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石之一,靈璧石不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到今天依然有著豐富的資源,發展出繁多品類。
據不完全統計,靈璧石約有40餘類,500餘品。
看看以下這些石種,認識10個以上,可謂內行。
靈璧磬石
靈璧磬石為靈璧石“家族”之翹楚,主要有兩種。
一是磬石材。
可製作編磬,為古之樂器。
二是觀賞石。
獨立成形,千姿百態。
石質細潤,扣之如金聲玉振,清越怡人,優者可於不同部位敲出二至八音。
石色主要有純黑、青灰、間有白筋等數種;
形態或飽滿圓潤,或蟠螭變化,或孔洞玲瓏;
石紋變化豐富,有龜紋、核桃紋、斧劈紋、流水紋、雞爪紋等等。
靈璧紋石
靈璧石表皮皆有不同紋理。
靈璧紋石是指石皮生有變化豐富、深淺不一、凹凸有致的龜紋、回紋、斗紋、雲頭紋、蝴蝶紋、流水紋、鐘鼎紋等以石紋為主要觀賞特點的觀賞石。
而核桃紋、雞爪紋、斧劈紋、亂柴紋、鋸齒紋等其他各種紋理之石並不稱為紋石。
二者主要區別在於:欣賞點不同,紋石是以紋為主,其他石品則以形或色為主。
靈璧彩石
靈璧彩石色彩豔麗、變化豐富。
其單色彩石有紅靈璧、黃靈璧、紫靈璧、雪山白靈璧、雪花白靈璧等多種。
而一石之上有雙色或多色者,稱為五彩靈璧石。
靈璧石色多至五彩,但基色有三,即黑、紅、白及過渡色。
靈璧圖紋石
圖案靈璧石就其圖紋形態可分為海藻纏枝,海藻梵文、海藻圖畫、海藻雪花、珠藻、蛐蟮、阡陌等形態不一的品類。
靈璧蟠螭石
靈璧蟠螭石是靈璧石家族中的“名門望族”。其蟠螭之形態,幾乎涵蓋了靈璧石的所有石種。
靈璧石各石種之形態,大多如蟠螭盤繞,溝壑蜿蜒,紋理深刻,變化豐富。
靈璧木紋石
木紋靈璧石表皮紋理酷似木紋,故名之。
該石種色分正黃、薑黃、青黃、灰黃、橘黃等數種,紋理外有粉狀色層,稍作刷理,即現石質石紋,鮮豔 俏麗。
其紋變化豐富,其形多變,多為山形,或為景觀,且體量大小皆有,廳堂或案頭皆可作供。
黑灰方柱石
靈璧黑灰方柱石形如四方立柱,上灰下黑,或上黑下灰,偶有左右灰黑者。
石皮多附有細蛐蟮黑海藻紋,清秀飄逸,極富情趣。
此石種儲量較少,“家丁”不旺, 可作品種收藏。
靈璧條帶石
命名為“條帶”,是因此種石體由多種色彩不同,寬窄不同的條紋層層相疊,既有色界分明,排列有序者,也有色差過渡,排列無序者,但都渾然一體,協調自然。
多數石質光潔細潤,少有粗糙者;其色彩多為雙色或三色,五色以上者較為少見。
靈璧類呂梁石
靈璧類呂梁石因其形態類似徐州呂梁石而得名。
石形玲瓏多姿,透漏清秀,多為敦煌石窟般層層透洞,二至七層不等。
色多為薑黃、青黃,偶有紅黃相向者,謂之彩呂梁。其質鬆脆,石垢較厚,置室外遇冬則崩裂。
靈璧結構石
靈璧結構石常與黑色、灰色、淺底彩色的碳酸岩、灰岩石體伴生,結體多與層疊巖、蟠螭石、塔形石、山形石或其他象形石同體。
反差鮮明,十分搶眼。
靈璧蓮花石
靈璧蓮花石因其形態之溝壑紋理似荷花之瓣而得名。
該石種以形紋取勝,多產于山之表層,因風化深淺程度不同,石體凹凸有致,狀如蓮花,而且峰巒均為豎紋,山腳均為橫紋,構成了蓮花般的山形石。
靈璧皖螺石
靈璧皖螺石,史書稱之為靈璧龍鱗石,現代稱之為螺旋藻體化石。
其石體表面如一串串銅錢或平面牛眼紋和銅錢紋,排列有序,極富規律。
其色多為青灰、紅、黃、紫或相互滲透之過渡色;其形變化豐富,石質細潤。
主要品種有黑皖螺、灰皖螺、黃皖螺、紅皖螺等。
靈璧珍珠石
珍珠石主要特徵是:黑色石體上伴生黑色蘑菇狀石瘤,多呈不規則排列。
石質堅潤,黑如點漆,其黑色疙瘩瘤光潔蒼潤,有些自成物象,構成某種紋飾圖案,更顯彌足珍貴。
靈璧塔形石
靈璧塔形石亦稱塔婆靈璧石,為層疊石之一種,因形如寶塔故名。
塔形石多與片狀火疙瘩石為伍,並以此為塔形層次,突出於塔形之外,似寶塔之簷,層數為三至多層,以“七級浮屠”為上品。
塔形石多為灰白赭黃相間,黑白相間者較少,質地較粗糙。
靈璧類太湖石
靈璧類太湖石又稱框架石或骨架石。
該石種孔洞交錯、骨架相連、變化多端、清秀空靈、類似太湖石。
靈璧類太湖石表皮略顯乾燥,色較雜亂,多為黑灰、淺黃,或雜似砂岩、質地不如其他石種堅硬蒼潤。
宿州樂石
宿州樂石是傳統制硯名石。
秦時已有“刻此樂石,以著經記”之說。
宋《米帖》贊“宿州樂石硯潤膩發黑,無石脈”。
樂石質地細潤如玉,色彩豐富,扣之聲如青銅。若磬,但磬石多為黑色,而樂石可呈五彩,或單色,或兼而有之。
其形多為板材,宜制硯;自然成形可作清供者,十分珍稀。
閱讀更多 古蹟收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