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了三種路,第一種是國道——秦馳道,第二種是高速公路——秦直道,第三種是高速鐵路——秦軌路。歷經兩千餘年不長草的路是第二種秦直道。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開始修築秦直道,這條路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由咸陽出發到九原郡,全長736公里,最寬的地方60米。如今的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也不過30米,以此可見秦直道的修築規模。

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為了讓路上不長草,秦直道的大部分路段都修築在了黃土或者沙漠地段,這些地方本身就不適合植物生長,所以降低了長草的可能性。

其次工程質量異常嚴格。秦始皇下令修建秦直道時,工程總監是蒙恬。他是當時大秦帝國最著名的將領,被後世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根據秦史或者說與秦始皇相關的史料來分析,修這條路一共有三個步驟,一旦發現不合格或者弄虛作假的直接殺頭或者腰斬

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第一步就是需要把所有的土都放在一個大鍋裡來回的烹炒。我們都見過大鍋飯,卻沒有見過大鍋土,它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高溫的環境,讓土裡面的物質發生一些質的改變,經常吃煮雞蛋的我們會發現雞蛋煮熟之後和生的雞蛋有著質的不同,而土壤裡面經過高溫之後,無論是什麼物質都會發生一些轉變,而這些轉變是不利於植物生長的。

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第二步就是在高溫炒土的同時,往土裡面加入大量的鹼。加入鹼之後會改變土壤的酸鹼度,而學習植物學或者生物學的我們應該能夠了解到任何一個物種所生長的環境都是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或者對應條件的酸鹼度,必須達到一個適應的值,才能夠讓植物進行生長。可是土壤裡面加入大量的鹼之後,就使得土壤的酸鹼度發生了一個質的變化,這使得幾千年來雨水的不斷沖刷依然無法讓植物進行一個成長。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土地必須要堅實,要厚實,當時的可靠史料分析是拿著巨石來回的碾壓,而土壤需要厚實到什麼程度呢?最後有一個驗收環節,就是好幾輛馬車來回的奔跑,一旦這塊土地上出現了馬轍的印記,則土地質量不合格,與土地相關的所有人員都需要受到懲罰。

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在蒙恬的領導下,數十萬秦國軍人以質量為生命,鑄造了秦帝國的交通生命線。整個秦直道的夯土路基厚度50釐米,有人推測工程用土量為2000萬立方米,如果這些土按1立方米連接,可以繞地球赤道半圈。

你們知道人類歷史最早的“高速公路”,為何寸草不生嗎?

這條秦直道一直到隋唐時期都還在提供交通服務,到了清朝,秦直道才逐漸荒廢,失去了主要交通幹道的作用。

秦直道之所以寸草不生,除了前面所說的“熟土”加鹽鹼外,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事無絕對嘛,路上的行人以及過往的車馬使得路上都不可能長出草來,這就是俗話說的“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