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我不知道你在焦虑什么,但无外乎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在想那些别人有但你没有的。

和钱有关?可你并不至于买不起三餐。

和情有关?可貌似你在世上并非孤立无援。

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到:

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年代。

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

真是越看越想死啊,可实际上,越看越没有用。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心里都是不服输的,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张白纸,等着走进社会后,一点一点,把当初的那些梦想变成现实。

可过了30岁,又因为现实太难,生活太不容易,开始一件一件脱掉梦想的外衣。

我曾以为,年轻的时候只要足够努力,攒足了资本,就可以在跨过那道坎的时候,让自己轻松一点。

到了长大的年纪才发现,生活中多的是要你应付的事情,你撑过了一件,却躲不过另一件,你能靠自己的实力得到一些,也必然因为自己的无力,不得不错过一些。

抓住了梦想的人抓不住事业,抓住了事业的人抓不住婚姻,抓住了婚姻的人又抓不住梦想。

这些本该是在我们很长的一生中慢慢去争取的东西,就因为这一道坎,硬生生被压缩在了25岁后的5年。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什么都想得到又注定得到很少的,什么都必须占上又经常会因为看走眼而占错的,需要一条道走到黑又在眼前满是岔路的30岁。

我们的焦虑总是看起来似曾相识,殊途同归。

你明明是要活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可人群太过拥挤了,在推推搡搡的环境里,一不小心就成了千篇一律。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站在30岁的年纪,说起了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史蒂文说:

25岁时,没人跟我说,知识或者技能这种东西,学到了就跟你一辈子。

25岁时,有人跟我说,习惯很重要,但没人跟我说重要到深度影响自己生活、人生选择和生命质量的程度。

25岁时,没人跟我说,真诚和诚信有多么重要。

25岁时,没人跟我说,父母正在逼近死亡。

25岁时,没人跟我说,睡眠其实真正决定了生命的效率。

25岁时,没人跟我说,保持自我,并不断变得更好,其实在一段感情里,远比委曲求全,一味地宠溺对方,更重要。

你看,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那些年为了让自己不焦虑拼命努力的日子,没人会跟你说这些。

等30岁开始后知后觉了,这些后悔积攒下来,当初一个个特立独行的人,都被挤成了差不多的一个模样。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你要给自己的成长留点个性

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可被锤了那么多下,受了那么多苦,为什么还要被塑造成同一件作品。

你可以后悔,可为什么要沉迷过去?

你可以妥协,可为什么要放弃自己?

你可以失败,可为什么要一蹶不振?

你可以焦虑,可为什么要丢了个性?

当有人冲你喊叫,“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想,越是把自己当根葱的人,才越容易被炒成一锅好菜。

越是轻易否定自己的人,越容易在被生活磨平了所有棱角之后,成了别人捡都不愿捡的石头。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小时候我常听别人说,你要努力,不要放弃,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前提,是你在过了好几年之后,还能记得自己曾是金子。

如果落在沙子里你拼命要成为最好的沙子,冲到了岸上又拼命要成为最好的石子,一不小心被碾成了尘埃,又拼命不让自己落下,想成为最优秀的尘埃。

到最后,又因为没有成为那个最好,在那自怨自艾的,把自己曾是个金子的事忘的一干二净,那又怎么会有发光的可能。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双一流的名牌大学毕业,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工作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土木工程。

因为专业不对口,大学的时候也没给自己攒下多少特长,上班不到一周就被公司派到了工地现场。

这在当时是一种让人想死的安排,他并不喜欢,但为了能早点调回公司,又不得不把工作干好。

听他说,外派的那几年,他经常会在梦里看见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场景,可起床后又必须提着包子豆浆往工地飞奔。

工作四年,他好不容易适应了这种公司-工地两头跑的生活,积累了不少在一线工作的经验,也终于把英语忘到了小学水平,把口才降到了初中的程度。

然后,公司为了培养新人,在四年后终于用一纸调令把他拉回了办公室里。

这在当时又是一种让他想死的安排,你要做方案,你要跑业务,你要丢掉那些在工地里养成的习惯,重新把大学的那些本事拿出来。

可在这些面前,他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

之后的三年,他又在晚上熬夜加班写方案的时候开始向往过去那种在工地里无拘无束的日子,然后在第二天早上的部门会上,被骂到体无完肤。

30岁,当初懂工程的同事开始独自承包项目,精通业务的同事已经有了自己的团队,而他,看起来一路都在努力拼命,可还是像个新人一样,应对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又对自己的将来满是焦虑。

其实刚毕业的时候,他和其他人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别人把对现状的不满放在了培养哪怕一种可以在跳出现状之后,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上,而他却把对现状的不满,放在了努力去适应现状上。

同样是努力,有的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用行动让闪光的一面越来越亮,而有的人,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只是在不停的模仿,低效的努力中,越来越找不到自己,让成长的焦虑,都看起来没什么特长。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适合你的才值得为之拼命

把销售做到金牌的人,不一定干的了管理,但一定能在销售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只会因为搞不定更大的客户而焦虑。

但问题是,对于很多刚进社会的人来说,外界的干扰总是大于我们自身的定力的。

你明明可以在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一个副业,又因为上班太辛苦,把休息的时间拿来放松娱乐;

你明明可以在现在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又因为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原地踏步了快半个世纪。

最初的几年,因为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忙着还债,你多半不会去考虑自己十年之后的样子,表面上奔波忙碌,内心里居无定所。

等年少的劲头过了,越是适应不了眼前生活的人,越是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努力才能更好。

周国平曾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

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没用的焦虑总是千篇一律,别忘了,你本就万里挑一

喜欢盯着别人看的人,总是在羡慕嫉妒恨的情绪里,越焦虑越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也许刚进职场的时候,因为自己将要走怎样的路还没有确定,你可以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压力大一点。

但是过了这么多年,等到了30+的年纪了,就应该给自己做一些减法,把那些长开了的枝桠该剪的剪,该扔的就扔了。

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拼命去走的更远,而这条路一定是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你越走,同行的人就会越少。

到那个时候,可能别人还在拥挤的赛道上因为超不过身边的人而焦虑,而你已经在很远的地方开始清除路面上横亘的障碍了。

也许你在排除困难的过程中,看上去和那些你追我赶的人一样满脸愁苦,叫苦连天。

但你不再会找不到方向,不再会想着转行又不忍心放弃之前的努力,不再会看到有人成功就跟风一样一头扎进去。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赛道的时候,连焦虑都会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有些张扬。


-the end-

我是柒间,谢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