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丟!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逢年過節總不會忘記祭祖。供奉食物或鮮花,墳前祭掃,以表心意,或表感恩、緬懷之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2008年,清明節正式被確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也意味著作為重要的祭祖節日之一的清明節被重視。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丟!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之一

祭祖,這是和中國長久以來的孝道文化相關的,孝,上老下子,意味著通過孝將老小几代人連接。儒家講親親之愛,中國人一向重親情,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家永遠是最溫馨的港灣,親人永遠是最深的牽掛。

慎終追遠,敬重祖先,更是中國丟不掉的傳統。清明將至,有到郊外掃墓,有到宗祠拜祖,或者在祖先牌位前,陳列供品上香跪拜。其中,有緬懷、有感恩,也有敬重之情。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呢?從我們通常說的譜系樹說起,一個大家族就好比一棵樹,祖宗是樹根,父母是樹幹,我們是果實,任何部分都不能少。雖然我們看不見先祖,但他們就和樹根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樹根,但樹根卻源源不斷供給養分,試想一下,沒有了樹根,樹還能完整嗎?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丟!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忘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祭祖?大家都知道陸游,他出生不久後,靖康之恥、北宋滅亡。他整個一生都在為抗擊金兵奔波,他一生最大的心願便是恢復中原。他臨終前寫給孩子的詩中,念念不忘: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往後的歲月裡,在無數次的祭祖中,陸家晚輩如何祭告陸游不得而知,但他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從未放棄過祖輩的願望,一種精神從祭祖的儀式中,從幼輩與先祖的聯繫中,傳承開來不曾中斷。

現代人何嘗不是如此,在祭祖的過程中,聽家族長輩講起先祖,重溫先祖在苦難創業的艱辛、或諄諄教誨,感受善的精神傳承。祭祖,不僅僅是感恩生命的賦予,更是感受善的精神力量。

或許祖先留下的物質財富,終有一天會用完,但先祖的精神傳承,讓後人銘記珍視,這或許也是祭祖的意義之一。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丟!
祭祖,中國人的傳統不能丟!

清明將至,若無法親自前往祠堂、祖宗墳前祭祀,可供奉牌位超度歷代宗親眷屬。追宗思源,不忘先祖,學會知恩、感恩、報恩。祈願歷代宗親眷屬早脫輪迴苦海,超生極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