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该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冯小刚导演,以70至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
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和从农村来的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而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 。
这个电影讲的是关于青春的故事,一个特定年代的青春。让我们在感怀他们的青春时引发了对自己青春的审视。
那我今天就来分析分析,这部电影里展示的是怎样特定年代的青春。在我看来,爱和自由是任何青春永恒不变的议题,这部影片可以从特定年代的忧伤及不等定的青春两方面来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浅析引发我们每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青春。
01,特定年代的忧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里,一群有深厚舞蹈基底的年轻演员,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充满理想和激情,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电影前半段大部分时间都在描写少年少女看似轻松美好的生活:光明亮丽的舞蹈训练教室,舞蹈演员们轻灵柔美的身体曲线,优美的舞姿;被使来唤去的“活雷锋”刘峰,被欺负排挤的舞蹈苗子何小萍,叙事者“我”萧穗子,脆弱虚荣的林丁丁,骄傲的干部子弟郝淑雯,一切看似那么美好,那么阳光。暗恋与暧昧、霸凌与温情的暗流,英气逼人的少男少女们,自由欢快的岁月。
可是一切都是那么短暂。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文工团的生活有多美好,战争就有多残酷!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时代变革之夏,人只是时代洪流里微不足道的浮萍,生命和个人情感在战争面前是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刘峰失去一条手臂,何小萍成为“英雄”后精神分裂,而文工团的命运如同战争中消逝的生命一般,也解散了。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人性是压抑的,个人意志显得微不足道。战争、革命、大生产,各种各样的集体运动,个人的意志要服从集体的意志,如果个人意志超越集体意志,会以“错误”的名义被纠正。但人又是自私的,谁没有自己心里的小九九呢。
依我之见,怀揣着理想的年轻人,梦想着美好的光明前途,心中渴望着自己追寻的自由。这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但也是自私的,是需要牺牲的。
02,不特定的青春
诚然,在那特定的年代,有些是不被推崇,甚至受压抑的。但爱可以是奉献,可以是懵懂的情愫,可以是战友之间的彼此依靠。而对于自由的追求,在那个年代复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无数部作品描绘过那个时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个年代的本质,人人都有一腔热血,人人挽起袖口闯河山,人人都在为彼此的光阴奔走匆忙。
我们忘不了年轻的我们,我们的莽撞与冲劲儿,即使跌倒也笑得欢恣,多少辈的年青人,都是一个样儿。
我们忘不了我们也曾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我们,文工团已散,彼时的歌声舞步声,一点一滴,都不散。
在我看来,有一点却是相同的——爱和自由!青春永恒不变的议题。
03,从《芳华》来分析一下青春的现实意义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终有一天我们都已老去,在梦中醒来,才明白曾经的挥霍,它以荒唐的青春和错乱的年代,反衬出那独一无二的芳华。那个时候的日子是如此珍贵,只是我们明白的太迟了,只得在脑海中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那个似水年华……
电影《芳华》描写的是父辈的青春,而我们的青春却由我们自己书写。在现在多元化信息时代,青春似乎成了一个渺茫的定义,毕竟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战火的灼烧和运动的洗礼,有的只是网络、信息和平凡的校园生活。如果说文工团的解散是那代人青春的消逝,而我们青春的结束往往是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开始。
现在这个时代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色,彰显个性和不同。标新立异是可以的,因为你足够自由。
但是青春之于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组成部分,青春不因为时代而分上下,也不因为经历而辨高低。青春是我们每个人重要的经历,也是青春结束后最美的回忆。
《芳华》不失为一部好片。冯小刚依靠这部电影书写自己感怀的青春,让经历过、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体味那个时代的同时也审视自己的青春。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可能,几十年之后,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芳华》。
閱讀更多 用心去感受YY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