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是最容易望文生义的一个词。

从每个字的字义上来看,目无全牛嘛,就是眼睛里看不到完整的牛,只能看到局部,说明一个人目光短浅,没有大局观,眼光狭隘。

比如下面两个望文生义的错句:

①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结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②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日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两则引文在使用 “目无全牛”这条成语时、由于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当成了贬义词,因而导致了使用错误。

实际上,“目无全牛”和目光短浅没有半毛钱关系。恰恰相反,目无全牛是一个很大的褒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干某件事情技术高超,登峰造极。

我们来看一下《成语大词典》对“目无全牛”的解释: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释义

形容技艺极其精湛纯熟。‍

出处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 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成语典故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梁惠王说:“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度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正确的例句:

谢觉哉《不惑集·目无全牛》:“我们称赞人会办事,常说他‘目无全牛’。”

杨万里《诚斋诗话》:“某目无全牛,意空凡马。道不行而言立,身愈退而名高。”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小癞子》:“所谓精者如承丈人之蜩,如运 郢 人之斧,如箭 甘蝇 之箭,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近义词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原指解牛的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没有一点阻碍。后比喻做事熟练,解决困难、问题轻松利索。‍

例句

矛盾《子夜》:“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相传旧时道家炼丹,到炉中火焰转成纯青色时,丹就算炼成了。比喻学问、技艺、品德、修养、办事手段等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例句

艾芜《百炼成钢》:“有的人技术纯熟,像袁廷发那算到了炉火纯青。”‍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运用的非常熟练、自然。

例句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制,而运用自如。”‍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目无全牛」

挥动斧头没有风的声音。形容技术变化,手法熟练。‍

例句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故善旧国者,必有运斤成风,垩去而鼻不伤之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目无全牛”在用法上是褒义,所以,不能望文生义把这个成语理解成贬义,更不能把“目无全牛”与“管中窥豹”混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