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尊卑 尊卑有序
“长幼尊卑”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尊卑有序”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典故出自西汉礼学家、睢阳人戴圣编著的《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这是魏文侯和子夏对话中的一段。
有一次,魏文侯向子夏问道:“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神情恭敬地去听古乐,就唯恐打磕睡。但是听郑、卫的音乐,就不知疲倦。请问古乐让我产生那样的感觉是何原因?而新乐又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又怎样解释?”
子夏回答道:“现在演奏古乐:其舞队同进同退,整齐划一;唱歌时曲调平和中正而宽广。各种管弦乐器都在静候扮鼓的指挥,鼓一响,众乐并作。开始表演时击鼓,结束表演时击饶;用柎来调节收场之歌曲,用雅来控制快速的节奏;表演完毕,君子就要在一起评论,借古喻今,当然不外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都是古乐能够引发的。现在演奏新乐,舞队的动作参差不齐,唱歌的曲调邪恶放荡,使人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再加上徘优侏儒的逗趣,男女混杂,父子不分。表演完毕,让人无法给以评论,也谈不上借古喻今。这就是新乐所引发的。现在您问的是乐,而您所喜欢的是音。乐与音虽然相近却是不同。”
文侯说:“此话怎讲?”
子夏答:“古时候天地运行正常,四季风调雨顺,人民道德高尚而五谷丰登,疾病不生,也没有灾祸,这叫作太平盛世。然后圣人兴起,定下君臣父子的纲纪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准则有了,于是天下大治。天下大治,然后考正乐律,调和五声,演奏乐器来歌唱,创作诗篇来赞颂,这就叫作‘德音’。德音才能称作乐。《诗经》上说:‘王季的美名传播四方,他的德行能够普照天下。既能普照天下,又能施惠于民,所以能够为人师表,能够成为国君,统治一方,能够顺应民心;能够择善而从。等到文王继位,他的道德高尚,连一点小毛病也没有,不但能得到上天的赐福,还能把福泽传给子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今您所喜好的,大概是叫作溺音的玩意儿吧!”
文侯又问道:“请问溺音从何而来呢?”
子夏答道:“郑国之音多是男女偷情,使人心志淫荡;宋国之音留恋妻妾,使人意志消沉;卫国之音节奏急促,使人心情烦乱;齐国之音傲慢邪僻,使人志骄意满。这四国之音,都偏重于色情而有害于道德,所以是不用之于祭祀的。《诗经》上说:‘肃雍和鸣之音,祖先的神灵才会来听。’所谓肃肃,就是肃敬之义;所谓雍雍,就是和谐之义。如果能做到既肃敬又和谐,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当国君的,能对自己的好恶采取谨慎态度就好了。因为国君喜欢什么,臣下也就跟着喜欢什么;君长做什么,百姓也就跟着做什么。《诗经》上说:‘诱导民众是很容易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才有圣人出来,制成鞉、鼓、椌、楬、楬、埙、篪,这六种乐器是能够发出德音的乐器。然后再用钟、磬、竽、笙来伴奏,使文质相杂,再加上手执盾、斧、戚、牛尾巴、野鸡羽毛的舞蹈。这样的乐就可以用来祭祀先王之庙了,就可以用来设宴接待宾客了,就可以用来排列官爵高低、身份贵贱而无不得当了,就可以启示后人,使他们懂得有尊卑长幼的次序了。钟声洪亮,洪亮就可以用来发号施令,有了号令就会使人充满勇气,充满勇气则战无不胜。因此,君子听到钟声,就会想到武将。磐声坚定有力,坚定有力的声音使人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就会为真理献身。因此,君子听到磐声,就会想到那些为保卫国家而捐躯之臣。琴瑟之声悲哀,悲哀的声音使人清廉刚正,清廉刚正就会守志不阿。因此,君子听到琴瑟之声,就会想到刚正不阿之臣。管乐器的声音宽广,宽广的声音使人会合,会合就能聚众。因此,君子听到管乐器的声音,就会想到善于安抚百姓之臣。鼓鼙之声喧腾,喧腾的声音让人振奋心动,振奋心动就会率众前进。因此,君子听到鼓鼙之声,就会想到将帅之臣。由此,君子听音乐,并不是只听那铿锵悦耳的声音,而是要从乐声中听出某种与心相契合的东西来。”
“长幼尊卑”“尊卑有序”这两个成语,就是从《礼记·乐记》中“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来的。
例句:“部队是最讲究长幼尊卑的。一般都是官衔高的首长谦虚地说:你们就叫我老某好了,透出官兵一致的亲热。其实谁敢叫他老某呢?”(毕淑敏《最后一支西地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史记·袁盎传》)
(259)
商丘网——京九晚报
閱讀更多 猛獁商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