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開始對華語樂壇感到失望?

迋小喆


我對華語樂壇從來沒有失望過,我始終堅信經歷浮華之後的華語樂壇會重新回到巔峰。近幾年的流水歌曲只不過是樂壇發展的奠基石,大浪淘沙之後剩下的才能成為經典。

回顧華語樂壇,一直都是起起落落,處在巔峰之上的時間都只是短暫的。

我們要承認一點,華語樂壇開始是由港臺向內地輻射的,那麼我們可以把華語樂壇分成香港迴歸之前和迴歸之後。也就是1997年的前後。

97年之前,你敢說是華語樂壇的巔峰的嗎?未必吧,原創歌手有幾個,原創歌曲有幾首?雖然97之前很多歌曲很經典,但是有多少是我們華語樂壇自己的東西?如果不是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能成為華語樂壇往自己臉上貼金的重要標誌呢?

凡事都是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的,大多人都停留在所謂的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各種歌后身上,講真的,有多少存貨是他們自己的?當然肯定有很多粉絲說,翻唱成經典也是經典。是經典沒錯,但它不屬於華語歌壇。97年前有幾個牛逼的原創的音樂詞曲作者?黃霑算一個,大才子,號稱文曲星下凡。羅大佑,李宗盛必須算,那是教父級別的人物。張雨生和黃家駒也很厲害,但是天妒英才,走的早。

97年之前,華語樂壇的繁榮只是表面現象,沒有多少實際實力。97年後華語樂壇才是巔峰。

95年的時候,我記得臺灣女歌手朱哲琴的一首《阿姐鼓》將華語歌曲推向了世界,一時間風頭無兩。朱哲琴算是名義上第一個真真正正將唱片推向了世界的歌手。此事之後才真正迎來了屬於我們華語樂壇真正的高光時刻。

王傑,謝霆鋒,朴樹等等一大批原創歌手迎來了事業的高峰。尤其是千禧年之後,華語樂壇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一大批優秀人才湧入樂壇,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等都是優秀的領軍人物。中國風的,流行風的,說唱風的,應有盡有,沒有你聽不到的只有你不想聽的。所以我覺得97年之後才是華語樂壇的巔峰。

巔峰過後,迎來沉浸,這是時代發展導致的,並不意味著華語樂壇就沒落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歌曲傳播的方式由線下轉到了線上,這意味著歌曲的傳播能力會更強,也就是樂壇走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網絡神曲時代。

但是神曲也是曲,雖然生命力短暫,不也照樣成為了一大部分人心裡的經典嗎?《心太軟》算不算神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算不算神曲?《秋天不回來》算不算神曲?《香水有毒》算不算神曲?這些都是神曲,口水歌,不也照樣成了經典?一聽到旋律就感覺要落淚了?

結語

按照時間推算,80到90屬於翻唱巔峰,也就是譚張年代,那麼90到97年應該是走下坡路吧,我相信那幾年沒人可以超過譚詠麟,張國榮吧。那麼同樣的道理,97到06年之間應該是屬於華語樂壇的另一個巔峰,那麼07年之後開始走下坡路不也很正常嗎?只是這次崛起的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也是無奈。畢竟商業化的音樂想回到正軌,有點難度,但不也有一部分優秀的歌手在堅持嗎?李榮浩,華晨宇,毛不易,也都不錯啊。我始終堅信,華語樂壇會回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僅個人觀點,歡迎批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