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春节假期,几家人一起自驾出游,三个小朋友坐在我们车上吃喝玩乐了一通。

而后,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了,开始感觉无聊了,一会儿问一句“好没意思呀,什么时候到呀?”

眼看着无聊的气氛越来越浓,我赶紧想办法扼制:“从现在开始,不许再说没意思,谁说没意思谁就负责想个游戏来玩”。


“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话音刚落,一个小孩大声说:“好无聊啊!”另一个小孩跟着说:“真没劲呀!”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出台了更为严厉的限令:“从现在开始,谁也不许说无聊、没意思、没劲以及这些词的所有近义词。”

没想到话音刚落,一个小孩高声说:“物料,我好物料!”三个小孩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这些精灵鬼!

这件事特别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百堵不如一疏”。

01

当年大禹的父亲治水,用堵截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大禹则根据地形地貌因势利导采用疏导法消除了水患。

这个故事人人皆知,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还是“堵”。

“不许玩手机”“不许乱跑追逐打闹”“不许说谎”……

数不清的“不许”如同一道道水坝,企图拦截孩子的行为。

口头说不管用,那就动手打,打一次不管用就天天打,连打带骂,管用了吗?

问题像打地鼠一样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孩子同成人一样,他的自由意志是强大的,他要做一件事必定有他的动机,动机的背后是情绪和情感。

而情绪是有能量的,它支撑着动机一定要这么做,才能得到宣泄和释放。

单靠“堵”最多只能堵住他的表面行为,能量是无法堵住的。

如同弹簧,越压制,势能越大,定要伺机从某个薄弱处反弹回来。

就像我不让孩子们说无聊,结果他们就想到了无聊的同义词,再禁止,又出现了变音的“物料”。

小孩撒谎,狠狠地打他一顿,下一次可能会出现更精致细密的谎言;不让玩电脑,有多少孩子逃课去网吧、破解密码想方设法地去玩。

02

百密一疏,顾此失彼,总会有漏洞,单靠堵是怎么也堵不住的。

堵,是一种排斥,把问题堵回去,看不到问题,就以为解决掉了。堵,最简单省事儿,不用动脑子,单靠蛮力就行。

问题是孩子小时候可以堵,等他长大了,力量强大了,你还堵得住吗?


“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有时候,堵看起来很管用,令行禁止,简单有效,但堵着堵着就堵成了一潭死水。

孩子的自由意志被压制,即使到三四十岁,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对生活失去了热切的向往,浑浑噩噩,又忍不住焦虑无比,这样的空心病还少吗?

大禹治水靠疏导,我们治“心”也是一样。

通过行为看到其背后的动机,再看到内在的情感需求,把情绪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之前行为的破坏力自然就减弱了。

当然,这需要智慧、觉察和耐心,比起一味地“堵”费事多了,但看起来费事,实际上省劲。


“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回到开头的事儿,三个孩子后来不喊无聊了,他们找到了新的乐趣:

拿着对讲机和同行的叔叔进行智力问答,数学、历史、脑筋急转弯……玩了一路还意犹未尽,再也没有人喊无聊。

百堵不如一疏,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疏导人心,要心对心,而不是力对力。

所以,当你要求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百堵不如一疏。

itnewit.com:ITNEWIT爱分享(每天一读) » “不许”式管教有效吗?一则故事警醒所有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