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為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源泉

積極心理:為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源泉

前面講到了掌握兩個關鍵時間來使自己的一天保持積極快樂的心理狀態。但是有的朋友原本就對生活缺乏樂趣和享受,尚未養成任何能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小細節。對之前說明過的方法就無從著手了,怎麼辦呢?

那我們就需要繼續深挖一層,明確給我們帶來快樂的通道和源泉是什麼。

康德的先驗論認為,人只能感知到殘缺的或是扭曲的世界,因為人感知世界的通道是事先就被規定好的。顏色,聲音這些在真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我們人類的五感只不過是對光波,震動等的扭曲反映罷了。這個理論在擁有計算機的現代社會尤其容易理解。人體說白了也就是一個硬件,出廠時就規定了只有五感這幾個外設通道能夠接受真實世界的信息。或許聽到這裡,有些理解了其中意思的朋友會墮入一種空虛感,既然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那人生豈不空虛,我們還為什麼要積極努力地去生活呢?

沒錯,我們去感知世界的通道是侷限的、是扭曲的。我們不能直接像蝙蝠那樣看到一個超聲反饋形成的世界,也不能像蛇一樣看到一個熱力成像的世界,我們不如鷹看得遠,我們的嗅覺比不上小狗,甚至哪怕我們具備所有如上的感官,我們也只是獲得了一個大一些的扭曲集合,我們永遠無法直接觀察到外界原本的樣子。

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侷限的通道已足以聯通內外兩個真實世界。別忘了,不僅外部的世界是真實的,我們的內心世界也是真實的。外部世界的真實是客觀真實,我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是精神的真實,我們所感到的快樂就是快樂,所感到的悲傷就是悲傷。人無法欺騙自己的內心,說的就是自己內觀世界的真實。

積極心理:為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源泉

如果我們與外界溝通的通道是無限制的,那麼我們也必然與外界一樣成為一個模子的客觀存在,因為我們都知道所有的事實,我們作為個體也無法多姿多彩地生活下去。那樣豈不才是很可怕?所以我們要感謝造物主(無論他是大自然還是別的什麼)只賜予了我們五感,讓我們能夠選擇那些外界積極的部分來豐沛,來建設自己的內心,使我們的內觀世界成為自己想要的美好的樣子。

那麼,如何讓自己積極快樂的問題就轉變成了,如何正確地與外界互動以獲得正能量的問題。

關鍵字只有兩個:給予。

這兩個字並非秘密,因為自古以來已有眾多不同的聲音告訴我們給予的重要性。但她又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秘密,因為太多人不明白其中的作用原理。

其實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採用索取這一反面的方針與外界互動,他的人生往往會終結於鬱鬱寡歡或是憤世嫉俗的狀態,因為索取其實是一個被動的態度,你向外界索取,給不給你想要的東西那是由外界對象決定的,並不由你自主。如果外界不給你想要的反饋,人就容易消沉焦躁,滿腹牢騷。但一味索取的人,外界又如何會對你慷慨呢?

積極心理:為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源泉

再回過頭來看給予這個互動形式與外界的作用機制。首先她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自發的交互動作。其次,給予本身就是一種自身強大的心理暗示,而當給予真的落實在現實中時,你的強大和富足也就一點一點累積成為巨大的現實了。最後,給予是挖掘自身能量的一種鍛鍊過程。你能夠給予,那必定是你發現了自己身上有可以給予的資源或是能力。而無論你能給予的是溫情的關懷,智慧的建議還是深切的愛,這些能力都是越用越強的。就如同身體需要做功,越鍛鍊越強壯一樣。給予正是心靈的鍛鍊。如果要簡短地形容這個快樂秘訣,你會發現其實這個機制我們中國人早就耳熟能詳,那就是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大不是依靠向外界攫取,而應反求諸己。古代先賢已然道破了天機,我們又何必再迷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