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和孩子敞開談“性”了嗎?在性觀念如此開放的今天,卻是父母羞於提起。

目前中國學校針對性教育依舊是冰冷的生理結構教育。14歲,作為性萌芽的關鍵時期孩子,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對異性產生好感,不知道自己細微的身體變化,但父母們總是覺得孩子慢慢就會自己懂得。可惜,一起起的惡性事件敲響了警鐘,性安全問題就在我們身邊。

2019年10月21號,14歲女孩遭男網友性侵後失聯,次日被發現溺亡,身上有淤青。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痛心疾首,批評女孩“怎麼能這麼不懂事,為什麼輕易地就相信了一個陌生人?“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而在2019年6月份,網絡同樣開始瘋狂爆料酒吧“撿屍”事件。所謂“撿屍”,就是將爛醉如泥的女孩帶走,“得手”後拍裸照上網炫耀。更可怕的是,在貼吧,好多”求帶貼“,覺得強姦這些女孩無需負法律負責,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經驗裡,只有少之又少的人會選擇報警。在這些瘋狂事件的背後,我們除了擔心還有深深的疑惑:為什麼有那麼多女生不珍惜自己身體?到底是什麼讓”撿屍“如此肆無忌憚?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還記得去年盛傳網絡的艾滋病惡意傳染事件嗎?雖說後來警察闢謠,惡意造謠者也被拘捕,但一次次的新聞打擊,讓我們看到的是世人的無知,是性安全知識的缺失,讓人不寒而慄。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呈現出的卻是孩子對於性安全知識的匱乏。孩子們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小圈子,身為家長的我們到底該怎樣幫助孩子認識“性”?又該如何教育他們保護好自己呢?

幫孩子認清真實的世界,比什麼都重要

最近看到一隻公益廣告篇《她》,講述的是一個高三剛畢業的女孩,接二連三的迎接著自己的一次次變化:第一次偷偷穿高跟鞋,第一次和男生約會……爸爸對此非常擔心,開始每天接送她上下學,還給女兒發短信: 保護好自己。視頻的最後,出現了一組數據:有研究顯示, HPV (宮頸癌、陰莖癌等病毒性疾病)較易感染的兩個年齡段, 一個是 17-24 歲,也就是人生展開的年齡。另一個是 40-44 歲,更加衝突激烈、容易一地雞毛也容易一飛沖天的年齡。所以,當孩子剛滿14歲的時候,我們真的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了嗎?

青春懵懂是人之常情,我們學習過了14歲以前對孩子進行“防範性侵”教育,從14歲開始,我們就需要對孩子進行“性安全”教育了。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作為老一輩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性安全教育,這也致使好多家長以為性教育就是教孩子怎麼“啪啪啪”,怎麼使用安全套。其實,性教育的實質是教孩子如何瞭解自己的身體,正視自己與生俱來的性衝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保護好自己,以正常的心態逐步走進現實的成人世界。

如果你還沒有給孩子普及過相關的性安全知識,那麼,在孩子14歲之前,我們至少需要教給孩子以下幾點:

  1. 購買各種關於性安全教育的百科全書,當孩子指著書上問問題的時候,毫不避諱的如實回答。
  2. 和孩子一起探討學校張貼的性教育海報的意義在於何處,讓孩子自己理解並開始思考。
  3. 當女孩子第一次來月經或男孩子第一次夢遺的時候,幫助孩子瞭解自己身體的生理週期、原理和結構。
  4. 通過電視劇、電影,名著,和孩子一起討論“愛情”,哪種名著裡的愛情是實際的,哪些女主人公對待愛情的態度是值得嘉許的。
  5. 幫助孩子瞭解國家法律中強姦、猥褻的相關刑法條例及適用年紀,並加以探討。
  6. 當孩子和你說喜歡上了隔壁班上的男孩子,認真的看他的照片,一起探討哪裡好看,哪裡可能是他的性格弱點。
  7. 和孩子聊自己的愛情婚姻,讓孩子逐漸的認識成年人的責任,家庭的意義。
  8. 告訴孩子,當遇到同齡異性出於戀愛的性衝動時,應該如何妥善地拒絕和脫身。

孩子們在一天天長大,從天真的孩童到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只是眨眼間的事情。孩子們作為獨立個體,對情感和性也會有一個慢慢了解的過程如果有一天孩子跟我們說“媽媽,我今晚不回家,在男朋友家裡過夜”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電影《完美陌生人》裡面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可稱是“教科書般的典範”。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電影裡的父親既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避而不談,他給予了孩子真摯而誠懇的指引和勸導,幫助孩子事前預防。所以,我們也可以像電影裡的父親一樣,坦誠地告訴我們的孩子:在成人的世界裡,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其中一切但凡有令你困惑、難過、蒙羞或者抗拒的事情,你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幫助你理清疑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個健康的家庭,絕不是隻談愛、不談性。告訴孩子怎麼好好保護自己,享受性帶來的快樂,而不被其傷害,是家長為孩子人生保駕護航的重要一環。但做到這些肯定還是不夠的,理論的知識永遠在吸引著孩子要不要該嘗試看看。讓孩子瞭解成年人的世界,不是單純的告訴他“你可以戀愛或者不要戀愛”或者嚴厲地警告“千萬不要和別人上床!”這樣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在他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橫加阻攔,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先讓孩子瞭解到一些必要的內容,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和行為能夠負起責任:

  1. 人身安全最為重要,不管是否選擇發生性行為,千萬不能以此為愧,需要了解性交知識,以免造成終身傷害甚至窒息死亡。
  2. 身體安全不容忽視,防止不負責任的懷孕或阻止性病傳染是對自己最基礎的保護。
  3. 對自己負責,對對方負責,不濫交。
  4. 保護名譽安全,不要為了刺激拍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千萬不要以“孩子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心態,讓孩子在一次次的試錯中獲得成長,否則,我們逃避的責任,將有可能摧毀孩子剛剛開始的人生。既然可以提前預防學習避免悲劇的發生,那為什麼不呢?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自我保護”不是簡單的屏蔽,補充好性安全知識是關鍵

父母們都會教育孩子“要為自己負責,但其實有時候父母都不知道,具體的責任來自於哪裡。性安全教育不是單純的只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帶套!別懷孕!為人父母要做的,是教育孩子切實可行的直面“性”行為,揭開灰暗的死角,和孩子站在一起來面對可能存在的種種危險:

第一,防止性疾病傳播:

很多父母一直心存僥倖,在孩子面前雲淡風輕,絕口不提“性”的任何相關字眼,自欺欺人地篤定性安全問題絕對不會和自己孩子沾上一點關係。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1、中國近些年的艾滋病呈爆發勢增長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性觀念的開放(亂交,約炮)和越來越多的男男性行為;

2.現在中國已經允許國外艾滋病感染者進入中國,如果不潔身自好,很有可能會被傳染;

3.中國艾滋病最嚴重的幾個省份是四川,新疆,雲南,廣西,廣州。這幾個地區艾滋病較多是因為毒品的泛濫,大學目前已經成為艾滋病傳染的重災區;

著重指出:性傳播疾病不僅僅只有艾滋病!廣義上講,性傳播疾病只能夠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性接觸傳播的疾病。據統計,至少有50餘種,常見的有乙肝、艾滋病、梅毒、尖銳溼疣、支原體、衣原體、陰蝨、淋病、生殖器皰疹等等。

性疾病只會通過性交嗎?如果看過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應該就會知道,除了通過性接觸還可以通過其它的途徑傳播,例如血液傳播,母嬰傳播、間接接觸和公用物體傳播等。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那麼,既然性安全事件無處不在,我們又該怎樣教育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呢?

  • 首先要潔身自好,告訴孩子,如果和伴侶只認識不超過六個月,請不要著急把自己交給對方,你們還不夠了解。
  • 固定一個伴侶,不濫交,不要存在僥倖的心理,高危的性行為非常容易導致疾病傳播。
  • 一旦發現伴侶有性疾病,一定要治療,另一方也要去檢查身體,並認真聽取醫生治療意見。
  • 安全套可以有效的阻止艾滋病、乙肝、梅毒等性傳播疾病的傳播。對於乙肝這些有疫苗的疾病,還可以注射疫苗,產生抗體之後,就不怕被感染。
  • 平時還需要注意衛生,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內褲、剃鬚刀等物品。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第二、正確避孕:

親媽並不推薦參考“看安全週期”和“體外”以及“吃緊急避孕藥“的方式,告訴孩子這些方式會非常傷害自己的身體並且還伴有極高的風險。我們可以享受性帶來的快樂,但一定要在足夠安全的前提下。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第三、如果孩子懷孕了:

首先,壓住心中的所有的負面情緒。

其次,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告訴孩子,不管怎麼樣,家人永遠會支持你。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下,本著對生命和人生負責的態度,先好好安撫女兒的情緒,瞭解清楚來龍去脈後,去找到那個男孩。如果對方同樣是未成年,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其監護人,告知情況。如果對方態度蠻橫,告訴女兒,讓孩子明白:遇人不淑,世道險惡,但爸爸媽媽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最後,尊重孩子的意見,做好未來規劃,不管最終要不要肚子裡的小生命。身為父母,我們都要盡全力安撫孩子:不要對愛情失去希望,未來的路還很長,前行路上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第四、關於人流與流產:

網上“如何人流”的知識一抓一大把,但是親媽不希望這些知識,是孩子自己去網絡搜索,而是父母傳授的。父母需要及時告訴孩子人流與流產對女性的巨大傷害,讓孩子及早了解性安全知識,明白自己的性衝動行為可能要以身體的巨大傷害來結束。

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懷孕並不可恥,但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讓孩子明白:人生路需要一步一步走,不要在十八歲的時候就把二十八歲就要做的事全部做完,循序漸進的人生,才能收穫更多。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第五、男性保護你需要知道的:

親媽希望父母們知道的是,男孩子們不止需要性安全教育的實操手冊,思想上的正確教育也非常重要。“我家是男孩,不吃虧”的想法,實屬荒謬。

2005年,廣東疾病控制與預防中的心《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顯示,廣東省10-20歲的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範意識較缺乏。”。”無論從小學到大學,每100個男生中,就有2到3個有被迫的性行為,是女生的2.2~2.3倍。”千萬別以為自己家的是男孩子,就高枕無憂,性安全教育也是需要對男孩做的。

對男孩進行性安全教育的重點是:教育男孩學會尊重女性。社會多起不安全時間表明:沒有經過性別教育、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男孩,極有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惡魔。2016年,最高法網站公佈的一份結案案件數據顯示:男性犯罪率遠高於女性。涉黑犯罪,男性佔97%、危險駕駛,男性佔98.8%。未成年犯罪,男性佔95.05%.....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家長從小沒有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女性”。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如果一個男孩不懂得敬畏生命,不知道何為性安全教育,那麼傷害最大的,不是別人,終究是他自己。

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是個女孩而格外關注;更不會因為你是個男孩而格外寬容。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普及好性安全知識,帶孩子看到真實的世界,真真正正學會保護自己和伴侶。

“性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的,發生關係並不意味著道德綁架

告訴孩子,一段正常的愛情關係並不是依靠“性”來維持的,男女雙方產生好感,在安全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是為了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親密,但並不意味著這段關係就成為兩人的枷鎖。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一段關係的穩定與否,並不是依靠身體交換的,安全感是自己給的,發生關係並不意味著必須要對彼此的餘生負責。

性不是愛情的必要條件,婚姻同樣如如此。親媽不反對婚前性行為,但卻不允許為了“便利”的性行為而草草確定一段婚姻關係。請詢問好孩子,想和這個人結婚,是因為愛,還是生活,還是因為性的便利?

孩子的第一枚“安全套”一定是爸媽給的

有太多的女性為了年輕時的性衝動去維繫一段婚姻關係,其實,對女性而言,性生活在快感之外,最重要的是安全健康。不要讓性成為枷鎖。

在孩子要和伴侶確立關係前,請家長們告訴孩子考慮好以下幾點:

1. 看清自己每一個階段能夠獲得幸福的最重要指標,這個指標可以是工作、學業、家庭關係……但一定不是婚姻與性,永遠不要指望對方給你帶來安全感,成就自我幸福的指標;

2. 性衝動是健康成年人的本能,不可恥也不要逃避。由性而愛或由愛而性都是很美好的經歷,但沒有遇到對的人可以等、可以換,但不要將就走入婚姻;

3. 人生不是隻有20多歲,還有30多歲、40多歲……漫長的人生旅途,先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先學會自己愛自己,再與人同行,才能不斷找到自我幸福的重心。

在孩子花一樣的年紀,以正確的方式帶孩子慢慢了解成年人的世界,教會他們“性安全知識”,讓孩子能夠擁有獨立的意志,坦誠而大膽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