程度僅次於中美英蘇,所以進入聯合國五常也是理所應當的。


最後,地區影響力來看。正如中國進入五常的原因一樣,首先在反抗法西斯侵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其次在地區有巨大的影響力。法國也是一樣,法國是歐洲大陸傳統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上對整個歐洲甚至是全世界有極大的影響力,在這種影響力的作用下,整個歐洲大陸推舉法國入常,符合各國利益。



五常的形成,固然有戰爭中的特殊因素,但是更多的卻是諸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妥協後的結果。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原因,甚至有文化因素在內,法國入常就是典型。法國長期以來對世界文化,政治,科技等有著著重大影響力,所以前期投降並不影響其入五常。


望風瑟瑟


因為它投降過快,所以它實力保存比較好,光復之後自然在一片廢墟的歐洲裡面顯得與眾不同。

而且法國流亡政府在戴高樂總統的帶領下一直致力於抵抗法西斯,所以他成為了聯合國五常之一。


戴老師講歷史


這世界有條真理——權力是爭取來的,法國人也也是一樣,一部分法國人雖然做了亡國奴,但還有另一半法國人選擇了抗爭。不光是抗擊傀儡政府和德國納粹,他們還需要面對內部的分裂以及來自美英的壓力,能走到建立戰後秩序那一步,除了運氣外,還有智慧、勇氣以及犧牲。

首先,正因為法國投降過快,使得法國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人口和工業實力未遭到很大的損失。硬扛德國的蘇聯,損失了將近2700萬人口,考慮到蘇聯1941年總人口為1億9千萬,損失了整整一代人。法國投降的僅僅是法國本土—維希政府,它廣大的殖民地仍然在自由法國的帶領下與德國作戰。因此,戰後,法國仍然是戰勝國之一,擁有亞非拉廣闊的殖民地,是世界上排名前五的大國。


其次,法國在世界上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從1815年確立歐洲新秩序的維也納會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是當時世界上唯二的世界級強國。法語也是當時的貴族語言,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直到現在全世界仍然有8700萬人把它作為母語,1.9億人使用它

第三,英國的力挺。

在聯合國籌備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最初的提議是三常,它是堅決反對與其他新興國家分享統治世界的權力的,但是二戰後世界格局鉅變,老牌強國法國實力、影響力下降,美國又力挺中國成為五常,基於英國的“離岸平衡”策略以及對抗蘇聯的需要,英國也力挺法國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

第四,美國總統羅斯福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主張儘可能多的把世界上的大國納入聯合國,並且確立了安理會大國一致的原則。考慮到法國的實力、影響力,美國也不可能反對法國的入常。同時,這也是美國堅決主張中國加入五常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後,丘吉爾最初提議的三常是不可能的,聯合國中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不能沒有代表。其他的國家要麼沒有參戰,要麼國家太小,要麼還沒有獨立,排除德意日,剩下也沒有幾個國家夠資格了。

法國的入常,內是自己有足夠的資格,外是有傳統盟友英國的力捧,同時也沒有遭到美蘇的反對。但是,世事無常。誰能想到,法國在冷戰中與蘇聯眉來眼去搞曖昧,中國在抗美援朝中揍了美國一頓呢!


在歷史中摸爬滾打的飛


法國的人民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就如中國,那種精神贏來了國際的讚揚和敬佩。二戰後為了防止再次爆發世界大戰,就組建了“聯合國”。

其實,能不能進入“五常”,首先看的是在當時的國際影響力;其次看的才是“二戰”貢獻。中國也不是“四巨頭”也不是“同盟國骨幹”,也照樣進了“五常”。而且1949年後的中國席位所代表的實力更差了。因此,除了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能否進入“五常”主要是看美蘇特別是美國的意志。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其直接引子是1941年8月14日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簽署的《大西洋憲章》。之後,蘇聯加入,形成了美蘇英三國主導聯合國的建立過程。

三大國之間在安理會問題上都想引入自己人,但英美和蘇聯之間不可能允許對方的人進入,為此,英美和蘇聯最終達成妥協,也即和雙方都有關聯的國家進入。那麼,法國的戴高樂奉行“獨立外交”,以及中國國內的兩黨問題,英美和蘇聯都可以視作非單純的對方的人。

所以法國也是其中的一個常任理事國。五大國的候選中,蘇、美、英三國不用說,而把中國、法國加了進去,則是完全出於各國利益與權利爭奪的考慮。

美好預見到,作為大洋彼岸的國家,在戰後要遏制“蘇聯的威脅”,就必須拉攏西歐,而法國則是歐洲大陸的盟主,讓法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五常,自然是題中之意。

二戰快結束的時候,蘇聯由於英美的援助,變得非常強大,美國為了他在亞洲的利益,必須一個可以牽制蘇聯和日本的盟國!不能任由蘇聯在亞洲擴張!而當時就中美關係比較好,所以美國羅斯福總統,就力推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當英國知道美國要讓中國成為創始國,就打死不同意!認為中國沒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創始國,由於美國總統當時非常堅決的支持中國,英國也沒有辦法!



英國就想出了一個方法,既然美國可以拉一個進來,那英國也要拉一個進來做盟友,不然英國在歐洲獨木難支,所以才有了法國進五常!這是英美互相妥協出來的結果!


幽州YZ


二戰時,法國分為自由法國和維希法國。維希法國是德國人的傀儡,但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不是。

當德國人的裝甲部隊繞過馬其諾防線突然出現在法國側翼的時候,整個法國都驚呆了。他們根本沒想到敵人會來的這麼快,也沒想到馬其諾防線會派不上用場。面對德軍凌厲的攻勢,法國選擇向德國投降,並由一戰的英雄貝當元帥組織成立傀儡政府。因這一納粹控制的偽政府在法國維希小鎮,所以也被稱為“維希法國”。

在二戰中,維希法國確實聽命於納粹德國。並在其境內搜捕反抗納粹的游擊隊和反納粹人士,同時還向納粹提供物資和補給。

戴高樂將軍(是貝當的學生)曾在此前,在英國外交官的幫助下離開法國,到英國流亡。這一過程也頗具傳奇色彩。戴高樂將軍到機場為英國外交官送行的時候,當飛機即將起飛的時候,戴高樂突然加速衝向飛機。而英國外交官心領神會地伸手拉住戴高樂的手,將其拽上了飛機,一同離去。其餘送行人員目瞪口呆地留在原地。

到英國之後,戴高樂將軍呼籲所有的法國人民包括海外領地的部隊繼續抵抗納粹的侵略,並建立了“自由法國”。許多軍銜比戴高樂高的將領受到感召,聽命於自由法國。所以,在戰後成立聯合國的時候,世界公認“自由法國”代表法國人民而入選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即將有文化的新青年


二戰中,法國在面對德國坦克戰車洪流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投降了。從表面看,投降是一種恥辱,也讓現在的人對投降的法國後來作為常任理事國存在質疑。但是,投降並不代表失敗。首先,從法國的國力上來說,作為老牌的殖民帝國,其在海外的殖民地要比法國的本土還要大好多,當時在海外的駐軍也是具備相當數量的。國內軍事實力也是相當雄厚的。但是,法國人經歷了一戰,明白了戰爭的殘酷性。如果再拼死抵抗,那麼法國會回到一戰時候的場景,到時候再犧牲個幾百萬人,經濟物質損失不計其數,國家狀況就會更糟。不如認個慫投降罷了,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嘛!另外,投降也是保存自我實力的一種方式,不像英國一樣,整個二戰中為了抵抗德國,本土被炸的一片狼藉。戰爭中東奔西跑,忙的不亦說乎,戰後還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所以,法國戰後雖然落個投降的名聲。但是沒有經過過多戰爭傷害的法國綜合實力仍高居世界前列,所以任常任理事國從實力上來說並不打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