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黎和會之後,美國又召開了一個華盛頓會議?

歡迎大家來到《拾掇歷史》。拾掇歷史,用最簡單的方法記憶歷史。

今天我們來說說世界史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節需要掌握的關鍵詞有:一戰結束→巴黎和會→《凡爾賽條約》→瓜分德國+國際聯盟→凡爾賽體系→美國欲重劃亞太格局→1921年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為什麼巴黎和會之後,美國又召開了一個華盛頓會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國際關係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造成了多項對立,比如戰勝國與戰敗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那麼如何應對新的國際關係格局呢?戰勝國先後召開了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並且成立國際聯盟,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我們先來說說在召開巴黎和會之前,各國都是怎麼樣的一個心思。

因為蘇俄的關係,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處理有些微妙,比如對德國就適當手下留情,因為想讓德國成為日後反蘇反共的屏障。

除了蘇俄以外,美國也是一戰以後出現的奇葩。因為較晚參戰而且遠離本土,沒什麼損失,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且這個時候美國掌握了世界將近一半的黃金儲備,於是世界金融中心開始向華爾街轉移。

經濟上的膨脹,導致美國在政治訴求上的膨脹。為此,美國力圖鞏固自己對拉丁美洲的控制,在經濟上也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免使美國經濟受到牽連。並且還要求列強承認“門戶開放”原則。

英國雖然在一戰當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仍然擁有相當的實力。他繼續施行“大陸均衡”政策,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與美國聯手反對法國,又與法國聯手反對美國。同時還與美國聯手反對日本獨霸中國,以保護英國在遠東利益。

以上種種,都導致這些戰勝國在締結合約時,經歷了一番激烈爭鬥。

1919年初,在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這次和會是正式會談,所以在此之前,戰勝國之間已經舉行了非正式會談。

正式會議開始以後,英美法等國在對德國問題、波蘭問題上意見雖不一致,但在反對蘇俄的方面上卻十分一致。所以巴黎和會實際上成了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蘇俄的大本營,雖然最後失敗了。

經過幾個月的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簽訂了《凡爾賽條約》,重劃德國疆界,瓜分德國殖民地,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移給日本,並限制德國軍備,以及賠款問題。

《凡爾賽條約》簽訂以後,協約國又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合約,這些合約共同建成了凡爾賽體系,構建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秩序。然而這個秩序當中又充滿了各種矛盾,所以崩潰不可避免。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亞太地區變成了英、美、日三強格局,因為在中國問題上的利益糾紛,為美日交惡埋下了伏筆。為此,各國之間展開了軍備競賽。

美國想要重新劃分亞太格局,於是向各國發出邀請,在1921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會議的內容主要是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問題。華盛頓會議共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讓美國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勝利,為美國進一步對華擴張提供了條件。

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延續,使英國在遠東的勢力受到削弱,加深了英日、美日的矛盾。最終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這個體系是以國聯(國際聯盟)為載體。但是國際聯盟卻把蘇俄排除在外,美國也始終拒絕加入。所以國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名存實亡,最終在1946年正式宣告解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