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范雎,戰國時期魏國人,秦國宰相,與白起一文一武輔佐秦昭襄王。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傾全國之力展開了長達數年的長平之戰。這次戰役,秦昭襄王先採納范雎的計策,使用反間計在趙國內部散佈老將廉頗的壞話,趙王信以為真,用趙奢之子趙括替換廉頗。之後,又暗地裡偷換主帥,派武安君白起奔赴長平指揮全軍。最終,因趙括年輕氣盛、缺乏實戰經驗導致趙國大敗,45萬趙軍全軍覆沒。

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沒有繼續讓白起攻打趙國邯鄲,而是採納范雎的建議讓白起收兵回國,導致長平之戰的戰果付之東流。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范雎勸秦昭襄王退兵的理由是: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大致意思就是連年征戰秦國兵困馬乏,希望秦昭襄王允許韓國、趙國割地求和,我方兵士趁此機會養精蓄銳,等到合適的時機再東征韓、趙。

事實上,范雎勸秦昭襄王退兵是因為害怕白起功勞太大騎到自己的頭上。但是,面對如此巨大的誘人蛋糕,秦昭襄王輕易放棄真的只是因為范雎看似為了秦國著想的忠言良策麼?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連年征戰秦國兵困馬乏,確實不宜再戰

長平之戰是決定戰國末年大局走勢的一場關鍵戰役。戰國七雄中秦國最為強大,而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只有趙國。面對秦國的幾十萬大軍趙國選擇堅守不戰,秦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是趙軍防線固若金湯,秦軍久攻不下,以致於戰爭發展到後期演變成了一場人力、物力的消耗戰。

《史記》中這樣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在秦代,一般男子到了17歲才開始進行名冊登記,服徭役。當秦昭襄王得知趙軍被圍的消息後,為了增派援軍奔赴戰場,將徵兵年齡降低了2歲,把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徵調到長平戰場用來阻斷趙國的糧食補給。

可以看出,三年的消耗戰已經把秦昭襄王逼瘋了,秦國從上到下精神都處於緊繃狀態,若是錯過這次機會讓趙軍得以突圍,那麼三年來的努力必將付之東流。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從後來秦昭襄王想讓白起領兵攻趙,白起勸秦昭襄王的話也可以看出:長平之戰雖然獲得勝利,但是國內消耗巨大,秦軍死傷過半

所以,秦國雖然獲勝,但是秦軍也兵困馬乏,國庫空虛。讓韓、趙兩國割地賠款緩解一下國內壓力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原因僅僅是這樣麼?

一個可憐蟲般的出場方式卻深受秦昭襄王喜歡,一樁小事不想寒了他的心

《史記》中把范雎的出場描述成一個可憐蟲。在未受到秦昭襄王重用之前,他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在亂世中施展一身抱負。然而,沒有雄厚的資金、沒有強大的人脈關係,最後迫不得已投身魏國士大夫須賈門下混事。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後來,跟隨須賈前往齊國辦事,齊王為了拉攏他贈送黃金、美酒等貴重物品。這件事被須賈得知,須賈懷疑范雎洩露魏國機密情報,就將這件事告知了魏齊。回國後,范雎被魏齊羞辱毒打一頓,假死才得以活命。從此以後,范雎隱姓埋名,改名張祿。

偶然的機會,范雎通過鄭安平的引薦認識了王稽,一番交談之後發現范雎確實是有才之人,才被王稽帶到秦國。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於朝,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就是這樣一個人,先是為秦昭襄王提出遠攻近交的軍事決策,後又提醒秦昭襄王要牢牢把握住國內軍政大權,更是在長平之戰中立下不低於白起的功勞。

長平之戰中,秦、趙兩軍處於對峙狀態,雙方均消耗不起,打破這個僵局就是范雎。他帶著重金收買趙國的士大夫們,又在趙國內部散佈關於廉頗的不利謠言。先是謠言四起,後有士大夫們的蠱惑讒言,才有了趙括替換廉頗的這個重大決策失誤,給了秦軍攻破趙軍壁壘的機會。范雎總是能在山窮水盡時給秦昭襄王帶來良策,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能不讓秦昭襄王喜歡呢?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秦昭襄王對范雎的重用、喜愛從後來的事實也可以得到證明。白起死後,范雎向秦昭襄王推薦鄭安平做秦軍將領率軍攻打趙國。誰知鄭安平不僅沒有攻打趙國,自己也成了趙國的俘虜。按照大秦律令: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范雎三族全都要被處死。但是,秦昭襄王為了保全范雎,照顧范雎的感情。竟然下令:全國上下敢議論這件事的全部處死。

秦昭襄王之所以願意採納范雎的建議,與其說是秦國的現狀所致,倒不如說秦昭襄王喜歡用范雎,更何況范雎在長平之戰使用反間計打破僵局,秦昭襄王捨不得因為一件小事傷了范雎的感情。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被迫坑殺幾十萬俘虜,秦昭襄王想通過這件事知道白起對自己的態度

《史記》中對白起坑殺趙軍的描述十分簡單。僅僅寫了句: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白起將戰敗投降的趙軍坑殺,前後共殺趙軍45萬人。白起真的如此慘無人道,是自己想要坑殺俘虜麼?

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是白起在臨死之前留下了兩句話,是對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幾十萬俘虜的懺悔。據《史記》記載,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幾次命令白起帶兵攻趙白起都不肯出山,一直稱病。若是坑殺趙軍俘虜的行為是白起自發的行為,白起就應該不是這個態度。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白起的態度讓我不禁想起了《大秦帝國之崛起》。電視劇中是這樣的版本,幾十萬的趙軍秦國無法安置,秦昭襄王想要將這些俘虜全部處死。但是,身為帝王,坑殺俘虜這種有違人道的旨意不能從自己的口中說出。所以,秦昭襄王停止了對秦軍的糧草供給,迫使白起殺降。

儘管這個版本有刻意洗白白起的嫌疑。但是白起的態度也只有這個版本可以解釋。無緣無故背上如此罵名,白起心中又豈能對秦昭襄王不心生怨念。所以,秦昭襄王讓白起收兵也是想要看看白起對自己的態度,是否還忠於自己。畢竟,一個掌握著全國軍權的大將,若是與自己不站在一條線上,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長平之戰:秦國收兵,僅僅是范雎說的秦兵勞那麼簡單麼?

秦昭襄王之所以輕易採納范雎的建議。一方面,范雎為秦國殫精竭慮,秦昭襄王喜歡用范雎這個人,不想因為這件事寒了范雎的心。另一方面,白起在長平之戰被迫坑殺幾十萬俘虜,秦昭襄王想知道白起對自己是否怨恨,對自己是否依然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