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今天,我想從一名教師的角度,來說說怎樣為自己打造一個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之所以想說這個話題,是因為讓生活變得規律和有序,是我工作這些年一直在刻意培養的高效習慣,也是我在忙於自我發展的同時,還能很好地兼顧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的“秘訣”。

就我自己而言,規律有序的生活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它能讓我以一種有條不紊而又不費力的方式去應對和處理教學中各種瑣事,不會因為工作過於忙碌,而導致生活一片混亂。這種掌控感和平衡感對於個人幸福其實是很重要的。

此外,規律有序的生活還有助於我進行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因為當生活有了規律和秩序之後,我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然後把這些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為重要的事情上,也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每天都擁有充沛的精力。

接下來,我就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分享三個實用的小建議。

1. 建立自己的收納系統

想要打造一個規律有序的生活,我覺得,最好的起點就是從生活空間整理開始,因為空間的秩序感是最顯而易見的,而且當我們體驗到了這種秩序感所帶來的心態上的積極改變之後,我們就會更有動力進行其他的改變。

對絕多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空間混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東西太多,所以想要自己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起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斷舍離,勇敢地扔掉那些不再需要的物品。東西少了,混亂程度自然會下降。

不過,僅僅是斷舍離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收納系統,也就是為物品的擺放和存儲建立一套規則。只有當我們給所有物品設定好了固定的存放位置,並養成了“用完之後就物歸原位”的習慣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輕輕鬆鬆地將自己的居住空間保持在一種整潔有序的狀態。

2018年,我因為受極簡主義的影響,給自己的生活來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我扔掉了所有自己不喜歡和不會再用的物品。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有些什麼東西,我把扔完之後留下來的物品按照類別一件一件記錄下來。與此同時,我還開始學習收納,買了很多自己喜歡風格的收納用品,對物品進行歸類,然後擺放在固定的地方。

這項龐大的“工程”大概花了我一個多月的空閒時間。儘管這個過程很費時間和精力,但卻特別值得,因為它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顯而易見的積極變化:我的居住空間變得乾淨整潔而又賞心悅目,我每天的心情也更為舒暢了,我也不需要再為找不到東西而煩惱了。這不僅給了我一種“家”的溫馨感和安全感,更給了我一種想要把生活過更加精緻和健康的動力。

那次全面的斷舍離和收納系統的建立,可以說是一次一勞永逸的努力,從那以後,我的生活就再也沒有亂過,而且我每年還會定期對自己的物品和收納方式進行升級,讓自己的生活不斷接近自己理想的樣子。

所以,我也特別建議你集中一段時間,系統地清理和整理一下自己物品,並建立一套自己的收納系統,這不僅會讓你的生活品質和效率有所提升,還能極大地降低由雜亂和瑣事而引起的焦慮感。


教師: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2. 將選擇固定下來

扎克伯格曾經在Facebook上分享過自己衣櫥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是十幾件一模一樣的灰色T恤,他還配上了一句話:“休完陪產假之後的第一天,我該穿什麼呢?” 雖然這是一句調侃,但這反應的卻是扎克伯格的真實生活——他幾乎每天都是一身灰色T恤和牛仔褲。

教師: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為什麼扎克伯格要買那麼多件相同的T恤呢?他的解釋是這樣的:“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有超過十億的人在等著我服務,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意義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總是儘量簡單一些,少做選擇。” 由此可見,買十幾件同樣的T恤實際上是扎克伯格提高生活效率的一種策略。

當然,我不是要建議大家去模仿扎克伯格,一下子買十幾件相同的衣服,而是想讓大家明白他這種行為背後的邏輯哲學——對於生活中那些不值得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做決定的事情,最好把選擇固定下來,以此減少生活中要做的選擇。

不得不說,“減少生活中要做的選擇“,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高效策略,因為選擇本身是件特別消耗精力的事情,即使是做一些典型的、日常的、不重要的決定。當我們有太多選擇要考慮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疲勞感。有的時候,我們甚至還會因為不知道要如何選擇而產生一系列的拖延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會有刻意地通過“固定選擇”的方式,降低自己需要做的選擇,比如說,生活中幾乎的所有日常消耗品,我都有自己長期固定使用的品牌,買衣服也是固定幾個品牌,而且我的衣櫥很簡單,不同類型的包我只配一個,不同類型的鞋我也只配一兩雙,另外,衣服我都會盡量搭配好,確保自己在不同場合都有合適的衣服。

從去年起,我還開始把這種策略用在了日常飲食上。說實話,我之前並沒有太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吃得比較隨意,經常會因為方便而點外賣。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同事課間在辦公室觀看營養學的公開課,分享她學習的很多最新營養學知識和飲食理念,並把這些知識和理念分享給了我。在同事的影響下,我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不再點外賣,而是爭取三餐都自己做。

我根據她給的飲食建議,結合我自己的飲食偏好,設計了自己的食譜,並將這些食譜固定下來。有了這些固定食譜之後,我就能在每天做“晨間日記”的時候,提前做好第二天的飲食規劃,並準備好食材。這樣的話,我就能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來管理自己的飲食,確保營養均衡。

3. 設計”早晚生活流程“

關於如何打造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我的最後一個小建議就是,有意識地為自己設計一套“早晚生活流程”(morning/evening routine)。

什麼是“早晚生活流程”呢?首先解釋一下routine,routine指的是按照某種固定的流程或順序做一系列事情。從本質上來說,routine就是一種個人習慣,只不過它是一種流程性的習慣。所以,“早晚生活流程”就是我們早上和晚上習慣性會去做的一些事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早晚生活流程,只是沒有經過設計的routine通常是這樣的:

睡前總習慣性地躺在床上刷朋友圈或者追劇,結果看興奮了,怎麼也睡不著。晚上睡不著,第二天早上自然就起不來,等到不得不起床的那一刻,只能趕緊從床上爬起來,胡亂洗把臉之後衝出門,路上隨便買點早飯對付一下或者乾脆不吃。到了晚上,又繼續重複同樣的模式。

我知道,很多人都渴望擁有一個更加自律和高效的人生,然而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是,真正高效的人生,其實應該從早晚生活的設計開始,因為早上的心情和節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一整天的基調,而晚上,特別是睡前的安排,直接影響著睡眠狀況,睡眠狀態又直接影響著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和大腦的工作效率。

教師: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設計自己的“早晚生活流程”呢?

我們先從晚間流程說起。一個好的晚間流程,應該至少包括三個部分:回顧、計劃和睡前準備。

回顧,就是要對白天的經歷進行反思、分析和總結,想想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整理一下情緒,給情緒清零,這樣的覆盤對個人成長很重要,也能避免我們把情緒帶到第二天。

計劃,就是提前想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做好計劃,準備好要穿的衣服和要用的物品,這樣的話,第二天起來,我們就會非常清楚今天要做些什麼,應該如何安排時間和精力,而不需要臨時去思考。

睡前準備,則是要在睡前停止做那些讓大腦興奮的事情,讓大腦逐漸安靜下來,進入準備睡覺的狀態。

說完了晚間流程,我們再說說早間流程。一個好的早間流程,毫無疑問應該從早起開始,因為只有早起,我們才會有充足的時間,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早上要做的事情,比如洗漱、吃早飯、換好衣服,化妝等等,並且為這一天的工作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可以看看前一天晚上做的計劃,想想今天最核心的任務是什麼,給自己一些積極的鼓勵。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早間流程中加入一些思考或者學習類的活動,比如寫作,讀書或者聽課等等。早上的大腦是最清醒和活躍的,很適合思考和學習。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給自己設定的早晚流程:

Morning routine

起床

洗澡

準備早飯

吃早飯+聽音頻課程

背誦古詩詞(15分鐘)

Evening routine

晨間日記(包括飲食計劃)

和爸媽視頻電話(Family time)

看娛樂節目(同步拉伸)

睡前閱讀(30分鐘)

睡覺(蒸汽眼罩or做面膜+聽書)

說明:

1. “背誦古詩詞“是我去年養成的一個微習慣,到目前為止,我利用每天15分鐘的早讀時間,已經熟練背誦了150首古詩詞。

2. 晨間日記雖然叫做“晨間”日記,但我都是晚上做——提前列好第二天的任務清單。

3. 每天晚上我都有1小時左右的娛樂時間,這能讓我從一天的工作中抽離出來。

4. 睡覺時戴上一次性蒸汽眼罩,並同步聽書,對我入睡很有幫助,通常15-30分鐘就會睡著。

怎麼樣,教師們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雖然聽上去很好,但是我們也得知道,這樣的生活不是立馬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探索和設計,然後再花時間和精力一點點去培養。如果你從現在開始,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地刻意培養,那麼半年之後,你也一定會擁有一個規律有序的高效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