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氏康,日本战国时代关东地区的霸主大名,与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军神一同竞技于战国舞台之上且不落下风,被后世尊称为“相模的狮子”。作为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河越夜战”的主角,北条氏康以八千寡兵击溃上杉八万联军,从此军威传唱古今。
然而被其军事上的光芒所掩盖,北条氏康内政方面的建树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北条氏康亦有“战国第一民政家”的美名。尤其是北条氏康统治时期颁布的一系列仁政,更宛如照进昏暗乱世中的一缕光芒。那么本文便为大家解析北条氏康所颁布的仁政与其对领民生活的影响。
实施仁政之起因-不幸的乱世领民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身处战国乱世之中,领民的生活往往十分不幸,北条氏康领国之内亦不例外。
1541年7月,北条氏纲去世,氏康由其父手中继承了骏河富士川以东、相模、伊豆、武藏东南、下总西部的庞大领地。因为北条前两代筚路蓝缕,此时北条氏康继承的北条氏已经十分强盛。然而树大招风,在北条氏康继任家督后不久,周围的敌对势力已经蠢蠢欲动,企图趁北条氏家督更替之际侵入北条领内。
仅在北条氏康继任家督后的三个月,关东地区的上杉氏便开始出兵北条领下河越城。而在北条氏的西部,今川义元也起兵试图收复骏河失地,北条氏康被迫陷入长年的苦战之中。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北条氏康苦恼于长年战乱之际,其领国之内的危机亦迫在眉睫。由于兵农尚为分离的缘故,战乱期间百姓往往要随军参战,而农事活动则长期荒废。
据《北条五代记》描述:战事连年不断,领国各郡开始荒废,饥荒持续席卷关东,交不起年贡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开始逃亡。
因为战国时代尚处于农业社会,领民的大量逃亡已经动摇到北条氏统治的根基,长此以往,北条氏必将由内部腐坏。为防止事态的恶化,北条氏康决心重新召回领民,而如何重新召回逃亡的领民则成为了困扰北条氏康的头号难题!这便为之后北条氏康颁布一系列仁政埋下了伏笔。
仁政一-减税与免税政策
承接上文,为使逃亡的农民返回村落,北条氏康决定以流民反村劳作为条件,免除流民之前欠交的全部年贡。在此基础上,北条氏康开始重新整备领国之内的税收制度。
战国乱世之中,大名往往向领民征收极高的赋税,在丰臣秀吉统治日本时期,便采取两公一民的税收体系(农民保留三分之一,上交三分之二),更有甚者领国内的税收达到四公一民。而北条氏统治下则采取四公六民的税收制度。百姓保留超过大名,此番政策在战国时代可谓别树一帜。
除此之外,北条氏康还对一系列税收进行削减,其中包括栋别钱与夫役。
栋别钱:顾名思义便是每栋房屋需要缴纳的税收,本是扇谷上杉统治时期进行征收的税种。至北条氏统治后,北条氏康为减轻领民的压力将栋别钱由50文钱降低至35文钱。
夫役:即为大名对百姓要求的一种劳役,包括修建城池、兴修水利、运输物资等体力劳作。为使农民有更多时间进行劳作,北条氏康也大幅减少夫役。据记载,北条氏的领民一年只需进行20-30的劳役,可谓是极大削弱了农民的负担。
最后,在减免领命税收的同时,北条氏亦代代坚持勤俭朴素。其中在北条氏康祖父北条早云所作《早云寺殿二十一条》中便提及:武士不该喜爱刀剑与衣裳,而应该将质朴节俭铭记于心。而在其父北条氏纲死前所写训诫中亦有“不耽于奢侈,例行勤俭”的教训。铭记先祖的教训,北条氏康亦要求家臣一律行为从俭,减轻领民的税收压力。
仁政二-评议众与目安箱的创立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目安箱与评议众的创立在战国时代可谓是极为超前的政策。评议众大概为北条氏康于1554年左右建立。成员主要由石卷家贞、狩野泰光等马回众担任。其主要职责便是负责处理领国之内的各种纠纷。
评定众的运作形态与如今的法院有相似之处。评议众在接受原告的起诉之后,亦会给被告提交诉状与事实真相的机会。除此之外,为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评定众还会召集原告与被告双方展开辩论,并最终商议过后下发判决书。值得一提的是,判决书上还会加盖虎印判,表明此判决结果乃北条氏康亲自认定,不容更改。
与评议众相配合,北条氏康为使领民能够行使权益,还特别创立目安箱。通过目安箱,即便是普通百姓、商人、从事艺术者皆可直接向评议众提起诉讼。时至今日,发现的评议众判决书便多达五十余份。而实际存在的恐怕数倍不止。而其中便记载一则百姓胜诉的判决过程:
一名百姓状告公职人员有不当榨取领民税收的行为,并且出示了公职人员使用规格更大的升目收取税收的证据。在掌握了确凿证据之后,评议众下达判决宣布原告获胜,并将违法的公职人员罢免官职、投入大牢。
由以上的判决可以看出,通过目安箱与评议众,即便普通百姓,也确实能够对公职人员实行弹劾。如此一来便是给予了普通百姓监督权,十分有效的抑制了公职人员滥用私权、徇私枉法的行为。
可惜的是,如此德政还是有其缺陷,因为评议众人数有限,能够处理的事件更是少之又少,许多百姓的诉求还是淹没在岁月之中。
仁政三-检地与税收替代
对战国领主来说,检地都只是一种加强领国统治的措施,但其实对百姓而言,检地亦是两者双赢的仁政。前文提及,相比于其他大名而言,北条氏颁布的“四公六民”税法很大地保障了农民的权益。可是国人众之间压榨人民的方式亦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手段便是谎报税收。
为了配合税收制度的整改,北条氏康于1542年开始大规模检地,并在之后多次进行。在大范围的检地活动中,北条氏康对领地进行实际测量,并实行以领地面积收纳赋税的年贡高制,规定了每村每落缴纳的实际年贡。如此一来,各领民之间所需缴纳的税收固定,便十分有效地抑制了国人众或公职人员于其中谎报税收的行为。此番举措不仅保证了北条氏的税收来源,还避免了普通百姓被压榨。
另外,为了缴纳税收,农民必须将所产粮食送至市场中贩卖,而其贩卖过程中,交易市场又十分容易被商人或者豪族掌握,导致农作物产品价格低廉或卖不出去。为了防止农作物积压或农民入不敷出等问题。北条氏康颁布的法令中也规定:
如果农民无法缴纳足够的年贡,在秋收之后,其年贡的一半也可以用米粮等价值相当的货物相抵。关于以物替税之事,《相矶文书》还记载有一则趣事:伊豆国内的百姓因为经济不景气,希望向其领主缴纳等价的货品,而领主却十分不满与百姓发生冲突。此事最后竟然闹到了北条氏康处,最终北条氏康同意百姓以等价的货物替代税收。 可见在北条氏康统治期间,百姓以物替税已经是十分普遍之事。
实施仁政之结果-北条统治得到强化
虽然在前文之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北条氏康实施的一系列仁政确实十分有效的保障了领民的生活权益。纵观整个日本战国,恐怕也难有他国领民享受有如此之多的权益。然而北条氏康作为战国大名,其实施仁政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保证自己家族的统治,那么北条氏康所做一切又对其统治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北条一族并非传统的守护大名,其领地大多由关东管领上杉氏与公方足利氏手中夺取。而夺取了他国领地,北条氏康与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人一样,都在思考如何保障领国之内的统治?为达到此目的,上杉谦信不惜重金上洛获取大义名分;武田信玄亦选择出家获取领内佛教势力的支持;而北条一族则推本溯源,从构成领国的关键-百姓入手,期望通过一系列仁政获取领民支持。
从结果看来,包括北条氏康在内的北条五代,其持续实施仁政的策略确实获得了领民们的广泛支持。在北条氏康统治期间,北条氏不仅一次被上杉、武田等强敌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在强敌撤兵后,北条氏康却能极快地收复旧领。北条氏康之所以能在一次次落败后触底反弹,与其仁政深入人心密不可分。
结语
文中所提及北条氏康的一系列仁政,其也只是相对的概念。相比于战国时代其他大名的领民,北条氏统治下的百姓确实享受着更低的税收与更多的权益!然而跳出战国时代来看,即便是北条家的领民,其生活依旧艰难不易,除了缴纳高额的税收之外,百姓往往也要参与大名之间的战事,生死仅仅是一线之间。以史为鉴,望大家更加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閱讀更多 歷史學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