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只是一個關於人類的統計數字嗎?

“今天的日子是不是特別煞啊,這一接連走了好幾個人,現在這世道也不知怎麼了。”奶奶眉頭緊鎖著,一邊翻著萬年曆,一邊自言自語。

我本想說些道理。這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亡,只不過訊息發達了,就感覺死的人多了。就像疾病一樣,以前人死了都不知道得的是啥病,現在檢查手段先進了,卻說疾病越來越多了。

欲言又止。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死亡或許對於我來說,就像美軍在敘利亞又發動了一場空襲,多少平民喪生,只不過是一個數字。那些未曾謀面的或是少有交往的人,只不過是一個統計人這種生物的數字。

但是,對於她來說,確實一串串記憶、一幅幅畫面、一段段經歷。當得知一個生命離開的時候,我們總會本能地去搜尋與這個生命有關的記憶。就像你要從電腦上刪除某個軟件時,軟件會提示你是否保留相關的用戶使用記錄。

300000,我們用這個數字來概括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習慣用一個巨大的數字來形容某場戰爭的殘酷。但是這個數字對於決策者來說,只是一個目標,或者為達成目標所付出的代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3日,美軍在阿富汗投下一枚GBU-43/B,即著名的“炸彈之母”。五角大樓的官員們跨越太平洋指揮著這場空襲,他們不需親眼目睹恐怖分子及無辜平民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場面。他們指揮完這場空襲,然後輕輕鬆鬆地下班喝咖啡。享受著黃昏的晚霞,品味著星巴克拿鐵的微苦,他們不禁感慨美國的自由偉大。

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肉搏求生存的經歷使得比利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在橄欖球公開賽中場表演中,比利經歷了人生中最榮耀又最糟糕的一天。戰爭使比利的內心充滿抑鬱和掙扎,肉搏的場景更成為他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傷痛。

不過,科技的發展使美國大兵能夠遠距離地打擊和消滅”敵人“,戰爭對於他們來說越來越像一場電子遊戲。他們不再需要去擔憂戰爭對士兵心靈的扭曲與創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