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一户一业、一村一品助力脱贫

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凤翔县20余万亩苹果进入盛花期,果农们抢抓农时,忙着进行疏花管理。

4月14日,在范家寨镇绿宝果业苹果基地,记者看到果园里繁花绽放,疏花定花、放蜂授粉,20余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果花繁盛,长势好,只要科学管理一定是个丰收年。”该基地负责人曹铭元说。


凤翔:一户一业、一村一品助力脱贫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产业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凤翔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脱贫和巩固成效防返贫的治本之策,放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局中通盘考虑,扎实践行“4563”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即:一人一技、一户一业、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发展苹果、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转移就业和三产旅游五大产业;发挥“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旅游产业、党员大户+贫困户”的“6+”模式带动作用;落实政府引导、财政补助、金融支撑三重保障,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位于凤翔县城北部的范家寨镇,平均海拔900多米,昼夜温差大,适合苹果生长,是苹果优生区,所产苹果以个头大、色泽红、甜度高而著称。该镇立足镇情,借助苹果产业强、土地资源多的优势,精准施策,内招外引,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有力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全镇苹果面积3.9万亩,挂果面积2万亩,绿宝果业有限公司就是该镇苹果龙头企业之一。

“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这几年种植果树国家不但有补贴,还有专家给我手把手教技术。”该镇董家河村七组村民李金林说,2016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了一家人能摆脱贫困,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栽植苹果3亩,他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培训,努力拼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我在这里务工3年多了,桃园就在家门口,不但工作方便,而且收入可以补贴家用。”45岁的卯会霞是南指挥镇八旗屯村一组贫困群众,她正和本村几名村民忙着在桃园除草,每天有50多元的务工收入补贴家用。

南指挥镇是农业大镇,全镇种植桃树约1000亩,桃产业已成为全镇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指挥镇党委书记雒恩雄说。通过市场化运作,使贫困户全链条镶嵌、全环节受益,解决产业扶贫“最后一米”的问题。

据了解,凤翔县、镇、村分别制定5年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扎实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苹果产业发展;累计为25个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70.93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出台并调整5大类35条产业扶持政策,直接兑付到户产业发展补助资金8516万元;累计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4032笔12915.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看到县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后,我就立即联系,没想到很快找到了工作,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还把我们送到了宝鸡高铁站。”凤翔县陈村镇托卜务村4组贫困群众黄保妮说。

日前,黄保妮等21名群众分赴江苏常州和甘肃陇南等地务工。随着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凤翔县掀起了农民工返城返岗热潮。该县结合实际,分类施策,积极对接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和劳务公司,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对外出务工群众进行送站服务和“点对点”送工,赠送务工大礼包,为农民工外出务工保驾护航,确保有序安全到达工作岗位。

彪角镇积极寻求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途径和门路,引进简氏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卧龙村投资发展。依托该合作社,镇上进一步提出建设“药香小镇”的目标,相继在候丰、石落务、三岔等村引进诚和贵、宏源祥及精农富仓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全镇扎实推进“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帮扶脱贫模式,总投资6700万元,完成流转土地4600亩,种植黄芪、白术等中药材3000亩,购置种药机、运输机等农用设备28台套,铺筑砂石路5条共3公里,并栽植绿化苗木,初步建成彪角镇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彪角镇红凤花椒园、简氏中药材种植基地,范家寨镇江山如画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14家市场主体与贫困户无缝对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5246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目前,全县发展优质苹果22万亩,其中贫困户6506户种植12160亩;发展花椒、花卉、中药材、红薯等特色产业27.62万亩,其中贫困户4069户种植13107亩;发展特色餐饮、民俗旅游、电商等第三产业,其中电商带动134人稳定就业;全县转移劳动力13.3万人,其中贫困群众1.3万人。(陕西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