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聊聊李白求職的故事。
在說李白求職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古代進入職場最重要的一條途徑,也就是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形成併成熟於隋唐時期,從此之後一直到清朝末年1000多年的時間裡,科舉考試都是文人進入仕途最重要的途徑。
像王維、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都是通過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走上仕途的。孟浩然和杜甫雖然沒有考中進士,可好歹參加了科舉考試,是具備參加科舉考試資格的。
而李白呢,壓根兒就不具備科舉考試資格。
關於李白為啥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這件事,流傳著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李白的祖先曾經獲罪,流放西域,並且禍及子孫,所以不能參加。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李白的父親李客是個商人,所以李白不能參加科考。
無論李白是因祖先獲罪,還是因為父親是商人,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無論哪一種情況,總之李白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因為唐朝科舉制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就是明確規定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嚴禁參加科考的。如果假冒他人身份去參加考試,一經查出那就是死罪。
所以,科舉這條路可以說是在李白出生之前,就已經徹底給他堵死了。如果李白想走上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那就只能走經人舉薦和自我推薦這條路了。
要想被人舉薦,那要麼是有人脈資源,要麼有才華。李白剛出道時,並沒有什麼人脈,只有一腔才華,所以,他就想到了毛遂自薦,向社會名流投遞干謁文,請求他們提攜自己。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李白幾段著名的求職經歷。
首先,我們來看李白的半路投自薦信。
話說公元720年,那時李白剛20虛歲,他是公元701年生的,還是個毛頭小夥子。當時他還在四川,沒有出蜀。
話說有個叫蘇頲(tǐng)的人出任益州長史,來到了成都。這個蘇頲可是個大人物,他不久前還是宰相,統領當時文壇。
李白呢,直接在半路攔住了蘇頲,並向對方遞上了自己的推薦信,結果蘇頲不僅沒有怪罪他,看了他的作品後還大加讚賞。
用李白自己的話說就是: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寮(liáo)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這就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李白後來又遇到前禮部尚書蘇頲擔任益州長史,我在半路上投了名片並請求相見,蘇頲看了我的文章,還對同事說:“這位李公子天生資質超拔,他的文章清新秀麗,頗具神韻,雖然在風格和功力上還沒有成熟,但已經可見大家風範了,若能多加學習,有朝一日,可以與司馬相如比肩。”
看來蘇頲對李白的評價不低,按理說李白應該能謀個一官半職或者得到點什麼,可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是:人家蘇頲僅僅說了幾句客氣話,對李白根本沒有什麼實際幫助。李白心心念唸了好久,激動半天,結果人家蘇頲根本沒把他當回事,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這一次,李白求職失敗。
李白還寫過一封著名的求職信,就是《上安州裴長史書》,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公元734年,當時李白34歲(虛歲)。
在這篇文章裡,李白先介紹了自己身世,說自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博學多聞,有四方之志,然後又說了自己的光輝事蹟,說自己樂善好施,重情重意。
接著寫自己隱居養鳥,品行高潔。又寫社會名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借他人之口,說出自己文章的非同尋常。
然後就是對裴長史一頓拍馬屁,說什麼“您是貴而且賢,威武雄壯。牙齒如編排整齊的貝殼,皮膚潔白健美,容貌出眾,光彩照人。而且,高義重諾的美名傳遍京都”等等等等。
最後就說我羨慕你的高義,請求提攜之類的話。
結果呢,一樣沒了下文。人家裴長史也沒有理他,李白洋洋灑灑寫了那麼多字,到頭來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們再來說說李白最著名的一封求職信。
李白最著名的求職信就是《與韓荊州書》。
這封自薦信寫的太牛了,劈頭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然後接著就對韓朝宗一頓吹捧,韓荊州就是韓朝宗,說他就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賢德播於四海,天下的豪傑俊才,一登上您的府邸,就身價增長十倍等等。
然後對著自己一頓吹捧,說自己: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王公大人都讚許我有志節,講道義。我就是這麼牛,怎敢不盡情地向您傾訴呢?
然後又是對著韓朝宗一頓吹捧,說什麼:您的功業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您的文章闡明瞭宇宙變化規律,學問探究了天道與人事的關係。希望您敞開胸懷,不要拒絕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聽任我縱情暢談,那麼我請以日試萬言來測試,我將手不停筆,倚馬可待,等等等等。
總之呢,李白的這封自薦信,一部分拍韓朝宗馬屁,一部分吹捧自己,剩下的一部分說你要是不用我李白,你就虧大了。
我們說啊,文章大體上總是以謙虛為好,就是說自己的優點也應含蓄一點。然而李白這篇求薦書,毫無掩飾地講述自己的才華,把一篇求薦文章,寫得文氣縱橫恣肆,氣概凌雲,成了千古名篇。
雖然這封求職信寫的很牛,可結果呢?結果是人家韓朝宗根本沒理他,他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次求職,又以失敗而告終。
我們看,無論是他的《上安州裴長史書》,還是《與韓荊州書》,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李白不僅對對方極力吹捧,對自己誇的也是沒了邊,文章裡透露著對自己的絕對自信,完全把自己擺在跟對方平等的位置上,不卑不亢,光明磊落,豪氣干雲。
只是,沒有收到效果而已。
除了這幾次求職呢,李白年輕時還向著名書法家李邕求過職,結果李邕沒瞧得上他,李白後來為此還寫詩損了李邕一下,其中的名句就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總之,李白一生的求職生涯是失敗的,即便他最終經人推薦,見到了唐玄宗,成了一名翰林待詔,那也僅僅是供唐玄宗個人消遣的一個閒職,根本無法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說實話,雖然李白才華蓋世,是超一流的文學巨人,但論求職做官,他根本不入流。世俗的官場根本容不下他這種桀驁不馴、不會摧眉折腰的人物。所以,即便他的求職信寫的再好,他也不會收到offer。
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只有遠離官場,縱情山水的李白,才能寫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才能寫得出“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的詩句來。
下一文我們將分享《唐朝第一古惑仔李白的真實武力值,他真的是大唐第二嗎?》
閱讀更多 行走城市與鄉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