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等級•金字塔

放寒假前,學生最關心的除了成績,莫過於假期作業。總有學生隔三差五地跑來問我假期作業是什麼。每當這時,我總是一臉同情地看著他們,反問道:“你們假期一般都怎麼過?和父母一起去旅行?還是在家打遊戲或者看電視?”

“老師,你想多了吧!我們的假期不是在輔導班上課,就是在家做作業。哪有時間出去耍?”

“這麼可憐啊?”

“所以,老師,你就看在我們這麼可憐的份兒上,提前透露一下寒假作業唄!”

“放心,作業肯定是少不了的!”一陣低沉的唏噓聲後,我接著說:“不過,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你們的心情我懂。我會盡量少佈置一點的!”話音剛落,教室裡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我望著這些單純可愛的面孔,不禁覺得有點心酸。僅僅是“少佈置一點作業”這樣的話語就讓他們這麼滿足,可見寒暑假作業的殺傷力之大!


成績•等級•金字塔


其實,寒暑假作業於我,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苦的回憶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做學生的時候,每逢寒暑假,各科老師們總要佈置一堆作業。本來一個快快樂樂的假期瞬間便因這堆成山的作業而大打折扣。並且越臨近開學,看著那還未完成的作業,心中的焦慮便多一份,恨不得自己能有孫悟空的分身術,多幾個幫手替自己趕作業。而每次開學交上去的作業,幾乎都是“殘次品”,字跡潦草不說,還偷工減料,質量堪憂。尤其開學初的一星期,心中更是心驚膽戰,生怕老師檢查作業,發現端倪。好在每回都是有驚無險,順利過關。

那時,我就經常想:假如有一天我做了老師,絕不佈置這麼多的作業!


成績•等級•金字塔


佈置完寒假作業後,我發現黑板上寫著數學的寒假作業,上面還有ABCD的字樣,我問學生這是什麼意思?他們告訴我,數學作業是因考試成績等級的高低而異的。成績打D的,作業最多,其他依次遞減,得A的作業最少。據說,其他學科的作業也幾乎都是按成績的高低來定的。

此刻,黑板上的那幾個ABCD在我眼中就像一座金字塔,從上到下順次排列,塔尖是A,傲視前方;中間是B、C,拼命朝上攀爬;塔底是D,俯首低眉。明明只是簡單的幾個符號,那符號竟隔著一道道鴻溝。


成績•等級•金字塔


我在想,做老師的,平時在課堂上以分取人也就罷了,連寒假作業也要因成績等級而異嗎?

是的,其實我又何嘗不明白老師們的用意呢?曾幾何時,我也採用過這樣的方式啊!

記得我剛上班的第一學期快結束時,正在進行緊張的期末複習。有些學生態度認真,複習效果比較好。而有的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也就罷了,臨近考試,還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考試成績出來,自然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認真聽講、好好複習的自然成績不差,上課開小差、複習馬馬虎虎的自然成績不怎麼好看。

我理所應當地以為,如果大家做一樣的作業,對認真學習的同學不公平,而讓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多做一點作業也沒壞處,這樣可以幫他紮實紮實基礎。因此,我按成績等級的高低佈置了作業。


成績•等級•金字塔


然而,慢慢我發現,這樣做似乎有些不妥。

我發現,得A的幾乎總是那麼些人,得D的也總是幾個熟臉兒,其餘的多數人都在B、C間浮動。尤其是那些打D的,成績並未因假期作業多做點而得到提升。

我還發現,有的學生是真的在努力學習,認真複習,可是他還是隻能得D;還有的是因為考試時緊張,不小心得了D。

我不由得開始反思:這樣依成績等級而佈置的作業真的公平嗎?難道我就沒有非常努力做了但成績依然糟糕的科目嗎?

有!記得有一次葫蘆絲考試,我很用心地吹奏了首《我和你》。可是,老師卻質問我:‘“你課下到底練了沒有?”我很委屈地回答:“我真的很努力地練習了!”每天我都會在沒人的角落練習很久,光練發聲,我就練了好幾天。別人一聽就會的曲子,我卻要練很多遍。

那一刻,我明白,我可以在很多科目上自信,但音樂卻是個例外。

我也終於領悟到,這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有人學習好,但不一定會與人打交道;有人長跑厲害,但不一定擅長游泳;有人跳舞厲害,但不一定唱歌好聽……


成績•等級•金字塔


原來,我也在無形中按自以為是的標準左右了孩子們啊!

原來,我的心中也一直存在著一座金字塔!

其實,心中有金字塔的又何止是老師們。現實社會中,相貌、衣著、財富、地位的金字塔不早就在很多人的心中了嗎?正因為心中有這些金字塔,所以人與人之間有了等級,有了隔閡,有了衝突,有了……

可是,待到何時,老師們心中的成績金字塔才會褪去?

又到何時,人們心中的那座金字塔才會消失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