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會總是在玩手機的人是什麼心態?

村野阿義


首先著重一下前提:該場合是真正的朋友聚會,而不是”同學聚會“、”同事聚會“或者參加宴會、或者亂七八糟的酒肉朋友聚會之類的。

在這種前提下,玩兒手機的人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的心態:

第一種心態——高處不勝寒。

有這種心態的人,一般是在座的朋友中混得最好的,要麼是最有權力的,要麼是最有錢的,總之是今天這桌朋友裡最牛的,他本想像年輕時一樣,和大家一樣嬉笑怒罵,但是,人總是會變的,有些東西無論你承認與否,它都存在,所以,整個所謂的朋友聚會,成了一場蒙著“友情”面紗的名利場,作為最牛者,看著身邊的朋友各種明裡暗裡的諂媚、小心翼翼的陪坐、不知混雜著多少小算盤的眼神和笑容……他發現所謂的朋友聚會和酒場上的你來我往沒多大區別,於是,厭煩、無聊、落寞還有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好不容易說出口卻迎來的是一陣違心的奉承等等等等……當說也不想說,笑也不想笑的時候,拿起手機暗自搖頭也未必不是一種更好的應對方式。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他玩兒手機是因為他太忙了,太敬業了,太帥了,太有氣概了……總之,他玩兒手機的樣子都很牛逼!

如下圖,如果C位的是你,如果敬酒的都是你多少年的朋友,你心裡會什麼感覺?那些敬過來的酒,你喝了會是什麼感覺?是不是拿起手機遮掩一下會感覺舒服些?

第二種心態——自負。這種人的心態即談不上自信,也算不上狂妄,反正就是看誰都看不慣,但又明白眼前的朋友也是人脈資源,還不敢和他們分道揚鑣,在這種心態下,他們坐在這裡很不自在,也不想和看不慣的人說話,但也知道“瀟灑離開”也太過狂妄,反正坐也不是,右也不是,還不如拿起手機讓自己感覺舒服點。

第三種心態——自卑。當在座的朋友都比自己混得強的時候,當事人會產生自卑感,如果在座的朋友有事沒事再裝裝逼、互相談論一下生意什麼的,而當事人發現自己說話沒人理,插話插不進去,好不容易說兩句話又時常被人打斷,慢慢的,就會產生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其自卑感會更加深重。

但是,當事人又深深的知道,人窮沒人幫,作為窮人一個,可能身邊就這麼幾個朋友了,將來有點大事小事需要幫助的,可能也就這群朋友多少能指望上點了,所以又無法也不敢和他們劃清界限,於是乎,在別人唾沫星子橫飛沒人搭理的時候,與其在一旁像個隨從一樣陪著笑或者低三下四的端茶倒水,還不如拿起手機以掩飾一下自己的尷尬和深深的自卑仰或濃濃的苦澀。

就像下圖,如果可以,誰願意做那個端茶倒水的人?

第四種心態——上癮。這種人要麼是對遊戲上癮,要麼是對小說上癮,要麼是對追劇上癮,只要還在癮頭上,就會不管不顧非得拿起手機過癮才行,這類人,恐怕什麼場合都會拿著手機不丟手。

最後要說明的是,像下圖這樣——

這樣的聚會,根本不是朋友聚會,只可能發生在同學聚會、同事聚會或者去參加喜宴之類的場合,這種場合下誰也不熟,誰也不是誰的誰,誰也不指望誰也和誰沒什麼交集,甚至同桌的壓根都互不認識,這樣的場合下,不玩兒手機——你幹什麼?端茶倒水嗎?


賴上貓


我們60後的人現在基本上陸續開始伺候老的,還要照顧小的,有的還在外邊兼職,再加上家裡七大姑、八大姨雜七雜八的事,因此跟朋友聚會的時間比較少,基本上三五個月聚會一次,而且還得兼顧每個人的時間能否達到一致,所以,我們這些人格外珍惜每次的相聚,基本上大家都無瑕顧及手機,都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我們不是年輕人,業務多。偶爾有哪位看手機頻率高,大家也是以調侃的方式說“怎麼這個歲數還膩歪啊”,對方也就不好意思了。總之,我們這個歲數的人大家還是比較自覺的[微笑]





瑩兒姐Coco


現在隨著手機的普遍以及使用的頻率增加,確實存在聚會的時候還是有人一直在玩手機。

有些人確實是業務比較忙,由於工作的特殊需要快速回復客戶,那麼必然需要偶爾用手機於客戶溝通。

有些人玩手機成為了習慣,也許是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手機,其實在他的潛意識裡面這樣並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

有些人不知道談論什麼合適的話題,所以故作拿起手機玩起來,避免沒有合適的話題的尷尬。

有些人看其他人都在玩手機,自己在那杵著跟二傻子似的,所以沒辦法也只能玩起了手機。

總之既然出來聚會就是好久沒有見面了,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悅或者不快,放鬆一下手機畢竟在哪都能玩,還是希望大家能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燕郊小整兒


朋友聚會總是在玩手機的人是什麼心態?


朋友聚會或者吃飯都是社交的一種方式,不管是聯繫感情還是洽談事情,聚會玩手機是對聚會者的不尊重,有的時候時不時的拿出手機來玩一下,這個人的人際關係一定不會太好。


一、朋友聚會,玩手機說明是難以進入別人的圈子

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聊當前經濟、股票,恰恰小明是沒有研究過這些,要是聊聊哪個衚衕有好吃的美食,他肯定是滔滔不絕,這時他拿起手機低頭玩起了“吃雞”遊戲。因為朋友聊的話題不感興趣,小明就是無法進入到別人的話題中,還有的人是因為閱歷不足,社交經驗欠缺,只能做一個傾聽者或者逃避者。


二、聚會玩手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如果別人在說話,而你在低頭玩手機,這是對說話的人的不尊重。朋友約你吃飯,把你叫出來,你確一直在低頭玩手機,能保證心思在一直傾聽你朋友的說話嗎,你可以換位想一下,你在激情澎湃的發表著感想,想和朋友互動,結果朋友在玩手機,沒聽見你的問題,結局--好尷尬。


三、聚會玩手機的人難有理想和追求

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把每次聚會都當成是難得的黃金聚會,也可以稱作是平名版的“頭腦風暴”版聚會。做生意的人,都會在這種社交中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也在聚會中不斷提升自我。低頭玩手機的人對事不積極,不愛表現,其實他們也是對聚會產生的利益關係的抨擊表現。不願意去巴結那些勢力的強者,只願做安靜的兔八哥。


兔爺北京


朋友之間聚會,吃飯唱歌都是很多人在抱著手機,從開始上菜的那一刻,就開始拍攝桌子上的美食,然後在製作9宮格圖片,發在朋友圈裡面,然後剩下的時間就是回覆朋友圈的內容了。

其實不光是在朋友聚會上,我們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被手機控制著。起床需要手機叫醒,然後我們在刷一刷微博、抖音,在看一看新聞,如果不是強迫自己起床,可能這樣會過一個上午。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是一手拿著手機看視頻,一手吃飯。所有人都是目光斜視的狀態,在大學的食堂裡面,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是這樣。

這種對於手機的依賴,讓我們一刻沒有手機在身上就會十分的慌張。手機沒有電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會很不開心,在手機斷網的時候,我們就似乎找不到事情做了。這是我們新時代人的一種悲哀。

是時候控制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了。



野劍哥


我很少有同學聚會,只有小學和初中每年都搞聚會,我從來不去,因為我很討厭以前的小學和初中同學,我以前個子比較小,上小學和初中時經常被欺負,長得又醜,沒人跟我玩,只有那一兩個人,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經常被男生女生欺負,跟老師說也不管,直到後面轉學去外面讀書才感受到同學情,去外面讀書後同學對我都特別好。但是從來沒有搞過同學聚會。經常在群裡聊天


唐三千


1、有些人可能和聚會中的人找不到話題,所以只有拿手機玩,避免尷尬。


2、有些人確實喜歡玩手機,他們在各種場合總是習慣性的拿起手機玩,朋友聚會也不列外。


3、有些人可能確實是業務需要使用手機,在聚會中剛好遇到需要業務上的交流。


4、還有些人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玩手機,找不到交流的對象,也不得不拿起手機玩了。


5、還有一種人,因為有社交恐懼症,只有通過玩手機來緩解社交場合的恐懼感。


在聚會中玩手機,很大情況都是因為聚會的氣氛讓大家感受到了無聊,人際之間的交往變得膚淺不深刻也是一個大的趨勢,現在人不再願意為了客套而敷衍,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表現比以往是更真實了。如果你不喜歡,那麼可能大家都不喜歡。你可以真誠地建議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交流活動,有時候打破僵局不需要所有人的改變,一個人“不帶敵意的堅決”,讓局面有所改變。


憤怒噠panda


現在人在物質世界裡把自己慣壞了,但是在精神世界裡把自己遺棄了。

玩手機說精神很空虛。

換句話說:丟魂了!

手機為什麼會讓我們丟魂,變成手機殭屍?

你說手機是不是工具?你要是用它打電話發短信,正常交流,那你就是手機的主人。你要是被手機上的圖像網絡所控制,坐在那個地方不停地看看看,你就是手機的奴隸。

我們現在看,滿街都是手機殭屍。現在段子都說手機是家庭的第三者,朋友中間的第三者,人情冷漠的第三者。我們被手機完完全全佔用了生命時間,你的生命時間一天就二十四個小時,你有多少時間是在拿手機而沒有陪家人?多少時間你不是真正在和朋友聊天,而是不停地刷手機?



良田美池


1、有些人可能和聚會中的人找不到話題,所以只有拿手機玩,避免尷尬。

2、有些人確實喜歡玩手機,他們在各種場合總是習慣性的拿起手機玩,朋友聚會也不列外。

3、有些人可能確實是業務需要使用手機,在聚會中剛好遇到需要業務上的交流。

4、還有些人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玩手機,找不到交流的對象,也不得不拿起手機玩了。

5、還有一種人,因為有社交恐懼症,只有通過玩手機來緩解社交場合的恐懼感。

在聚會中玩手機,很大情況都是因為聚會的氣氛讓大家感受到了無聊,人際之間的交往變得膚淺不深刻也是一個大的趨勢,現在人不再願意為了客套而敷衍,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表現比以往是更真實了。如果你不喜歡,那麼可能大家都不喜歡。你可以真誠地建議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交流活動,有時候打破僵局不需要所有人的改變,一個人“不帶敵意的堅決”,讓局面有所改變。


黎明前12138


直接上結論:

1.手機回覆速度快+見面時玩手機時間長=尷尬害羞少女心。

2.手機回覆速度慢+見面時不玩手機時間長=打字慢/不愛組織細緻語言。

3.手機回覆速度快+見面時不玩手機時間長=她對你好感度max/她是個打字速度極快的綠茶婊/她覺得你人不錯,至少把你當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