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作家紀德說:“生活有千百種形式,每個人只能經歷一種,豔羨別人的幸福,那是想入非非,即便得到也不會享那個福。”

張愛玲《第一香爐》的女主葛薇龍,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葛薇龍是上海人,寄宿在香港的姑母家。

葛薇龍的姑母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她為了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嫁給了富商梁季騰做第四房姨太太。梁季騰死後,分了一大筆財產給葛薇龍的姑母,可梁季騰死了,葛薇龍的姑母的青春再也不復存在了。

為了能夠時刻享受到自己錯失的愛情,也為了能夠得到更多俊才的青睞,葛薇龍的姑母就一直遊走在富商之間,不斷地斂財。葛薇龍呢,起初只是一個性格高傲的純潔小女生,但在姑母的影響以及愛情的失利之下,想要享受別人的幸福,把自己活成了一場悲劇。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葛薇龍的墮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歷了以下心理的影響,進而把自己活成悲劇的:

心理一: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延格提出的理論,即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

喬琪是葛薇龍姑母梁太太以前的入幕之賓,同樣也是與梁太太一般的人兒。可葛薇龍剛認識喬琪的時候不清楚,她被他的高超的情商征服,愛上了他。

愛上了喬琪以後,葛薇龍只是幸福了一陣子,隨之而來的是痛苦以及對愛情的堅守被打破。喬琪與葛薇龍在一起後,又跟別的女人談情說愛,葛薇龍心中悲苦的同時,以往的對“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觀被打破。

她想過逃離,並且已經準備回上海的家,但她的內心卻一直在糾結“要不要放棄自己的這段情”。明知道純潔的愛情不是渣男能夠給予的,明知道純潔的愛情是喬琪不能給予,可她卻還是被自己認知失調影響,難以做出來正確的抉擇。

結果呢?一場生病,打消了她回上海的念頭,甘願沉迷在自我的愛情裡,甘願自己被痛苦包裹。葛薇龍對於自己是清醒的,她不止一次提醒過自己“這是一段註定悲劇的男女之愛”,可她依然如故。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心理二:詹森效應

詹森是名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可他從來沒有在賽場上贏過。因為只要一進入賽場,他就總會發揮失常。詹森的這種情況,被心理學家成為詹森效應,特指得失心太重、自信心不足,進而將現有的困境無限放大。

葛薇龍情場失利,在認知失調的影響下,不斷地說服自己要接受一段不可能的愛情。緊接著又在姑母梁太太的言傳身教之下,對於自己的未來產生了莫名的恐懼,不再變得自信。

對未來的恐懼的情緒,把葛薇龍當下的被愛情折磨的困境無限放大,並且在放大的同時,也加快了她對純真愛情的破滅。她變得越來不相信憑藉自己能夠獲得幸福生活,她變得越來越在意當下的生活。

這種在意,讓她做出來錯誤的抉擇,讓她開始漸漸接納姑母梁太太的利己主義思想。使得她明知道梁太太是在利用她,還是接納了梁太太的建議,嫁給喬琪。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心理三:本我

弗洛伊德將人格劃分為三個層次,即本我、超我、自我。本我是一種完全按照本能行事的心理,它不摻雜任何的道德基準,完全是一種被私慾掌控的狀態。

葛薇龍知道嫁給喬琪,自己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可她那時候已經控制不住自己對物質生活的享受慾望,她太過於計較自己的未來得失了,以至於她失去了對自我幸福的判斷,被本我心理左右。

有這麼一片段,葛薇龍與喬琪在逛街的時候,遇到一幫醉漢,他們把葛薇龍當成了“交際花”,嚇得葛薇龍趕緊與喬琪趕緊跑開。離開了那幫醉漢,葛薇龍說了這兩句話“本來嘛,我跟她們有什麼區別”“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

葛薇龍清楚知道自己墮落的原因,也清楚明白這件事的後果,所以她才會說“我跟她們沒什麼區別”“我是自願的”這一番話。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龍老師總結:

莫泊桑在《皮埃爾與讓》這本書中說:“生活是由最不相干、最出乎意料、最自相矛盾、最胡拼亂湊的事情組合而成的;它是一連串殘忍、專橫、支離破碎、毫不連貫、邏輯混亂而又矛盾百出的災難。”

是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災難,但災難的長久與否,並不是不可以改變的。而作為女人,被認知失調、詹森效應以及本我這些心理影響,顯然是不可能改變自己生活中災難存在的時間。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認知失調會讓女人在不幸的人生中猶豫不決,難以做出來正確的判斷;詹森效應會擴大女人所面臨的不幸困境,進而失去自己的信心;至於本我心理,則會讓女人在前兩者的影響下,甘願服從於本能的慾望,被物慾心掌控,難以脫身。

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若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讓災難在生活中存留的時間更短,給幸福的提前到來騰出地方,最主要的就是丟棄這些心理,讓自己變得自信、獨立、自我。

張愛玲《第一香爐》:女人被這些心理影響,悲劇是註定的

雨果在《致他失去父母的孫子孫女們》中說:“每個人,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偉人,都要自己設計自己的生活,這樣,理想也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變成現實。”

自信、獨立、自我能讓女人把自己的生活設計成期望的模樣,並在實施的過程裡,不斷逆流而上,不斷尋覓幸福所在,直到把自己的生活活成期望的模樣。在這過程裡,或許會有困難,或許會有挫折與磨難,但擁有這些特質女性,她們是不怕的。

因為不怕,所以無所畏懼;因為不怕,所以幸福會朝著這類女性招手;因為不怕,所以她們能把自己生活裡的災難驅逐出去。

結合開篇紀德關於幸福的言語,文末,也奉勸一些女性:豔羨別人的幸福,豔羨別人的物質生活,就會被愛情控制,就會被認知失調、詹森效應以及本我控制,生活註定悲劇。改變悲劇的生活,脫離災難般的生活,就要做到自信、獨立且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