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2020年4月22日

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深化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将锦江打造成为了美丽、幸福、和谐的绿色家园。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在锦江畔泡上一碗盖碗茶,蓝天下白鹭与清亮的河水组成了一番美景。呼吸清新空气,享受绿荫环绕,在自然中感受美好,这既是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实力印证。


近年来,我区坚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持续抓好工业、交通、扬尘、餐饮油烟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治污减排行动、控车减油行动、清洁降尘行动、综合执法行动、减煤禁烧行动和科技治霾行动。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截至2019年底,我区在31个工地安装远程高清视频和扬尘在线监控系统,28个工地安装运渣车辆在线监控设备;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共计26次,立案查处扬尘污染案件112件、油烟污染案件22件;完成821台柴油货车抽检,4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完成52个汽修行业喷烤漆房升级改造。2020年1—3月,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73天,同比增长11天。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50.7微克/立方米,浓度同比下降16.7%。


在碧水保护方面,2017年起,我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分区、街道、社区三级设立河湖长,全区12条河渠都有了“父母官”。2018年我区积极推行“民间河长”,全区聘请10名民间河长,激活社会力量,借“力”巡河查河。2019年我区设立总河长办公室,增强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力度。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截至2019年底,我区开展排污下河口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污染源点位200余处。开展清河行动,清除水面漂浮物20余吨,岸边垃圾80余吨。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查处乱排乱倒污水违规行为186起。开展秀水河老五福桥下游水毁河堤修复工程,修复墙体位移及开裂约40米。大力推进水系绿道建设,完成潘家沟、洗瓦堰提升打造滨水绿化20万平方米,建设水系绿道10千米。


同时,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我区实施了“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工作,完成重点监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开展清废行动,全面排查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污泥、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开展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不断健全制度体系  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参与更广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建章立制,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驶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我区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12年,我区率先在全市探索基层环保机构设立工作,在16个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科增挂环保所牌子,并制定了环保所工作制度。2014年,我区在16个街道设立的环保所调整为环境保护科,进一步理顺了街道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2015年,我区建立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对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2018年,我区创新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新体制,实行区领导“分管包案”制度和“分片督导”机制,建立健全了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确保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党委政府久久为功,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我区结合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积极探索城市主城区生态细胞建设新途径,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锦江区“生态社区”创建实施办法》,指导社区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全区各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省、市“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园林式单位”、“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等生态细胞近300个,创建覆盖率达89%以上。


同时,我区大力培育孵化和引进环保类社会组织,制定出台了《关于在街道、社区积极培育发展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培育了“根与芽”、“锦江区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等环保类社会组织,它们广泛活跃在公益环保的各个领域,开展各种环保活动,使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积极促进了我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颜值”更高、品位更优、效益更大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对成都的殷切嘱托。两年多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逻辑、专业运营”的理念,跳出景观设计的范畴,大力推行“公园+”模式。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2019年,我区围绕锦江公园建设,全面呈现大川巷、夜游锦江、红星桥至合江亭段绿道等示范项目,建成江家艺苑、黄沙河公园、大观堰公园一期,新建绿道12公里、小游园9处,新增25700平方米立体绿化。


“光影走廊”、“东门码头”、“花重锦官城”……随着锦城绿道示范段“夜游锦江”项目的顺利推进,一批通过现代手法再现的大美景致亮相锦江河畔。“夜游锦江”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植入新经济消费场景、打造高品质生活场景,以高端业态带动区位发展,将旅游、文化、生态、体育新业态集于一体,带给市民和游客新鲜酷炫的夜游体验。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 锦江这样做


在激活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动力”方面,我区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近年来,我区建设了西南地区首家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大力培育环保龙头企业,打造了具备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构建了信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推动多边、双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投资方向,深入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目前,我区环保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中环境工程治理、环评和环境咨询等环保服务业增长明显,已入驻北京首创、锦美集团、成都乐攀等60余家对我区有经济贡献的节能环保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